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广告
2025年9月,瑞幸苹果拿铁的广告引起众人深思,暗戳戳的女性标签引了众怒。没等风波平息,施华蔻“处女发质”、重庆火锅店“胸大打折”的雷区接连引爆,连“五个女博士”广告都把女性刻画成歇斯底里的模样。
这些靠女性买单的品牌,一边赚着“她经济”的钱(2023年规模超10万亿),一边用广告冒犯女性。这场流量与尊重的拉锯战,早已不是“小题大做”那么简单。
2025年9月,瑞幸一条苹果拿铁的文案把“阿克苏苹果”形容成“没有性格”“乖乖结果”的存在,本意夸水果甜,却让不少女性看得刺眼。
这分明是把 “甜美乖顺” 当成了女性的标签。没等这事降温,9月11日施华蔻又因烫发套装上写着 “处女发质” 道歉,说只是 “翻译失误”,可谁都清楚,国际品牌的文案要过好几道审核,哪会轻易出错。
口红广告
这两个月的雷区远不止这些。9月初重庆有家火锅店干脆挂出“胸大就打折”的立牌,按A到F杯标着不同折扣,虽说小字写着“不限男女”,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拿女性身体做噱头。
更讽刺的是“五个女博士”的电梯广告,打着高知女性创业的旗号,画面里却是女性面目狰狞地嘶吼 “老公气我,喝”“又老一岁,喝”,把“女博士”的理性形象搅得一塌糊涂,连北大医学部都曾辟谣它的虚假宣传。
妇炎洁广告
这些翻车的品牌,偏偏都靠女性吃饭。茶饮行业女性消费者占65%以上,美妆、美发更是女性主场,2023年“她经济”规模都超10万亿了,快赶上全球第七大经济体。
可花钱的人没被尊重,反而成了被物化的对象:妇炎洁把护理液和“男人最想亲的地方”绑在一起,花洛莉亚唇蜜让模特跪着拍照,连蓝月亮母亲节广告还在让妈妈“安心洗衣”,仿佛女性天生就该围着家务转。
有人说“不就是广告吗,较真啥”,摄影师EliRezkallah做了个实验,把广告里的女性换成男性:男人们突然变得手无缚鸡之力,身体成了商品背景板,瞬间就显得荒谬又冒犯。
这说明不是大家敏感,是这些广告本身就藏着偏见。多芬的报告早说了,63%的人觉得广告里没有自己的影子,近一半人常看到性别歧视的广告。
为啥品牌们总在女性议题上“翻车”?根本不是不懂,是不在乎。互联网时代流量等于KPI,不少品牌觉得“骂声也是热度”,故意打擦边球博眼球。
洗发水广告
施华蔻的“翻译失误”、火锅店的“不限男女”,都是出事之后的敷衍说辞,本质上是没把女性的感受放在眼里。更可笑的是,他们对男性却细心得多,韩国iPhone 官网展示手机厚度时,都特意删掉可能刺痛男性的 “捏手指” 动作。
这种广告带来的伤害藏在细节里。国外有洗发水广告对着12岁女孩说“你的胸部总有缺点,还好头发能补救”,这不是制造焦虑吗?
就像“五个女博士”暗示女性得靠饮料化解情绪,长期看只会让偏见扎根。更诡异的是,连女性专属品牌都在踩雷。
有卫生巾品牌搞“比基尼经期裤”,不想着解决漏血尴尬,反倒琢磨怎么让经期“看起来美”,难怪被骂“把女性当消费品”。
火锅广告
还好越来越多女性开始说“不”。小红书上有人改写瑞幸文案,把苹果写成“扎根天山,甜得理直气壮”;李宇春拍欧莱雅广告时,硬把“你值得拥有”改回“我值得拥有”。
这五个字早在 50 年前就该是女性的心声 。当年写下这句话的文案师,就是想告诉女性“美是为了自己,不是别人”。
李宇春的广告
其实做好广告不难,关键是把女性当“人”而不是“流量工具”。欧莱雅后来请了巩俐、李银河这些不同领域的女性,只是让她们认真说 “我值得”,就戳中了无数人。毕竟女性买的不只是奶茶、护肤品,更是对尊重的期待。
2025年的这些广告风波,说到底是场拉锯战:一边是想走捷径的流量投机,一边是女性意识的觉醒。那些把 “辱女”当噱头的品牌早该明白,现在的女性会为好产品买单。但绝不会为冒犯自己的广告埋单。广告再大,也大不过真实的人;流量再香,也香不过长久的尊重。
女性该被尊重
从瑞幸的“乖乖苹果”到火锅店的身体噱头,品牌翻车的本质是对女性消费者的漠视 ,明知女性是主力客群,却仍把她们当流量工具。
但女性早已不再沉默,改写文案、拒绝刻板表达的抗争正在发生。“她经济”的核心从不是盲目消费,而是对尊重的买单。广告或许能靠擦边博一时热度,但只有真正看见女性、尊重女性,才能走得长远。毕竟,流量再盛,也抵不过人心的分量。
更新时间:2025-09-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