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有话说(80)︱秋季养生 请收下这份健康指南

秋季昼夜温差较大,气温变化频繁,空气干燥,过敏原较多,容易引发多种健康问题。本期《医生有话说》,我们就跟大家分享一下秋季如何健康养生,帮助大家安稳度秋。

本期话题

秋季健康养生指南

本期栏目,来自绵竹市人民医院中医科的主治中医师林朝清,跟大家聊一聊秋季健康养生指南。

秋季容易出现的健康问题

1. 心脑血管疾病:秋季气温不会太低,水分依然容易流失,使血液粘稠度上升,冷热交替也会增加心梗、脑卒中的风险。

2. 中暑:秋天也可能发生中暑。温度较高、湿度大,日照时间长时,容易出现乏力、头晕、恶心等症状。

3. 感冒:夏秋之交,气温变化频繁,人体卫外抗邪能力有所下降,病毒更易入侵人体,引起头痛、鼻塞、咽痛等上呼吸道疾病。

4. 过敏:秋季过敏原有所增加,免疫力低下及过敏体质人群容易出现打喷嚏、流鼻涕、皮肤瘙痒等过敏反应。

5. 皮肤干燥:秋燥明显,易出现口干、咽干、皮肤起屑甚至干裂的情况。

秋季养生讲究“四收”

进入秋季,养生应该顺应自然,讲究“收敛”。

1. 饮食方面:少吃辛辣煎炸,宜多食葡萄、石榴、柚子等酸味水果,以及莲藕、百合、杏仁等滋润食材。

2. 运动方面:选择强度适中的锻炼,如快走、瑜伽、太极,避免过度流汗导致着凉。

3. 作息方面:顺应“早睡早起”的节律,保证每日6-9小时睡眠时间,以提升自身抵抗力。

4. 情绪方面:不少人在秋季容易出现惆怅、烦躁等低落情绪,可以通过阅读、听音乐、养花或运动来调节情绪。

注意秋季养生的九个细节

1. 补充优质蛋白:适量食用鱼、虾、鸡蛋、奶类、豆制品等清淡高蛋白食物。

2. 及时补水:每日饮水1500-1700毫升,少量多次慢饮。

3. 避免贪凉:秋季要少吃冷饮和大量生冷瓜果,以免损伤脾胃。

4. 适当进补:可以进食一些山药、栗子、芡实等平补之品,以及核桃仁、牛肉等,有助补气养血。

5. 午休调养:每天可进行20-30分钟的午睡,注意避免在风口或风扇空调直吹的地方休息。

6. 叩齿生津:早晨醒来可叩齿36次,再缓缓咽下津液,以缓解口干的情况。

7. 注意保暖:秋季早晚气温较低,出门最好穿薄外套,尤其要护好腹部和脚踝。

8. 遮光防晒:秋季阳光及紫外线依然较强,如长时间身处屋内向阳处,可拉上窗纱或窗帘,防止过度日晒。

9. 预防过敏:过敏体质人群可尽量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减少过敏原接触;归家后及时清洗鼻腔和面部。

特别提醒,不少人夏季过多食用生冷寒凉之物,可能损伤脾胃运化功能,入秋后若叠加外湿,容易加重内湿问题。

秋季应注意“养阴防燥”,根据自身体质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养生方法,必要时可寻求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医生有话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科学告诉我们多数疾病是由生活观念、个人习惯、文化知识以及个人素养等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这些因素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

四川日报全媒体“川观拍客”推出《医生有话说》健康科普栏目,向大众传播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科学性的医学知识,全方位覆盖满足各类人群对健康知识的诉求,解答当下常见疾病和季节性多发病症的预防、诊断及治疗,让读者们更好的了解和预防各类疾病,保持健康体魄和良好心态。

策划 ︱ 毛漫丁 谭曦 肖雨杨

执行 ︱ 肖雨杨 赵萤 卢春阳

川观拍客 ︱ 洪智浩

编辑 ︱ 赵萤

海报 ︱ 何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5

标签:养生   秋季   医生   指南   健康   过敏原   气温   本期   体质   生冷   中医师   绵竹市   脾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