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篮球圈有个事儿挺让人唏嘘的——NBA首轮第九顺位的华裔新星周志豪,一边明确拒绝为中国男篮出战,一边又发着中文视频跟中国球迷套近乎。视频里他用不太流利的中文说「大家好,我是周志豪」,背景音还是中国风的古筝曲,可评论区却炸开了锅:「拒绝归化又想来捞金,这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素材来源于网络
说实话,周志豪的篮球履历确实漂亮。2.21米的身高,2023年世界杯单场24分15篮板4盖帽,把西班牙内线凿得千疮百孔,妥妥的「加拿大未来核心」。NBA选秀时被灰熊队选中,新秀赛季就交出18分10篮板的两双数据,连美媒都惊呼「下一个姚明」来了。但就是这么个被加拿大当作「国宝」的球员,却在社交媒体上玩起了「双面戏」——接受中国品牌代言时,特意强调自己的中文名字;面对加拿大媒体时,又重申「只代表枫叶国出战」。
你知道吗?这种矛盾行为早在2024年就埋下伏笔。当时中国篮协带着归化诚意找上门,甚至承诺「核心战术地位」,却被周志豪的母亲一口回绝:「我们在加拿大生活了三代人,孩子只属于这里。」这话没错,毕竟他从小在多伦多长大,连中文都是跟着外公学的几句日常用语。但转眼到了2025年,他突然在抖音开通账号,频繁发布训练视频,配文清一色的「感谢中国球迷支持」,连球鞋品牌都选了国产老字号——这波操作,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商业示好」。
素材来源于网络
周志豪的争议,说白了戳中了中国男篮的「痛点」。2023年世界杯1胜4负,连奥运落选赛资格都没拿到,彻底暴露了内线断层的问题。曾经的「移动长城」姚明、易建联退幕后,现在的男篮内线在国际赛场上被碾压——2024年巴黎奥运会落选赛,场均篮板输对手12个,内线得分不到20分,看得球迷直揪心。
为了救急,中国篮协2023年归化了李凯尔,这位拥有1/8中国血统的NBA球员。他放弃美国国籍,特意回深圳认祖归宗,甚至把中文名绣在球衣上。但即便如此,男篮在2025年亚洲杯上还是止步八强,归化带来的提升有限。这时候,球迷把目光转向周志豪——他有1/4中国血统,内线技术细腻,若能归化,简直是「及时雨」。可人家反手就是一记「拒绝」,却在商业活动中频繁消费「华裔身份」,这换谁能不觉得「双标」?
素材来源于网络
其实,周志豪的选择无可厚非。运动员代表出生地参赛,天经地义。但问题在于,拒绝为中国出战的同时,却享受着中国市场的红利,这中间的「利益边界」该怎么划? 有球迷说得直接:「你要是铁了心当加拿大人,就别消费中国球迷的感情;既然想赚中国的钱,就得明白「吃水不忘挖井人」的道理。」
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中国篮球对归化的「过度依赖」。日本归化八村塁、菲律宾归化克拉克森,人家背后有成熟的青训体系支撑,归化只是「锦上添花」。可咱们呢?14-18岁注册球员不到5万人,基层教练薪资低、训练设施差,很多孩子打球全凭热爱。这时候搞归化,相当于「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李凯尔来了,后卫线还是漏洞百出;周志豪若真归化,锋线防守还是跟不上。
素材来源于网络
刷到周志豪最新的商业广告,我心里挺不是滋味。广告里他穿着中式唐装,对着镜头说「我的根在中国」,可转身就在加拿大国家队采访中强调「为枫叶而战是荣耀」。这种「两头讨好」的做法,说白了就是把「华裔身份」当成了打开中国市场的钥匙。但体育精神最动人的地方,不就是「取舍之间见真心」吗?当年姚明拒绝美国队邀请,一心为中国男篮征战,那才叫「根在哪里,心就在哪里」。
中国男篮的未来,不该寄托在归化球员身上。想想日本青训体系,全国有4000所中学联赛,每个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打上正规比赛;再看澳大利亚,社区篮球场比便利店还多,基层教练必须持证上岗。咱们呢?什么时候能让每个热爱篮球的孩子,不用为找场地发愁,不用靠「归化」就能看到国家队崛起的希望?这才是真正该解决的问题。
素材来源于网络
最后想问大家:如果你是周志豪,会选择为出生地出战,还是为祖籍国效力?商业示好和体育忠诚,真的能兼得吗?来评论区聊聊吧——毕竟,球迷喜欢的从来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而是敢为热爱拼尽全力的纯粹。中国篮球要走的路还很长,与其盯着「归化球员」的短期效益,不如踏踏实实把青训地基打牢,你说呢?
(提示: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侵删)喜欢的话点个关注
更新时间:2025-05-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