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泪斩马谡另有隐情?马谡只是替罪羊,真正要斩的是马谡背后靠山

前言

要是说到三国的风流人物,其中不得不说的就是诸葛亮了,诸葛亮身上的忠义也让后世的我们感叹,后人在提起诸葛亮的时候总会叹息他一生都在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多次北伐,可惜的是这几次北伐都没有取得较大的成效。

其实在这几次北伐中,最有希望获胜的就是第一次北伐了,遗憾因为马谡失街亭导致了此战的失败,即使是在今天看来也不由地感到惋惜。当然马谡最终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大家不知道的是当年诸葛亮斩马谡其实是另有原因的。

一、背后的靠山

马谡是在第一次北伐时,被诸葛亮所杀,必须要说的是这第一次北伐其实对蜀汉的影响并不是很大。虽说是失败了,但若是只看伤亡情况和损失,蜀汉也没有很吃亏。并且诸葛亮还从雍凉迁走了一部分的人口。

是以很多人都说为什么必须要将马谡给杀了,表示明明可以让马谡戴罪立功,诸葛亮偏要选择这样的一种处置办法?必须要说的是诸葛亮杀马谡也是不得不为之的。用诸葛亮自己的话说就是军中必须要赏罚分明。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诸葛亮所杀的不仅是马谡一个人,还有他的两个副将,这两个副将为什么被杀,相信大家也能够想象到。

马谡虽说是有些轻狂,但要是他说出的话没有一人赞同,他或许也就会多想一点,这就能够推测出这两位副将非但没有拦马谡甚至还可能在其中起到促进的作用。

杀了马谡和他的两位副将后,对于其他的几位副将诸葛亮也将他们的兵权给剥夺了。身为副将,在主将的决策出现问题的时候他们是有劝谏义务的,遗憾的是他们并没有这样做,这不直接就导致此战的失败。

其实大家通过史料也能够看出,在此战中,受到牵连的也不仅是上文所说的这被削去兵权的几人。就连赵云都受到了牵连,根据史料中的解释是“而赵云、邓芝亦不利”他们两人军事上的表现也不是很出众,甚至还出现了问题。

于是诸葛亮就贬了赵云的官职,在这还有一点是值得注意到的,诸葛亮撤掉了赵云的官职,但是去接任赵云的却是诸葛亮的弟弟。当然在此战后不久赵云就逝世了,他也没有办法再担任这一职位。

在此战中有一位特别醒目的将军,不用说大家也能够猜到他是谁吧,此人就是王平。这样的一场败仗,只有王平一个人的职位是得到晋升的,也正是从此时开始王平成为了主将。这样的失败诸葛亮自己定然也是要做出一些什么表示的。

诸葛亮自请连降三级,贬为右将军,虽说他是右将军的位置,但是他手中依旧是丞相的权利,是以也就是一个官职的变化,对实权来说是没有什么变化的。

接下来说说马谡身后的靠山,说到马谡身后的靠山大家都会说是诸葛亮。事实也正是这样,诸葛亮的这一次行动也就是在给大家一个说法,同时也在摒弃之前的那个自己。

二、不得已的选择

对于诸葛亮来说他肯定是不想杀马谡的,他培养了马谡这么久,并且还一直将他带在自己的身边。诸葛亮的用意相信大家也能看出来,其实也就是在给是刘禅培养人才,众所周知在蜀汉后期人才是很稀缺的,诸葛亮也不能陪刘禅一辈子。

并且这么久的朝夕相处,诸葛亮对马谡也是有感情的,所以在杀马谡的时候他也落泪了。即使是他心中再不忍,马谡也是必须要杀的。

看看当时蜀汉的局势大家就能够明白了,可能是受到了演义的影响,所以让我们以为蜀汉的内部是很安定的,诸葛亮在蜀汉的地位也是没有人能够动摇的。

事实情况并非是这样,在蜀汉内部也是派系林立的,不过只是因为诸葛亮麾下的集团人数重多,并且还是跟随刘备多年的,有声望和地位,是以才能够拥有话语权。蜀汉内部还有其他的党派,先说益州集团和东州集团。

说到这不得不提起一个人——李严,其实在刘备逝世的时候,李严也是托孤大臣。相信很多人都会感到疑惑,为什么感觉都没有在一些大事件中发现过他的身影,就连北伐也没有见过过他。

其中原因也很简单,在荆州集团的打压之下,他根本就没有话语权,并且他本人是不赞同北伐的,可以说他的政见和诸葛亮的政见是完全相反的。李严当然知道自己没有办法动摇诸葛亮北伐的决定,但是当前诸葛亮失误了,可不就是他最好的一个机会。

这样的一个好机会,李严和他背后是势力是肯定不会放过的,并且军中并不缺少有实权的将军,在这也能够看出诸葛亮贸然的用马谡也是他的一个失误,对于这件事他也是知道的,是以他自罚的举动也就是给这些人交代。

三、背锅之说

上文也说了诸葛亮虽说是自贬三等,但是他依旧行丞相之事,只是无关紧要的官职变了,是以后世也延伸出一种说法。马谡是在给诸葛亮背锅,他在这一场巩固权利和地位的斗争中作了牺牲品。

在这种说法之下诸葛亮也是要为这一次北伐的失败负责的,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一点,刘备并不是很看好马谡,甚至在刘备逝世前还专程给诸葛亮交代过——马谡不能用。但是诸葛亮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用马谡。

并且当时诸葛亮是给马谡绝对权利的,是以在战场上马谡也应该有自己的自主权。相信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在外打仗,临时有什么别的想法也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并且战败了马谡要负主要的责任,但他也罪不至死。

可能有人会说是因为诸葛亮有自己治军的底线,他治军是一定要做到公正严明的,不能有丝毫的徇私枉法。是要公正没有错,但是这公正也是要结合实际的。当前的蜀汉连一个大将都找不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将马谡留下,让他戴罪立功,还能给蜀汉多一个战斗力。

并且当年法正杀人的时候,大家找诸葛亮,诸葛亮是怎么说的,诸葛亮说法正当前是刘备身边的红人,深受刘备的信任,他即使是杀几个人又能如何。这样的话是从诸葛亮的口中说出的,也就能够看出他并非是一个坚守公正的人。

当前诸葛亮是什么身份,他是整个蜀汉的丞相,并且因为刘禅的放权,他算是蜀汉真正的话语人,并且当时他杀马谡的时候,不是没有人出来求情,希望他能够饶过马谡一命,但是诸葛亮却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将马谡给杀了。

依靠他的权势和声望他不是没有能力保下马谡。可能有人会说诸葛亮为什么不保马谡。有没有一种可能对此马谡也是愿意的,马谡被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他逃跑了,但是在他给诸葛亮的信中却表达出他想要独自承担这件事的意思。

他对于诸葛亮的尊重是没话说的,同时他也知道诸葛亮在朝中的危机,肯定会有人给诸葛亮压力,要是他能站出来就能减轻诸葛亮身上的压力。

当然这些都是后世的我们根据前人留下的这些文学材料推理出来的,并未有证据证明,对于这件事也是众说纷纭,替罪说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结语

在战争失败后诸葛亮也想了很多,他自贬三等的行为也就是对自己的一个警告,提醒自己在之后的布局中不能再犯这一次的失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6

标签:靠山   蜀汉   戴罪立功   副将   替罪羊   隐情   丞相   官职   后世   公正   将军   说法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