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媒发问:为什么西方仍在低估中国

随着中国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持续引发全球关注,德国的《时代周报》于近日在一篇评论文章中提出了一个相当深刻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西方,仍在低估中国?

给这家德媒撰写此文的,是该报的驻华记者延斯·穆林(Jens Mühling)。在他看来,西方之所以会对中国的DeepSeek的出现感到“震惊“与“意外”,是因为西方仍然在用一种低估中国的视角去看待中国——哪怕中国企业开发的全球热门社交平台TikTok,以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都已经在全球占据了很大市场。

从穆林的文章来看,他似乎认为西方对于中国的这种低估,是源于意识形态上的偏见:一方面认为中国科技上取得的成就是靠“支持国产和排斥洋货”的“民族主义”硬顶上去的,另一方面则认为中国的一些体制机制会扼杀创新。

但穆林以中国的智能手机为例说,像小米和华为这些中国智能手机品牌的飞速崛起,靠的并不是民族主义的狂热,而是小米和华为确实有自己的东西,尤其是他们比苹果手机更了解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更能去满足这样的需求,同时价格还便宜。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科技企业更懂市场需求,且性价比更优。

穆林还认为,尽管西方对中国的体制有这样那样的负面看法,但中国在发展高科技上是明确的,不仅政府投入的力量很大,老百姓对于新科技新技术的心态也更开放和包容,而不像西方往往会对这些技术产生过多的抵触和担忧,所以中国现在才会方方面面都迈入了数字化,给民生带来了很大便利。

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大量的人口,在穆林看来,也令科技企业和产品更容易在这里实现规模的快速迭代——更别提中国还有着人数众多的科研人才。他这里给出的一组数据显示,在2023年时,中国申请的专利数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地方的总和;同时,有统计显示,中国的科研论文被引用的次数已经超过了美国;中国的高校平均每个月毕业的理工科博士生人数,是美国的两倍多。穆林说,DeepSeek的团队就是在从这样的一个人才池子中招贤纳士。

最后,穆林认为,在这么一个政府大力支持+市场庞大+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的组合下,中国接下来还会不断迸发出让世界称奇的科技创新。

来源:环球时报

流程编辑:U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18

标签:中国   华为   民族主义   美国   小米   庞大   体制   很大   财经   市场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