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A股市场的急跌引发广泛关注,创业板指单日重挫2.85%,通信、计算机等科技板块跌幅超5%,4056只个股收跌,呈现典型的普跌格局。但细究盘面特征,沪指在银行板块护盘下仅微跌0.45%,2.87万亿元的成交额较前一日放量1200亿元,显示资金并未全面撤离,而是发生了显著的结构切换。这种分化走势揭示,当前调整并非牛市终结信号,而是上涨过程中的典型震仓行为,短期市场具备反攻基础。
回顾昨日市场的调整,主要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技术面压力积聚。A股主要指数自4月以来连续单边上行,期间未经历显著调整,积累了丰厚的获利盘。一旦市场出现波动,资金兑现意愿强烈;
2、资金高低切换与板块轮动。前期资金高度集中在AI产业链等科技主线,导致交易拥挤度过高。9月2日,通信、计算机、电子、国防军工等科技板块成为下跌重灾区。资金从这些高估值成长板块流出,转向了银行、公用事业、石油石化等低估值防御性板块,这个过程放大了市场的波动;
3、上周五美股科技板块的大幅调整,对A股的科技板块情绪产生了负面影响。同时,市场对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的关注,也带来了一定的观望情绪;
尽管下跌令人不安,但支持市场中长期向好的核心逻辑并未被破坏:
一方面,市场流动性环境依然充裕。市场成交额连续多日突破2.5万亿元,显示资金仍在场内活跃。美联储降息预期(9月降息概率高)有望改善全球流动性环境,助力人民币汇率稳定,甚至吸引外资回流A股;
另一方面,政策预期依然积极。国内“人工智能+”等产业政策仍在持续推进,稳增长、促消费的政策措施也有望持续发力;
此外,急跌本身是风险的快速释放。快速的调整比起持续的阴跌,更能有效地消化获利盘、挤出局部泡沫,为后市进一步向上积蓄力量。回顾A股历史,“牛市多急跌”是常见特征。
短期来看,在又一次的急跌之后,市场仍存在技术性反攻的可能:
1、政策面上,国内稳增长政策工具箱仍有充足储备,市场预期9月可能迎来降准或LPR 下调,政策利好有望提振风险偏好;
2、外围环境方面,美联储降息预期未变,美元指数走弱将增强人民币资产吸引力,北向资金回流趋势有望延续;
3、资金面上,2.87万亿元的放量下跌释放了短期抛压,银行等权重板块的企稳为市场提供了支点,机器人板块午后由跌转升显示资金开始寻找新热点;
4、情绪宣泄后有望修复。急跌往往能快速释放恐慌情绪。一旦情绪趋于稳定,部分被错杀的优质标的可能会吸引资金回流。
总的来说,9月2日的急跌更可能是一次技术性的回调,是市场自身结构调整、消化获利盘的需要。支撑市场的中期逻辑(流动性宽松、政策支持、产业升级)并未发生根本性逆转。短期来看,市场大概率进入震荡整固期,不排除还有反复的可能。但在关键支撑位有效、权重板块护盘的情况下,短期指数存在反攻的潜力。
操作上,对于持仓投资者,可利用反弹调整持仓结构,将过高仓位的科技股置换为估值合理的细分龙头,重点关注中报业绩超预期的 AI 算力、半导体设备企业,这类标的回调后性价比凸显。轻仓投资者可逢低布局两类资产:一是银行、公用事业等防御性板块,其在震荡市中具备抗跌性且存在估值修复空间;二是跌透的成长股,待创业板指收复5日均线且科技板块出现放量反弹时逐步介入。止损纪律至关重要,若沪指跌破3800点支撑位且未能快速收复,需进一步降低仓位规避风险。
更新时间:2025-09-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