秦始皇一定会感谢刘邦!即便这个人最终颠覆了他秦要万万世的梦想。
将汉高祖刘邦与秦始皇相提并论,并不是源于“汉人”的骄傲。而是,刘邦本质上是秦始皇梦想的延续。
秦始皇的终极梦想是,由一统,变为统一,将天下纳入郡县,彻底灭了封建。这个思想,最终被刘邦继承了,而且完成了,完成得还比秦始皇柔和漂亮。
有个历史爱好者,曾跟我讨论,他说汉高祖刘邦心里一定是要选择西周封建制度的,因为周存在了八百多年,汉才四百年。难道刘邦傻,不会选择存在时间长的?
这你就没法跟他一起爱好历史了,只能说一句我太傻,跟你讨论这个问题。
长不长的问题,秦始皇早都考虑过。他认为,帝王郡县制才会长久,于是,定尊号为“皇帝”,去谥去号,从他算起,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心里对于这套制度是很有信心的。信心当然是必要的,由他的手而一统天下,开自有人类以来从所未见的局面,谁能没信心?谁能不意气风发?
秦始皇盘算计划这宏伟的万世基业的时候,西方人还是猴子呢。
问题是,思想统一吗?
其实未必。
至少在秦始皇定了“皇帝”名号那时,秦王朝上下的思想还没有完全统一。在秦始皇定了历法,服色,数纪(以六为纪,比如,符、法冠皆六寸,舆六尺,六尺为一步,乘六马)等事之后,还有很多人没醒悟过来,秦始皇要做什么。
其中包括秦王朝的丞相王绾,都没完全领会最高领导的精神。他与一帮同事商量之后,由他做代表,上书秦始皇,请求分封诸子。
还很贴心地说理由,因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即楚)之地太远了,如果不安置诸侯王,无法镇抚。
这番话设身处地为秦王朝打算,有扩大宗室稳固基本的用意。他们大概想,皇帝不想别姓为诸侯王,用自己的儿子,自己人总放心的吧。
其实这方法也不能说错,六国初灭,人心不稳,燕、齐、荆地远人滑,单纯由秦中央政府镇抚,耗费的人力财力,不可计数。
但秦始皇是个雄心万丈,又决绝自信的人,他认为要干就干彻底,不要留下病根,以后不免麻烦。
况且,他的儿子们,其实并没有经受他的思想教育,他连立太子的事情都没怎么想,还会去把自己的思想灌输给儿子们?这不靠谱。
他心里不同意。
便说,这个建议大家开会讨论吧。
结果,一帮臣子开会的结果是,群臣皆以为便。大家都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唯独廷尉李斯不同意——他大概是与秦始皇私下里讨论过的,作为秦始皇的嘴替,在朝廷上发言。
李斯的反对意见有这么两点:
1.历史教训证明分封靠不住,即便是同姓亲儿子。
周文王武王分封同姓一大堆,没过多少年,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早都忘了亲戚血脉,你打我我打你,犹如仇雠。诸侯更加过分,相互诛伐,周天子只能干瞪眼,管不了。
2.郡县制很容易管控,没有什么管不了的。
现在的事实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如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都公平地以赋税重赏了,这就够了,他们也能安分守己。郡县制由朝廷说了算,天下人不再会有不同的意见,这是安宁之术。
有理有据,证明了置诸侯不便。
有了这个嘴替,秦始皇发言了,说天下打了这么久的战争,就因为有太多的侯王,天下初定,再立国封王,是分权树兵,再想宁息,那太难了。李斯说得很对!
一锤定音。
天下于是分为三十六郡,通过朝廷政务部门管,朝廷政务部门受皇帝领导。每个郡置郡守(行政)、郡尉(军事兼司法)、郡监(监察)三个部门。
天下禁兵器。天下的老百姓,统称“黔首”。
天下用同一种文字(书同文字),度量衡以及工业制造标准统一。
那么,丞相王绾等提出的那个担心,不是问题吗?
