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神经元功耗仅0.1伏,完美复刻人脑机制,脑机接口迎来质变


前言

近日,科学家在人造神经元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制出工作电压仅0.1伏的仿生器件,其功耗已可与真实生物神经元媲美。

这项突破得益于新型有机材料(如导电塑料)的运用,使器件能同时模拟生物神经元的多种关键特性,并实现了与活体细胞(如心肌细胞)的有效连接。

这为开发超低功耗的脑机接口和可植入式医疗设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脑 AI 功耗差,难题有了新解法

人脑子特别厉害,一天处理那么多事儿 ,记事儿、想问题、管着身体各器官干活,总共才耗 20 瓦电,跟个小台灯差不多。

可再看那些人工智能,就说大家常听说的 ChatGPT 吧,运行起来得用好几兆瓦电,相当于给一座小镇供电了,这差距也太大了!

为啥会这样?关键就在 “神经元” 上。咱们脑子靠 860 亿个生物神经元工作,这些 “小零件” 干活省电又高效。

以前科学家也做过人工神经元,但要么电压太高,得几百毫伏才能转起来,要么功耗比真神经元高十倍还多,根本没法跟人体兼容。

直到最近,美国马萨诸塞大学的研究团队拿出了新东西。 一种能跟真神经元 “看齐” 的人工神经元。

这玩意儿厉害在哪?它用了个特别的材料:从硫还原地杆菌里提取的蛋白质纳米线。

这种细菌在极端环境里进化出来的纳米线,导电性能好还稳定,把它做成忆阻器装到器件里,一下就把功耗降下来了。

项目负责人姚俊(Jun Yao)博士说,以前的人工神经元,电压和功率都是他们这个的 10 倍,而他们做的这个,工作电压才 0.1 伏,跟咱们身体里神经元的电压几乎一样,电流也只需要 1.7 纳安培,真正做到了 “跟生物同步”。

复刻神经全功能,还能连活体细胞

光省电还不够,这人工神经元还把真神经元的 “本事” 学了个全。

你知道吗?咱们脑子里的神经元工作起来特别复杂,得经历电荷积累、去极化、放电、复极化这一整套流程,中间还有个 “不应期”,放完电得歇会儿,不然信号就乱了。

研究团队特别聪明,他们把蛋白质纳米线忆阻器装到简单的电阻电容电路里,硬是把这套复杂流程给重现了。

电荷积累的时候,电路慢慢攒电荷,就像神经元准备 “干活”;去极化时,电压突然升高,对应神经元的 “动作电位”;之后复极化,又回到平静状态,等着下一次 “工作”,就连 “不应期” 这个关键特性也没落下,能防止信号乱晃,保证传输准确。

更牛的是,它还能 “闻” 到化学信号。

团队给器件加了能检测钠离子、多巴胺这些神经递质的传感器,一旦碰到这些物质,传感器就会改变电路特性,让神经元调整放电模式,跟咱们神经系统里的调控机制一模一样。

光在实验室里行还不算,得看能不能跟活体细胞搭上线。研究人员选了人类心肌细胞做实验 —— 这细胞会自己规律收缩,正好能测试兼容性。

结果超出预期:人工神经元不仅跟心肌细胞稳定连接上了,还能实时 “盯” 着细胞的活动。比如给心肌细胞加了去甲肾上腺素(一种能影响心率的药),人工神经元马上就察觉到细胞活动变了,自己的放电模式也跟着调整,就像跟细胞 “对话” 一样。

结语

这项突破表面看是电压数字的小数点左移了一位,实则撬动了整个AI发展的天花板。它意味着,人类第一次造出了能真正“体谅”生物节拍的电子器件。

过去机器总逼着我们适应它的轰鸣,而现在,它学会了低头细语。

这不是要造出取代人类的超级大脑,而是让技术学会弯腰,走进病房、融入生活,甚至修补那些受损的生命连接。

当芯片不再发烫,沟通不再隔阂,也许我们迎来的不是冷冰冰的赛博格,而是一个更体贴、更懂你的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5

标签:科技   神经元   人脑   功耗   接口   机制   完美   细胞   电压   心肌   电荷   活体   生物   器件   不应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