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飞机,为什么220吨的运20能国产,75吨的C919却要依赖国外?

2017年5月5日,C919在浦东机场一飞冲天,成为中国民机制造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几乎同一时期,运-20大型运输机也已批量列装空军,频频执行重大任务。

运20的起飞重量达到了220吨,国产化也成为了一个重要标志。而C919最大起飞重量75吨,国产化仅仅实现了60%,甚至关键心脏还是依赖国外技术,都是大飞机,为何命运如此不同?

运-20

运-20,代号“鲲鹏”,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首款大型多用途运输机。它的最大起飞重量达到220吨,载重超过66吨,不仅体型庞大,更具备在复杂气象条件下执行长距离运输任务的能力。

作为人民空军的战略性装备,它从一出生就自带全国产光环。运-20的研制走的是一条典型的全国大协作路线。

由中国航空工业集团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牵头设计,西飞担任总装和主要制造,沈飞、成飞、哈飞等多家单位协同参与部件生产。

这还不算完,全国上下有近千家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入了这场大飞机团建。

正是这种高度集中的资源整合模式,让运-20创下了三年发图、五年首飞、九年交付的行业记录,成为中国航空工业自主创新的一个典范。

除了发动机早期选用俄罗斯的D-30KP2,运-20的飞控、航电、机电、燃油等核心系统均实现国内自研。

没想到,2021年“鲲鹏”已经用上了国产的中国心。两型国产发动机同期进行试飞,稳步推进。这意味着,从材料到系统,运-20真正做到了不受制于人。

说到底,军用飞机的研制不以商业盈利为首要目标,更强调自主可控和战时保障能力。国家集中力量攻坚、各单位通力协作的模式,为运-20铺就了一条快速国产化之路。

也正因如此,航空专家瞿雁冰才评价它是中国航空工业智慧的结晶。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国产飞机,C919为何依赖国外呢?

C919

C919作为我国首款按照国际适航标准自主研制、拥有知识产权的喷气式干线客机,定位十分明确:抢占全球单通道客机市场。这类飞机是目前航空市场的主流机型,在中国占比高达70%。

它的最大起飞重量为75吨,典型座位数在158至174之间,直接对标波音737和空客A320。

与运-20几乎同期立项,C919却选择了一条不同的路,自主设计加上全球采购。这并不是因为我们造不出来,而是民用客机天生就活在另一个游戏规则里。

民机不仅要技术过关,更要取得国际适航证、控制成本、保证经济性和环保性,最终目的是被国内外航空公司接受,进入全球市场。

于是我们看到,C919的结构系统是国内企业联合制造,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但发动机选用了美法合资CFM公司的LEAP-1C,航电系统来自中美合资的昂际航电。

这种模式使C919国产化率约60%,也让一些人产生依赖国外的印象。但客观地说,全球供应链合作是民机产业的常态,空客和波音同样是全球拼出来的。

选择LEAP发动机不是妥协,而是策略。这款发动机油耗比前代产品降低约15%,碳排放更少、经济性更强,帮助C919在一开始就达到国际竞争门槛。

此外,通过组建合资公司、技术合作,中国商飞也在不断推动技术本土化、培养国内供应链。2023年5月,C919完成首次商业飞行,目前已在多条航线上运营,标志着我国民机真正走向市场。

不过,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美国也暂停向中国商飞供应部分产品和技术的消息,虽然在今年的7月初,外媒报道美国要解除对发动机的出口禁令。

可这也提醒我们,虽然合作开放是主线,但关键技术必须握在自己手里。那么,C919如何实现真正的“独立自主”?我们有没有B计划?

国产心脏

答案是肯定的。实际上,在C919项目启动之初,我国就已经未雨绸缪,布局国产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它就是被寄予厚望的长江-1000A。

作为中国第一款商用航空发动机,长江-1000A的性能指标瞄准国际一流的LEAP-1C,旨在成为C919的中国心。

2023年3月起,它已经开始在运-20平台上进行飞行测试,进入最后阶段的考核。2025年3月,中国航发集团方面透露,长江-1000A的测试表现远超预期,给不少人打了一剂强心针。

研制民用航空发动机,难度远超军用。它需要在极端条件下仍保持高可靠性、低油耗、长寿命与低噪音,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还要控制成本。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航发之父刘大响就曾坦言,我们从第一代技术直接跨越到第五代,面临海量的技术瓶颈和试验挑战,必须一步一个脚印。

随着长江-1000A的稳步推进,以及更大型的长江-2000也在布局之中,中国民用航发的国产化正在提速。

这一切不是为了闭门造车,而是让我们在国际合作中更有底气、在技术竞争中有真正的议价能力。从市场反应来看,国际客户并没有因国产化率而对C919望而却步。

2025年9月,马来西亚亚洲航空公开表示对C919有采购意向,看中的是中国与东盟密切的经贸关系,以及C919本身的市场潜力。

而国内如中航西飞等制造商也在持续提升产能,全力保障C919、甚至下一代C929的研制推进。回过头看,C919选择的是一条以我为主、全球协同的务实道路。

既借助国际供应链快速进入市场,又坚持自主研发避免被人卡脖子。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也许正是中国民机工业走向成熟的理性选择。

运-20和C919,一个军用、一个民用,一个全国产、一个全球购,表面看路径迥异,实则都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让中国的大飞机翱翔于世界天空。

两者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正如中国航空工业一路走来,既需要运-20这样的国家队扛起重型装备的大旗,也离不开C919这样勇敢闯入国际市场的创业型选手。

它们共同证明了一点,中国人不仅能造飞机,还能造出世界级的大飞机。

未来,随着长江发动机逐渐成熟、C919获得更多国内外订单、C929宽体客机加快推进,中国航空工业正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条路并不轻松,还会有很多技术要突破、市场要开拓、信任要赢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飞天梦,正在依靠自己的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主要信源

总师谈“大国重器”新进展 运-20装上“中国心” 舰载机将迎新型号——南方网2021-09-30 07:43

为啥国产化更高的运20不能改成民航客机?——观察者网2017-11-23

C919正式交付,中国工业水平再上新台阶——中国网推荐2022-12-15

美国暂停出口C919发动机:长江-1000A发动机试运行表现远超预期——新浪财经2025-06-04

外媒曝美国解除对华C919发动机出口禁令——观察者网2025-07-0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7

标签:科技   飞机   国外   中国   发动机   长江   客机   技术   美国   市场   全球   自主   波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