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唐朝第一美人”,毒杀亲父,与母共侍一夫,最终却下场凄惨

前言

唐朝时,有位公主特别传奇,她是在被流放的路上出生的,结果后来还成了“唐朝第一大美女”。

这位公主的父亲特别疼她,可她却亲手给她爸下了毒;她与母亲一同掌权,甚至还和她妈一起“伺候”过同一个男人;但却只活了25年,最后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那么她是谁呢?这美女又有权,为什么就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命运的起点,已是悲剧的伏笔

公元684年,长安城外的官道上,一辆破旧的马车在泥泞中艰难前行。车帘被风吹起一角,露出一张苍白却坚毅的女子面孔——她是韦氏,曾经的皇后,如今的废帝之妻。

车内,婴儿啼哭声划破寂静。没有御医接生,没有产婆照料,甚至连干净的布匹都难寻。在这辆颠簸的流放马车上,一个女婴呱呱坠地。

她的父亲李显,曾是大唐皇帝,如今却被母亲武则天废黜,贬为庐陵王,全家发配房州(今湖北房县)。

面对突如其来的分娩,李显手足无措,只能脱下自己的外袍,将刚出生的女儿轻轻包裹起来。

那一刻,他望着襁褓中的孩子,心中百感交集。这个在苦难中降临的生命,是他最后的慰藉,也是未来命运的变数。

于是,他为她取名“裹儿”——意为“用衣袍裹住的孩子”。没人能想到,这个在风尘中降生的小女孩,日后会成为搅动大唐政局的风暴中心。

李裹儿的童年,是在恐惧与漂泊中度过的。父亲整日忧心忡忡,生怕哪天会被武则天彻底铲除;母亲则强撑镇定,教她识字读书,告诉她:“若想活下去,就得比别人更聪明。”

她亲眼见过侍从被秘密带走,再也没回来;也听过父亲深夜哭泣,说“我这一生,怕是再也回不了长安”。

这些记忆,像刀刻进她的灵魂。她开始明白:在这个世界上,唯有权力,才能决定生死。而她,绝不甘心做命运的棋子。

祖母的宠儿与父亲的溺爱

转机出现在13年后。

公元698年,武则天已称帝多年,建立“武周”王朝。但年事渐高,朝中压力日增,她终于决定召回儿子李显,立为太子。

对于李裹儿而言,这不仅是回家,更是命运的逆转。

她随父母重返洛阳,从一个流放犯的女儿,摇身一变成了皇太孙女。更令人意外的是,祖母武则天竟对她格外偏爱

史书记载,武则天亲自召见李裹儿,见其容貌秀丽、谈吐不凡,大为欣喜,当即封她为“安乐郡主”,并接入宫中抚养。

这是安乐公主人生的第一次飞跃。在武则天身边,她见识到了真正的权力运作。她看到祖母如何驾驭群臣,如何用一道诏令决定一个人的生死,如何让满朝文武俯首称臣。

她学会了察言观色,懂得了人心博弈,更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这样一个观念:女人,也能主宰天下

武则天的存在,成了她心中最耀眼的榜样。“既然祖母能当皇帝,为何我不能?”这样的念头,或许就在那时悄然萌芽。

705年,“神龙政变”爆发,张柬之等大臣逼迫武则天退位,李显复辟,重登帝位,是为唐中宗。

安乐公主也被正式册封为“安乐公主”,赐食邑三千户(远超常规),成为当时最受宠的皇室成员之一。

而她的父亲李显,对这个在苦难中出生的女儿,有着近乎病态的溺爱。他允许她自由出入政事堂,参与朝议;她写的奏章,李显看都不看就签字用印;她想要什么官职,一句话就能让吏部立刻任命。

甚至有记载称,安乐公主曾自己起草诏书,把“敕”字遮住一半,请父亲补全。李显笑着照做,毫无戒备。

这种纵容,等于把国家机器交到了一个20岁女子手中。很快,安乐公主便开始了她的“权力生意”:卖官鬻爵,明码标价。五品以上的官职,公开拍卖;想要升迁?先给公主送礼!

