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九鼎鉴史
编辑 |九鼎鉴史
香港旺角渣打银行上演了一出魔幻大戏——三位白发苍苍的内地老人,竟带着一叠面值5亿港元的“钞票”来开户,总额高达4995亿!这数字啥概念?香港首富李嘉诚身家才2909亿,这三位“身家”抵得上两个李嘉诚!
柜员接过“钞票”时,手都抖了——这些“钞票”每张印着“港币五亿元债券”,纸质粗糙,荧光防伪标识假到离谱。
而且香港最大面额流通钞才1000元,哪来的5亿?银行果断报警,警方一查更傻眼:72岁靳老伯身上竟藏着999张假债券!
而事件的荒诞性远不止于此——这些假债券竟是从河南地下钱庄以每张5元人民币购得,骗子声称“存入香港银行就能兑换真钱”,老人信以为真,却不知已触碰法律红线。
香港之所以成为诈骗分子的“靶心”,背后是多重现实因素的叠加。香港部分银行的高利率诱惑令人难以抗拒。
美联储加息周期下,港元定存利率一度飙升至年化4%,吸引大量内地“存款特种兵”赴港开户。骗子正是利用“高利率”光环,将伪造的金融产品包装成“高回报投资”。
作为国际金融中心,香港资金流动频繁、监管体系复杂,诈骗分子试图通过伪造跨境交易文件浑水摸鱼。
更关键的是,一条横跨内地的黑色产业链正在暗中滋长。电商平台公然售卖“5亿港元债券”,10张仅售10.8元,商家标注“工艺品”却暗示“防伪逼真”,评论区甚至有人炫耀“用紫外线灯验过”。
这些粗制滥造的假券,纸张厚度仅有真钞三分之一,油墨一刮就掉,却因印着“汇丰银行”“香港行政公署批准”等虚假信息,让老年人难辨真伪。
类似的金融魔幻剧在香港早已不是第一次上演。今年2月,一对菲律宾籍男女假扮律师和商人,持伪造的100亿美元(约780亿港元)资信证明到汇丰银行提款,声称要用于“启动资金”。
银行职员发现文件漏洞后报警,半小时内警方抓获一个横跨菲律宾、马来西亚、台湾和内地五地的诈骗团伙。
去年10月,一名印尼男子带着翻译,手持1000万美元假本票到汇丰总行开户,同样被当场识破。
这些案件的共同点在于,诈骗分子利用高面值金融票证和伪造的“权威文件”,专门瞄准对跨境金融规则不熟悉的群体。
为何总有人前赴后继掉入陷阱?深层原因直击人性弱点与社会痛点。
一方面,部分老年人怀揣“一夜暴富”的执念,一辈子省吃俭用,听到“5亿变真钱”的承诺便丧失判断力;另一方面,他们普遍缺乏金融常识,连香港法定纸币最大面额仅1000港元、从未发行过亿元级纪念钞的基本规则都不了解。
更令人唏嘘的是家庭关爱的缺失——子女忙于工作,未能及时科普防诈知识,让骗子以“贴心儿女”的姿态乘虚而入,用情感攻势攻破心理防线。
面对愈演愈烈的诈骗态势,香港金管局早已多次辟谣,强调“从未发行5亿面额货币,特殊纪念钞最高仅150港元”,但治本之策仍需多方合力。
对家庭而言,子女应主动承担“防诈教育者”角色,定期向父母普及常识,例如提醒他们“银行大额交易需严格审核,不可能凭一纸保函提取百亿资金”。
对老年人自身,则需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遇到“高回报”“内部渠道”等话术时多问几个为什么。
社会层面更需重拳出击:内地应严打地下钱庄和电商平台的假金融产品销售,香港则可借鉴“区块链追踪资金流向”“AI识别伪造文件”等技术手段,提升跨境监管效率。
这场闹剧最终以三位老人被捕收场,但他们用近万亿假钞换来的不是富豪梦,而是冰冷的手铐。它再次印证一个真理:财富从来靠双手创造,任何投机取巧的“捷径”,终将沦为法治的笑柄。
更新时间:2025-04-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