是问题,但秦始皇认为很好解决。
第一步,设立大秦国防,东西南北皆化边塞,驻兵以镇。
第二步,把怀疑对象,不安定分子集中管理。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主要都是六国贵族之后,那时候老百姓很难豪富)。并且,把六国财政打垮,把他们的钱都没收到中央财政,断了造反之资;把六国美女都集中到咸阳来,相当于对六国实行了计划生育,断了造反之本。
这就是秦始皇的自信和决绝。
这人总想着一次性解决问题。后来深思哲学问题的毛爷爷,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他说,不要尝试一次性解决所有的问题,因为问题后面还是问题。问题就是矛盾(《矛盾论》)。
而且,“矛盾是普遍的、绝对的,存在于事物发展的一切过程中,又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
那问题到底解决不解决了?
解决!得慢慢解决,不要想着一次性解决。有些问题,让它飞一会儿,会发现就不是问题了。
这不能怪秦始皇,毕竟他遇到的是自有天地以来,没有见过的问题。任何新事物的出现,或者任何新兴王朝的建立之初,都会遇到新问题。没有经验,走错了步子,也很正常。
秦始皇的大方向绝对没问题,只不过失于急躁,而且没有留后招,他以为这样一来就解决了所有问题。他没想到自己那么早就走了,也没想到接位的秦二世心里根本就没这些问题,更没想到收了兵器人家还可以揭竿而起。
靠秦二世,明显靠不住!
那岂不断了理想?
还真的差点断了。刘邦打进咸阳的时候,刚掌权的子婴,就自降身份,变为秦王,不当皇帝了,退回诸侯位子,投降以保全性命。
项羽呢,根本不懂秦始皇。
项羽自号西楚霸王,一看就知道他不想走郡县制的路子。他还把自己虚立德“义帝”给阴谋杀了。
项羽一心要走的是西周封建的路子。那也大概是他理想的最高峰。
西周封建的路子很简单,就是选一个老大,老大有自己的王国,然后把天下这个蛋糕一顿刀子乱切,分给别人,别人也有自己的“王国”(诸侯国)。
那就没有郡县制了嘛。
留下的麻烦更大,因为项羽很多小心思,别人心里很多不服,既然“霸主”允许瓜分利益,那大家就会抢利益。于是又变成了打来打去,原先的战友,一转身就变成了敌人,相互攻打。
项羽分封结束,屁股还没坐稳就乱了。他只能去平乱,结果刘邦钻了空子。
刘邦才是秦始皇思想的真正继承者。
他就没想过当什么霸王、霸主,他就想把秦始皇一统了的天下,变成统一的天下。
实际上,刘邦就是以皇帝之姿而围攻项羽的,垓下之战时,军事指挥权全归韩信,刘邦只是皇帝的旗帜,司马迁全文称呼刘邦都是“高祖”,说这时的阵势时,写韩信排兵布阵——“淮阴侯(韩信)将三十万自当之,孔将军居左,费将军居右,皇帝在后,绛侯、柴将军在皇帝后。”
也就是刘邦(皇帝)在中央,其余将帅拱卫。对面的项羽霸王呢,是一马当先,还在冲锋陷阵呢。
垓下之战一结束,刘邦立即就当了皇帝。
那他遇到的问题跟秦始皇遇到的问题是一样的。
但因为有秦始皇的覆辙在前,刘邦特别小心。
他用迂回的方法逐步解决问题,操作步骤,跟秦始皇的丞相王绾所提出的建议差不多。
王绾建议秦始皇分封儿子。
刘邦觉得这一步也很难一步做到。
他想了一个办法,半郡县半封建。皇帝照样当,不然自己心里过不去;诸侯照例封,不然这些功臣心里过不去。
