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一段很特殊的时期,国民党出于对政权合法性危机和共产党渗透的过度恐惧,从1949年开始,便打着反共反间谍的旗号,对台湾地区实施了大规模的政治镇压,特务机构及军警系统可以在不通过司法程序的情况下,直接对异见人士进行逮捕、监禁、酷刑甚至是处决,各种非法的秘密审判横行无忌、甚至还形成了一人涉案、全家株连的恐怖效应,也因此而制造了一场长达数十年的白色恐怖时期,以及无数的冤假错案,一直到1987年7月,台湾地区解除戒严令并开始逐步推动历史真相还原以及相应的受害者补偿,凶名赫赫的白色恐怖,才算是正式画上了一个句号。
央视热播的谍战剧《沉默的荣耀》,其历史背景,就发生在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早期,通过呈现1949年到1950年间,吴石、朱枫、陈宝仓、以及聂曦等烈士的真实潜伏事迹,为我们揭秘了一段惊心动魄的隐蔽战线史诗。也让观众,能够通过主角的演绎,看到无数无名英雄,作为普通人的挣扎和坚守。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以后,时年17岁,出生于福建闽侯县穷苦读书人家庭的吴石,受辛亥革命感召,深感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单纯的器物改良、已无法挽救民族于危难之中,必须推翻旧制度,故而响应振兴中华的号召,投笔从戎,加入了北伐学生军。
因其表现优异,被保送至武昌预备军官学校学习,后顺利考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炮科,跟张治中、白崇禧成了校友。
在保定学习期间,吴石还因其无论年终考核还是毕业考试,都是全校第一的经历,而被称为军校状元。毕业后返回福建,先后加入征闽靖国军、闽南民军等地方武装部队,担任基层官佐的早期经历,也为他1926年,正式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师参谋长,参加北伐,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后续还在1929年,东渡日本,先后在日本炮兵学校,以及日本陆军大学留学,一度被称为能文、能武、能诗、能词、能骑、能射等十二能人。
他在日本待了五年,1934年回国后,进入中国陆军大学任教,深入研究日本军情,是军界公认的日本通,尤其是抗战爆发后,蒋介石还专门将吴石,调到了军事大本营,担任情报处处长,几乎每周都要召见他,咨询日军动态。可能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发展到1936年,时年42岁的吴石,就已经被国民党,授予了陆军少将的军衔。
包括后续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党军在长沙以及昆仑关等等重要的抗日战役,也都有他的参与和策划。
但是这个时候的吴石,因为国民党的腐败,因为国民党对日军的态度逐渐由积极转向消极,甚至不顾抗日战场的艰难处境,暗中积蓄实力,慢慢的将其重心放在了反共上,为内战做准备,对我们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造成了严重破坏,所以从这个时候开始,本就因响应革命先驱振兴中华的号召,而投笔从戎的吴石,其思想就已经对当局彻底失望了,并逐渐开始转变。
比如1944年,日军大举进攻湘桂地区,国民党军节节败退,吴石所部虽一再电请当局增派兵力,但蒋介石为满足其北扼共党、南灭异己的诉求,却不发一兵一卒,以至湘桂大溃败,再加上当时天气极冷、上有敌机轰炸、下有日军追击,还造成了大批难民死于逃难途中。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为了满足内战需求,更是变本加厉的压榨百姓,物价飞涨、民不聊生,也让吴石逐渐看清了蒋介石不顾国家、不顾民族的独裁及腐败本质,对其深感绝望,慨叹国民党不亡是无天理。
关注到吴石对时局的态度有所变化,所以中国共产党从1947年4月开始,跟吴石建立起了联系,这里综合地下党员何康的回忆,1947年春上海局派人与吴石会面,从那时起。吴石真正走上了光明的道路,并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与中共中央上海分局确定了工作联系,开始向我们共产党提供重要情报,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比如1948年9月,在吴石的帮助下,中共秘密党员吴仲禧,深入敌营,顺利让我们解放军,在淮海战役爆发前,就拿到了一份相对较为全面的关于徐州一带敌情的军事情报。
后续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逼近南京的同时,吴石还曾冒险,向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国民党的国防部长江江防兵力部署图、国防部全国军备部署图以及沪宁沿线军事部署图等一系列的核心情报。
为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南京以及杭州等城市,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用《吴石传》里的话来讲,1949年4月,百万雄师强渡长江,仅用了两天时间,就彻底摧毁了国民党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蒋介石不知道的是,他苦心部署的严密防线,早在一个月之前,就已经呈现在了解放军的眼前。
