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经总提前,可能是身体在求救!千万别大意

在中医理论里,女性月经频繁提前的情况,被称作 “月经先期”。很多人可能好奇,这种情况究竟是怎么发生的?不妨通过一个门诊中的典型案例,来直观理解其中的缘由。

30 岁的何女士就有这样的困扰:她的月经周期一直维持在 20 到 23 天,每次经期还要持续 8 到 10 天 —— 换句话说,她每个月里,至少有半个月都处于出血状态,身体负担不小。​

等到何女士来就诊时,我先对她进行了细致问诊和观察:她当下明显感觉疲倦,膝盖有怕冷的情况,睡眠质量也不好,不仅容易醒,还经常多梦;不过日常的大小便倒是正常。再看舌象,她的舌苔偏厚;摸脉时,能感觉到脉象偏小且略带弦意。

之后她也做了妇科检查,结果显示没有器质性异常。综合这些症状和检查结果,我将她的情况诊断为 “月经先期伴经期延长”,从证型来看,属于 “阴虚血热”。​

说得更通俗些,何女士的体质属于 “阳旺之躯”,肝阳相对偏盛,这就导致体内血热,进而引发月经提前,同时出血时间也变长。所以在调理时,核心思路要围绕 “滋肾凉血” 展开。我给她用到的方子,是在《傅青主女科》里 “清经散” 的基础上,根据她的具体情况做了加减调整。​

方子的具体组成包括:生地黄、墨旱莲、枸杞子、黄柏、牡丹皮、地骨皮、怀牛膝和附片。


之后的调理过程中,何女士一直坚持复诊,我也会根据她每次的身体变化及时调整药方。直到第五次复诊时,她反馈期间已经来了一次月经 —— 这次月经距离上一次间隔了 28 天,经期 6 天就完全干净了,经量也恢复到了正常水平,调理效果十分明显。​

回顾何女士的情况,正因为她是 “阳旺之躯”,肝阳偏盛的同时伴随阴虚表现,才会出现月经提前且经期延长的问题。经过 5 次复诊,前后服用了 30 多剂以 “滋肾凉血” 为主的汤药,她的月经周期和经期长度才终于恢复正常。​

从中医整体理论来看,月经先期的病位主要在胞宫,但发病与肝、脾、肾三脏的功能状态密切相关。其中,“阴虚血热” 是月经先期中比较常见的证型,这类证型引发的症状,往往会对女性的日常生活造成不少影响。因此,如果你也有月经经常提前的情况,建议尽早关注,及时调理。​

另外,有月经提前困扰的女性朋友,在日常饮食中也可以多留意 —— 不妨多吃些新鲜的水果蔬菜,像菊花脑、黄瓜、生藕、芹菜、苦瓜、茄子、柿子、柚子、梨、绿豆这些食材,都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适合日常搭配食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26

标签:养生   月经   大意   身体   经期   女士   情况   方子   日常   黄柏   墨旱莲   生地黄   症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