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菜从9月份开始,热度就一直居高不下,西贝的预制菜被曝光以后,网友们可把西贝骂的那叫一个狗血喷头。

所以现在一提起预制菜,网友们的敏感度就很高,可是日本的一个餐饮巨头,竟然敢在中国明目张胆的卖预制菜,这一卖还是几十年的时间,不仅没有受到人们的抵制,生意反而越做越好。
这个日本品牌是谁?日本的这个餐饮巨头是怎么在中国扎根的?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预制菜”现在在人们的心中几乎成了心照不宣的禁忌,西贝在9月份就因为这个话题陷入了公关危机,西贝的营业额在短时间内迅速下滑,这也可以看出人们对预制菜的厌恶,可是奇怪的是有一个日本品牌,还把预制菜当成了自己的金字招牌,生意也是越做越好。

萨莉亚餐厅的价格实在是亲民,一份披萨或者意面只需要十几到二十几块钱,然后是选址非常的刁钻,同行们都在抢占黄金地段的商铺,萨利亚却偏爱扎根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但是又是在租金低廉的地下室或者楼层角落。

这种位置将租金这项巨大的开支压到了营收的很小一部分,空间省下的钱还不够,时间也要利用起来,萨利亚内部还设有“工学部”,他们的任务就是跟店铺运营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较劲。
他们设计的餐盘能让服务员单手稳稳拿起3盘,他们发明的特制拖把,能让门店的清洁时间直接减半,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汇集起来便成了巨大的成本优势。

这种对效率的极致追求,在后厨更能体现出来,萨利亚的厨房没有传统餐厅烟火缭绕的颠勺声,甚至连一把菜刀都找不到,高达90%的菜品都已预制完成,后厨人员只需简单的组合或加热。

但这并不意味着对食物品质的妥协,即便是在预制模式下,他们对细节的品控也非常细节,一张披萨的厚度误差绝不能超过0.3毫米,效率更是惊人,据说最快能在不到10分钟内完成将近80道菜品的出品。

不仅如此,萨利亚还察觉到当代消费者核心的焦虑并不是对工业化生产本身的排斥,而是排斥对商家刻意隐瞒预制菜。

其实2010年萨利亚刚进入中国市场不久,日子并不好过,当时的主流西餐消费观还停留在对“仪式感”的追求上,它的平价定位显得格格不入,想体验正宗西餐的,嫌它不够高端,而图便宜的对西餐品类又缺乏兴趣,萨莉亚一度陷入了尴尬境地。

但随着中国消费观念转向理性、务实之后,人们越来越不愿意为“仪式感”支付高昂溢价,追求性价比成了新的消费观念,萨利亚就抓住了这个机会。

它通过纪录片、出书等方式,大方地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预制菜模式和供应链体系,这种坦诚的态度就是让消费者知道它家的菜不是现做的,就是预制的,因为萨莉亚知道消费者反感的不是预制菜本身,而是用预制菜卖着现做的高价,还想方设法瞒着人们的欺骗行为。

而萨莉亚把预制菜和低价都摆到了消费者的面前,所以它也有了“意大利沙县小吃”这样的外号,消费者也感到很震惊,在菜市场生牛肉价格高昂的今天,居然能在萨利亚花40多元吃到一份配菜齐全的牛排,这种巨大的价值感冲击让人们不再关注预制菜这个问题。

而且这种模式也获得了一批专属于它的客户群体,手头不宽裕的学生,追求效率的年轻白领,带着孩子出门的家庭都成为了它们的常见客户,对他们来说,一个环境干净、上菜迅速、价格透明且味道稳定的地方,远比一家需要正襟危坐、小心翼翼点菜的高级餐厅更具吸引力。

但是就在萨利亚生意越来越好的时候,财务报表却让人震惊,看着公司整体营收在增长,以中国为主的海外分部营收也很高,但营业利润却下滑了百分之十几,中国内地的利润更是下降不少,这“增收不增利”的局面也让人们担心它是否在未来会坚持不住。

但细看萨莉亚的布局模式就会发现这只是他们的战略方式,它正在牺牲短期利润来复制他们当年在日本市场的成功路径。

首先在选址上,一线城市的成本越来越高,萨利亚就开始把眼光放在了成本更低的二三线城市,过去萨利亚的版图主要集中在沿海区域,但随着武汉新公司的成立,它们正式准备开拓华中市场、开启全国化的布局。

不仅如此萨莉亚还计划花费巨额在广州新建一座大型工厂,用于生产酱汁、披萨等核心产品,这是对它们供应链体系的再次升级,它们决定到2035年前,门店数量要达到1000家,要支撑如此庞大的体量,自建工厂、将供应链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最重要的。

萨利亚在日本也是这么发展起来的,在日本经济泡沫时期,萨利亚凭借着供应链优势和低价模式,实现了门店数量突破400家的逆势扩张,现在它似乎想在中国市场重演这一幕,用眼下的利润换取一个更具压倒性优势的未来。

其实萨利亚的故事也给中国餐饮业带来了一次深刻启示,人们就是喜欢坦诚的商家,要知道企业和消费者之间的信任是最宝贵的,关于这件事你怎么看?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