发展到1949年7月,在蒋介石一再催促吴石赴台湾担任国防部参谋次长的情况下,吴石选择去台湾继续潜伏的同时,还冒着危险抵达香港,向中国共产党华南分局提供了国民党军委会编制的两份绝密情报。都是长达几十页的绝密资料。
其中一份,详细记录着国民党部队留存西北各地的部队番号、驻军地点、部队长官姓名,甚至是具体的人数、配备、以及准备整编的计划等等,另外一份,则详细记录着国民党部队在长江以南、四川、云南、湖南、广东以及福建等一系列省份和地区的部队建制和兵力。
也因此而为我们中国人民解放军,追歼国民党残敌,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同年8月17号,当鲜红的人民解放军军旗,插在了国民党福建省省政府屋顶的时候,被国民党视为最后屏障的福建,也终于重新回到了人民手中,但出生于福建的吴石,却没能看到这一天。
他已经于1天之前,去往了台湾,永别了福州,也永别了大陆。
在吴石赶赴台湾潜伏之前,他的好友吴仲禧,还曾见了他最后一面,询问他此去把握有几分,如果不去也可转赴解放区。
但吴石却说,他的决心已经下的太晚,为人民做的事情太少了,既然还有机会,个人风险算不了什么。正如《沉默的荣耀》里面,吴石的那一句,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现在的我们,可能已经很难想像,这到底是一份怎样的决绝,但这些话所饱含的信仰的力量、以及沉甸甸的家国情怀,已经足以展现烈士们一往无前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但不幸的是,1950年初,因台工委书记蔡孝乾的下属陈泽民被捕叛变,连带着蔡孝乾也因此而被捕,并很快就全盘招供,供出了吴石、朱枫等人的联络关系,国民党保密局根据其供述,迅速逮捕了吴石。
但是不同于蔡孝乾的全盘招供,因为国民党酷刑而导致一只眼睛失明的吴石,始终拒绝透露更多的情报,甚至还在狱中,写下了绝笔诗以明志。
最后还是因为国民党保密局在吴石的家中,搜到了此前为帮助朱枫撤离,而签发给朱枫的特别通行证的存根,让朱枫以探病的名义,前往舟山,这才让国民党,在摸清失踪多日的朱枫去向的同时,也确定了吴石的罪名。
连带着还抓捕了吴石的夫人王碧奎、吴石的朋友,同时也是联勤总部第四兵站总监陈宝仓中将、以及吴石的亲信随员聂曦上校等人。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蔡孝乾的叛变,被影响和抓捕的,还不仅仅只是局限于吴石以及朱枫等人,有数据统计,根据蔡孝乾的供词,共导致岛内400多人被牵连,最终核定涉案者超200人。
吴石一案,也因此而成了台湾白色恐怖时期最具震撼力的政治案件之一,或者说,吴石一案,本就是台湾白色恐怖时期的缩影,完整诠释了国民党当局,在白色恐怖时期,是如何从相对理性的精准针对,发展到开启白色恐怖的无差别株连高压模式。
因为在吴石案爆发之前,出于对政权合法性危机和共产党渗透的过度恐惧,国民党当局早就已经启动了一系列的政治镇压活动,不过刚开始的时候,针对都是一些明确的左翼组织,比如台工委的下属分支等等。影响范围其实是比较有限的。
但是因为吴石案的出现,由于吴石身份的特殊性,作为国民党任命的国防部参谋次长,其本身就已经是国民党内部最高级别的中将官员了。所以吴石案的爆发,也让当局得以打着中国共产党已经深入核心权力层的旗号,突破有限镇压的边界,开启无差别株连的高压模式。
再加上国民党当局对关联者的认定标准极端的宽松,只要曾与吴石共同参加过军事会议、接收过吴石所签发的文件,甚至是只要跟吴石家属出现过社交往来,就有可能被定性为知情不报或者潜在的间谍。
而且白色恐怖的镇压范围,也从起初的地下党员和军政系统内的异见者,扩大到了后续的知识分子、教师、学生、商人、甚至是普通民众,台湾当局还鼓励民众,检举可疑人员,并承诺检举有功者可获奖励。
所以才有了前面所说的,因为蔡孝乾的供词,吴石的亲属、旧部、甚至是有过公务往来的军官,均被列为嫌疑对象,牵连人数400余人,最终被判刑的人数,更是高达两百余人,早就已经超出了案件本身的涉案规模。
而且有数据统计,从1951年开始,截止1955年,台湾当局所收到的检举信,年均超过10万封,其中90%以上,都被证实为诬告或者没有真凭实据,但即便如此,这些诬告也仍然会导致被检举者被调查、监禁甚至是牵连家人。
关键这些案件,还都不是由普通的法院审理,而是由特务机构以及军法机关所进行的不公开、不保障辩护权的秘密审判,根本就没有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司法程序,更别说审讯过程中,还普遍使用电击、鞭打、精神虐待等各种酷刑,作为其审讯手段。并因此而制造了大量屈打成招的冤假错案。
虽然通过这种政治镇压,国民党当局确实有效压制了社会各界的不同声音,但同时也实锤了国民党当局实施政治镇压的核心目的,实则并非出于反共反间谍的必要,而是为了维护其独裁政权的稳固。
后果也很明显,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台湾社会人人自危,不敢说话、不敢交友,不敢读书,整个社会的信任体系直接就崩溃了。
哪怕1987年,台湾地区解除了戒严令,这才标志着这场持续数十年的白色恐怖时期,正式结束,但时至今日,因为白色恐怖所造成的大量家庭的破碎,被诬告的幸存者及家属长期面临的政治标签的歧视,因告密文化和监控网络所形成的不敢言,不敢想的压抑氛围,依然还在持续影响着部分台湾民众。
更新时间:2025-10-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