但分封诸侯要变化一下,不像周天子那么分封,封出去基本不管了。产权、治权,基本都贵了诸侯。天子得点进贡就行了。
刘邦不这样,首先声明,诸侯之地的产权,还是大汉刘家的,只不过是我封给你的享受胜利果实的奖励而已。我还要派人辅政、监督——虽然事实上未必能完全起作用,但名义上却先定了调子。
诸侯们早已大变样,已不复六国之时的样貌,但人性是不变的,贪利的本性是不变的,脑子不清楚也是常见的。
那就一个一个收拾,造反一个,收拾一个,造反一个,收拾一个。汉高祖一直收拾到死,都在收拾这种烂摊子。
收拾得差不多了,再进一步,事实俱在,这些人靠不住呀,那就靠自己人,于是,“非刘姓不封王”。
也就是可以分封自己的兄弟子侄。不姓刘,对不起,没资格。
这就走到了王绾说的那一步。
但这一步他知道也不稳当。但他来不及完全解决,好在由于他的“教化”,让这种思想成为了一种“趋势”。
他的继承者们,或受这思想影响,或为形势所逼,都秉持者消除封建这一思想。一直到汉武帝,彻底完成了刘邦的思想,实际上也是秦始皇的思想。天下彻底郡县了。
汉武帝的方法更加“柔和”,刘邦还要打仗,他都不打仗,还“推恩”,说简单点就是把蛋糕无限分,蛋糕还是那么大,但不断地分,每人得到的块就变得小多了,而大家又都尿不到一个壶里,各有各的想法,所以,收拾起来特别简单,甚至只需要一道诏令即可。
举个例子,《三国演义》第一回介绍刘备时,说刘备是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胜之子刘贞坐酎金失侯,所以遗留了一脉子孙在涿县,就是刘备这一脉。
刘备未必是中山靖王之后,只是姓刘而已。但“坐酎金失侯”这事儿却是真的,刘胜是汉景帝的儿子,汉武帝的哥哥,封中山王,谥靖,所以叫中山靖王。据说他有一百多个儿子。
那刘贞本来没有资格分封诸侯,他不是嫡长子。但汉武帝把中山这个地方又给划分了很多块,说是推广恩德,刘贞也就分到了一块,为陆成侯(在涿郡)。
汉代的规矩是,宗室祭祀时,诸侯们要给“礼金”,叫“酎金”,因为他们都是刘姓的子孙,这是必须的,即便不是刘姓,那么你的产权治权是刘家给的,也得进贡。
酎,是酒,当然是好酒,相当于西汉茅台。
金,就是份子钱,金块(一般是四两,其实是铜)。
合起来叫“酎金”。这礼物验收极为严格,还有专门的法令,叫“酎金律”。而且诸侯献酎金时,皇帝亲临受金。
这一年汉武帝就翻脸了,一看“酎金”,说酒不好,也就罢了,金子成色不足,不纯,不是没达到24K。
一道诏令下来,106人被夺爵,丞相赵周最冤,说你没好好检查,知情不举,下狱,被逼着自杀了。
就这么一招,就处理了几乎一半的诸侯。
那失去爵位,这封地自然而然归汉中央政府所有,产权、治权全归朝廷。
汉武帝几乎轻轻松松地完成郡县完全制,加上他击灭匈奴的武功,人们一般把他与秦始皇并称,叫“秦皇汉武”。
其实,最有资格与秦皇并列的,是汉高祖刘邦。是他继承了秦始皇的思想,并有想法有步骤地去解决。没有刘邦的思想再起,汉武帝还不知道怎么走呢。
开国皇帝的思想很重要,他确定了王朝走什么样的路线,坚持什么样的主义。比如宋太祖一直防着军人,宋就一直武弱。
刘邦是继秦始皇之后,第一个真正坚持郡县制的人物,而且由于他的奠定,这形势存在了两千年,以后的改朝换代,都是在他奠定的基础上。
更新时间:2025-04-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