一时间,朝中乌烟瘴气,官员奔走于公主府邸,如同菜市场般喧嚣。有人讥讽:“娶了公主,不如拜了安乐。

更令人咋舌的是她的私生活。她先是嫁给武三思之子武崇训,但不久便与其夫弟武延秀私通,毫不避讳。而她的母亲韦皇后,竟也与武崇训有染,母女二人先后与同一男子纠缠不清。

更有野史记载,韦后与安乐公主共侍一夫,甚至在宫中设“欢宴”,荒淫无度。虽然正史未明载,但《资治通鉴》《旧唐书》均提到“宫禁混乱,秽声四起”,可见其丑闻之盛。

面对这一切,李显依旧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常说:“我只有这一个女儿,让她快活些吧。”可这份“快活”,正在一点点吞噬他的皇权,也埋下了他死亡的种子。

从弄权到弑父,她一步步走向深渊

安乐公主的野心,从来不止于享乐。她想要的,是真正的至高权力

她曾当众对父亲说:“阿武子尚可以为天子,天子女有何不可?”意思是:我的祖母武则天都能当皇帝,我是皇帝的女儿,为什么不可以?

这句话震惊朝野,也暴露了她内心最狂野的欲望——她想当女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她开始谋划废黜太子。

当时的太子是李重俊,非韦后所生,地位本就不稳。安乐公主视其为眼中钉,常在父亲面前诋毁他,甚至公然称呼他为“奴才”。

李重俊忍无可忍,终于在景龙元年(707年)发动兵变,史称“景龙政变”。

他率军攻入武三思府邸,诛杀武三思父子,直逼皇宫。眼看局势危急,安乐公主却临危不乱,她拉着父亲登上玄武门,亲自指挥禁军抵抗。

最终,政变失败,李重俊兵败被杀,头颅悬挂在洛阳城门示众。

这场血腥的胜利,让安乐公主的地位更加稳固。她不仅清除了政敌,更在父亲心中树立了“忠勇护国”的形象。

但她并未满足。

她开始担心:父亲年事已高,一旦驾崩,新帝即位,她还能保住权势吗?她更害怕母亲韦皇后会效仿武则天,独揽大权,架空自己。

于是,一个惊天阴谋在母女之间悄然形成。

弑父夺权,母女同谋

据《资治通鉴》《旧唐书》等史料记载:景云元年六月壬午(公元710年7月3日),唐中宗李显突然暴毙,终年55岁。

官方说法是“因病猝逝”,但民间传言四起,矛头直指韦皇后与安乐公主。

原来,李显素来喜爱韦皇后亲手做的甜馅面饼。而就在他去世前一天,韦后与安乐公主密谋,在面饼中掺入剧毒——可能是砒霜或鹤顶红

李显食用后,当晚便腹痛如绞,呕吐不止,次日清晨驾崩。

事后,韦皇后秘不发丧,迅速扶持年幼的李重茂登基,自己以皇太后身份临朝摄政。而安乐公主,则被许诺为“皇太女”——即未来的女皇继承人。

这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明确提出“皇太女”制度的尝试,足见其野心之大。然而,她们低估了一个年轻人。

李隆基的反击

此时的李隆基,年仅25岁,却是李唐宗室中最敏锐的政治家。他早已察觉韦后母女的野心,知道若不及时出手,大唐江山将再度落入外戚之手。

于是,他暗中联络姑姑太平公主,集结禁军将领,策划了一场闪电政变。

公元710年7月21日,夜幕降临。李隆基率兵突袭皇宫,直扑太极殿。

韦皇后惊慌失措,逃入飞骑营,却被士兵斩杀。安乐公主正在梳妆,听闻变故,转身欲逃,被追兵当场斩首。

据《朝野佥载》记载:“安乐公主方画眉,军士斩之,血溅镜台。”那一面映照过她绝世容颜的铜镜,最后映出的,却是喷涌的鲜血与狰狞的死亡。

政变成功后,李隆基拥立其父李旦复位(唐睿宗),自己成为太子。两年后,李旦禅位,李隆基登基,开启“开元盛世”。

而安乐公主与韦皇后的尸体,被弃于长安街头,任人唾骂践踏。一代“第一美人”,就此落幕。

信息来源:

《旧唐书·卷五十一·列传第一·后妃上》

《新唐书·卷八十六·列传第七·诸帝公主》

《资治通鉴·唐纪》

《朝野佥载》(唐·张鷟)

《大唐新语》(唐·刘肃)

司马光《稽古录》

现代史学研究:《唐代宫廷政治与女性权力》《武则天与她的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9

标签:历史   凄惨   唐朝   下场   美人   安乐   公主   父亲   皇后   大唐   祖母   母女   太子   权力   母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