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日料店突然遇冷,背后原因让人深思?

最近北京几家开了多年的老牌日料店,日子有点难熬。老板们一接电话,十有八九是“不好意思,预订得取消”。从11月中旬开始,这种事越来越多,到了12月上旬,一半的客人没了,新客人也不上门,进货都得掂量半天。这行当最讲究食材新鲜,鱼进少了不够卖,进多了第二天就砸手里,真是左右为难。

其实不光是北京,全国不少城市的日料店都开始感受到寒意。去年8月24号,中国海关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像扇贝、青花鱼这些靠日本近海捕捞的食材,直接进不来。店里以前说“没这味就不是正宗日料”,现在看,不是嘴硬不嘴硬的事,是根本补不上这个空档。

网上也有动静。日本政坛一些人对华说话越来越冲,相关言论一出来,社交平台就讨论得热闹。顾客吃饭虽说是个人选择,但敏感时候,情绪总会悄悄影响决定。你可能没意识到,可餐桌上的变化,往往比新闻还快一步。

回想2012年钓鱼岛风波,那会儿日系车销量“唰”地往下掉,4S店门口冷清得很。2017年“萨德”闹得凶,韩国餐馆也门可罗雀。现在这一轮,倒不是全面抵制,但预约取消潮也算是一种无声表态——脚比嘴诚实。


海上也不太平。东海那边,船来船往越来越频繁,动作也密。日本一边计划把军费提到GDP的2%,一边加紧买“战斧”导弹,新护卫舰一艘接一艘地下水,P-1反潜机巡航次数也多了。咱们这边,052D、055驱逐舰远海训练成常态,海警万吨大船编队出巡,执法手段也在升级。说白了,水面下的较量一升温,岸上的小生意最先打喷嚏。


接下来几个月恐怕也不会轻松。要是话题热度不降,春节后客流估计还是上不来。不少店已经开始想办法:菜单缩了,高成本海鲜先撤,换些稳妥的食材顶上;同时推套餐、搞团购,外卖也加大力度,先保住现金流再说。


日本渔业那边也没闲着。原来靠中国和香港的市场,现在走不通了,就转去北美、东南亚,有些扇贝干脆运到海外加工后再分销。路子是走出来了,可成本涨了一截,利润薄得可怜。


说到底,饭桌上的一盘鱼,牵着的不只是味蕾,还有外交温度。风浪停了,航道稳了,人才愿意坐回店里。灯光下不再有空座,账本上的数字才会重新活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5

标签:美食   北京   原因   日本   扇贝   嘴硬   战斧   店门   钓鱼岛   店里   反潜机   远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