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没谈判后,美方报复来了,特朗普趁火打劫,中方召开重要会议

中美贸易谈判卡壳,美方急眼了,直接“放大招”,贝森特跑去亚洲开发银行施压,要掐断中国贷款,特朗普也蹦出来放狠话,不让步就继续加关税,摆明想趁乱敲一笔,但中国可没被吓住,沉住气开了个重要会议,定下“斗争”基调,稳就业、稳市场一套组合拳已经备好,美方这波骚操作,到底想干啥,中国又会怎么接招呢?

文案|编辑:清

中美贸易谈判迟迟没有进展,美国坐不住了,G20财长会上,中方没有与美国财长贝森特会面,这让美方感到失了面子,没过多久,贝森特就采取行动,跑到亚洲开发银行行长那里,要求停止对中国提供贷款。这招直指中国的国际金融支持,摆明了要掐断中国在全球经济体系中的一条重要脉络,贝森特的算盘打得清楚:如果能让中国在国际金融机构中少点助力,就能给中国的经济发展添点堵。

与此同时,特朗普也没闲着,他公开放话,除非中国在关税问题上做出“实质性让步”,否则对华高额关税不会取消,甚至可能永远谈不下去,特朗普这番话说得硬气,威胁意味十足,摆出一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架势。美方的这两手操作,一个从金融渠道下手,一个从贸易谈判施压,配合得天衣无缝,核心目的就是通过极限施压,逼中国在谈判桌上妥协。

但美方的动机远不止表面这么简单,关税战打了几年,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已经冒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2025年美国经济增长预期下调了0.9个百分点,美股市场起伏不定,通胀问题也让老百姓的钱包越来越瘪,美国媒体的民调显示,六成民众担心关税推高物价,五成以上对政府的经济政策不买账。美方急着通过报复动作转移视线,既要稳住国内市场信心,又想在国际上给中国上点眼药,为接下来的谈判争取更多筹码。

不过,美方的强硬姿态掩盖不住内心的纠结,贝森特私下跟投资者透露,当前的关税僵局“拖不起”,还预测短期内可能会缓和,这话跟特朗普的公开表态完全不搭调。就在4月22日,特朗普突然改口,说对华关税“可能会大幅下降”,结果没过三天,又在25日强调“中国必须先让步”,这种前脚放软话、后脚又硬起来的做法,暴露了美方策略的摇摆。

这种矛盾的根子在于关税战对美国自身的伤害。经济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美股不稳,这些问题让白宫不得不掂量继续硬扛的成本。关税战的本意是压住中国,但现在却像把双刃剑,伤人又伤己,美国企业因为供应链成本上升叫苦不迭,消费者也为更高的物价怨声载道。贝森特和特朗普的反复表态,其实是在试探:既想通过强硬姿态多榨点谈判筹码,又怕国内经济吃不消,逼得自己不得不松口。

更麻烦的是,美方在国际上的动作也没那么顺。贝森特推动亚行停止对华贷款的计划,听起来声势浩大,但实际效果存疑,中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摆在那儿,亚行未必会完全听美国的话,而且美国试图拉拢其他国家一起施压中国,却发现盟友们并不都买账。这种内外交困的局面,让美方的报复动作看起来更像是虚张声势,底气远没有表面那么足。

相比美方的急躁,中国显得沉稳得多,面对美方的报复和威胁,中方没有急着接招,而是亮出了自己的节奏。4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一场关键会议,专门针对贸易战和经济形势定调,这次会议把贸易战称为“斗争”,释放出不惧对抗的信号,同时提出“四稳”方针: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这四个“稳”字,点明了中方应对的核心,不管外部怎么变,先把自己的阵脚稳住。

为了落实这套方针,中方拿出一系列实打实的措施。短期来看,降准降息、加快专项债发行、提高受关税冲击企业的失业保险返还比例,这些政策直指经济稳定,帮企业和老百姓顶住压力。长期来看,中方还加码支持科技创新和扩大内需,比如设立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为高科技产业和国内消费市场注入活力,这些措施环环相扣,既解燃眉之急,又为未来发展铺路。

中方的应对不只局限在国内,面对美方抛出的“对话橄榄枝”,中方没有急于回应,而是明确谈判必须基于平等和互利,拒绝任何威胁和讹诈,这种态度让美国越发着急,反而暴露了美方的焦虑,中方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协调,稳住了抗美统一战线,避免在谈判中被孤立。可以说,中方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当,既不给美方可乘之机,也为未来的博弈留足了余地。

美方的单边主义不仅没压住中国,还惹了众怒,全球其他国家眼看着美国四处挥舞关税大棒,纷纷站出来表达不满,日本首相石破茂直言,谈判不能唯美国马首是瞻,必须维护本国利益。越南和泰国也放慢了与美国的谈判节奏,避免被美国牵着鼻子走,欧盟更是旗帜鲜明,公开表示不会因为美国的压力就调整对华关系,还强调需要“可靠的贸易伙伴”。

这些国家的反应,折射出全球对美国单边主义的反感,白宫为了安抚市场,宣称已经有18个国家提交了贸易提议,还计划跟34个国家谈合作,但实际情况却很尴尬,因为一个协议都没谈成,美国试图通过关税胁迫重塑贸易格局,结果反倒让各国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立场,全球自由贸易的意识正在觉醒,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跟着美国走未必是唯一的选择。

欧盟的表态尤其耐人寻味,冯德莱恩提到,美国的关税政策搅乱了全球市场,各国需要更可靠的合作伙伴,这话虽然没点名,但谁都能听出弦外之音。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稳定的政策和巨大的市场吸引力,让它在这一轮博弈中成了不少国家的优先选项,美国的孤立策略,非但没让中国边缘化,反而让自己的盟友体系出现了裂痕。

中美这场贸易博弈,表面上是关税和谈判的较量,背后却是战略和格局的碰撞,美方的策略核心是施压,通过金融限制和关税威胁,试图让中国在谈判中让步,但这种做法忽视了一个现实:中国早已不是可以随意拿捏的对象。经济增长的韧性、完善的产业链、庞大的国内市场,让中国有底气应对外部压力,美方低估了这一点,也高估了自己的国际号召力。

中方的策略则更注重长远,定调“斗争”是为了凝聚国内共识,“四稳”方针和经济措施是为了稳住基本盘,国际协调则是为了争取更多主动。这种内外兼修的打法,让中方在博弈中始终保持节奏感。相比之下,美方的反复无常和盟友的离心倾向,暴露了其策略的短板。

这场博弈正在重塑全球贸易格局,美国单边主义的失势,让其他国家开始寻求更多元化的合作路径,欧盟、日本、东南亚国家的态度转变,预示着一个更平衡的贸易体系可能正在成型。中国作为这一体系中的重要一极,影响力正在稳步扩大,而美国如果继续执迷于施压和对抗,恐怕只会让自己陷入更大的被动。

未来的博弈走向,取决于双方的耐力和智慧,美方或许会因为国内压力在某个节点松口,但短期的强硬姿态可能还会持续。中方则大概率会延续当前的节奏,以不变应万变,通过内部调整和国际合作化解压力,全球其他国家的选择,将在这场博弈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如何,这场较量远未到落幕的时候。

参考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中美   美方   中方   重要会议   趁火打劫   美国   关税   中国   压力   财经   贸易   经济   全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