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此文前,麻烦各位看官点击一下“关注”,感谢大家的支持。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中间
文丨太阳当空赵
编辑丨太阳当空赵
河南许昌“胖东来”,可谓是零售界的一股清流。优质的商品质量与服务,赢得大家的满满的信任感。
然而,自2025年开年以来,“胖东来”就风波不断,众多麻烦缠身,一时间,胖东来成了众矢之的。那么,这究竟是人红是非多,还是神话本身就有裂痕?
随着人民日报下台点名,胖东来的“真实现状”也被揭开……
胖东来这名字,在河南许昌响当当。三十年前,谁能想到一家40平米的糖烟酒小铺,能长成年销售额超60亿的庞然大物?
故事的开头,是1995年“望月楼胖子店”一句实在话:“不满意就退货。”这在当时,可是个稀罕事儿。如今的胖东来,何止是超市,简直成了许昌一景,节假日里的人流量,挤得堪比热门景区。
秘密在哪?说穿了,俩字儿——“待人”。对员工,那叫一个大方。平均月薪近万,就算是最基层的员工,到手也有5500元,这在当地可算高薪了。
更绝的是“周二闭店”,让员工好好歇歇,这简直是在跟“996”对着干,难怪网友们直呼“打工人的天堂”。创始人于东来更是个“实在人”,放话“月薪不到4000元的企业是作恶”,这话糙理不糙,一下子戳中了不少人的心窝子。
对顾客,胖东来也是把细节做到了骨子里。各种型号的购物车、贴心的母婴室、免费的宠物寄存,连商品保鲜期都精确到分钟。网上随便一段“顾客打翻酱油不用赔”的视频,都能轻松斩获百万点赞。
严格的品控,更是传得神乎其神,好像从胖东来买东西,就等于买了“放心”。这么一来二去,加上一些营销号的推波助澜,胖东来就被塑造成了一个完美无瑕的网红超市,想不火都难。
可俗话说得好,人怕出名猪怕壮。胖东来的名气一大,麻烦也跟着来了,而且一来就是大麻烦。
就在今年2月,有个叫“两个小段”的博主突然发难,说在胖东来买的红内裤不仅掉色,穿了还过敏,对胖东来的处理结果也相当不满。这一下,可把胖东来推到了风口浪尖。
胖东来反应也快,立马下架了所有相关品牌的内衣裤,还专门成立了调查小组。半个多月后,一份厚达53页的调查报告摆了出来,一条条反驳了博主的说法。
面对实打实的证据,“两个小段”默默删了视频。胖东来这边可没打算就这么算了,表示要维权到底,如果指控坐实是恶意诽谤,博主可能得赔上不低于100万。
这事儿还没完,4月初,又冒出个近30万粉丝的网红“柴怼怼”。他在直播里说,胖东来卖3万块的玉石,品质还不如市面上几千块的,利润更是高达“上百倍”,甚至还扯上了“偷税漏税”。靠着“打假”胖东来,“柴怼怼”的粉丝量蹭蹭往上涨,一度突破了50万。
更过分的是,他还多次发表地域歧视言论,张口就说“讨厌河南”。很快,就有网友扒出,这个柴某家里就是做玉石生意的,他自己的直播间,90天内也卖了75万的货。
这哪是打假,分明就是同行间的商业碰瓷嘛!最让人不齿的是,“柴怼怼”竟然还拿胖东来早年经历的纵火案开涮,这无疑是往创始人于东来心口上撒盐,彻底激怒了他。
于东来这次是真火了,直接公开了相关数据,撂下狠话:如果“柴怼怼”这种造谣的人得不到应有的惩罚,他就要主动关闭胖东来,或者永远离开!这话一出,舆论哗然。
与此同时,各种山寨货色也闻风而动,“胖都来”、“胖东莱”之类的冒牌店,从店名到装修,恨不得像素级复制,都想来蹭一波热度。一些自媒体也跟着起哄,把胖东来的服务标准吹成了“不可复制的神话”,反而可能让一部分人觉得腻歪。
面对这乱糟糟的局面,社交平台和当地监管部门坐不住了。许昌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五一期间搞了个突然袭击,到胖东来抽查了十几件在售的和田玉,结果显示,所有手续和鉴定证书都没毛病。
数据也摆出来了:从当年1月到4月,胖东来总共卖了4000多件和田玉,销售额近3000万,平均每件的毛利率还不到20%。所谓的“获利百倍”,纯粹是瞎掰。
最后,“柴怼怼”因为“商业诋毁”被平台禁言,相关视频也下了架,还面临胖东来500万元的索赔。可即便这样,他还是转战其他平台继续叨叨,直播场次反而更多了,销售额据说还环比涨了三倍。这叫什么事儿啊?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这场风波过后,跑到胖东来买和田玉的顾客反而更多了,柜台前经常挤得水泄不通,玉石也时不时卖断货。胖东来也公开表态,只要顾客对玉石品质有疑问,找第三方机构评估一下,只要不是人为损坏,无条件退货。
这姿态,连人民日报都忍不住点赞,说企业接受舆论监督是应该的,但无端抹黑不仅伤企业,也给相关部门添乱,好企业应该把精力放在发展上,而不是天天忙着辟谣。
不过,人民日报的评论也不是一味地护着胖东来。紧接着,一篇题为《莫让“胖东来们”陷入棒杀捧杀泥潭》的文章,话说得就更深了一层,强调要理性看待企业的优点和缺点。
文章就批评了于东来在玉石风波中的那句“若不能惩治造谣者,将关闭胖东来”的狠话,认为太冲动了。还有胖东来一度关闭官网、下架商品的行为,也被认为是“理性维权应优先于情绪表达”。
这篇文章算是点到了要害:现在的网络舆论,要么就是无脑“棒杀”,像“柴怼怼”那样,没啥真凭实据就上来一顿猛踩,纯粹为了博眼球、蹭流量。要么就是过度“捧杀”,把胖东来吹成完美无缺的神,容不得半点批评,这样反而可能让企业在赞美声中迷失方向。
评论肯定了胖东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的做法,但也指出了创始人这种情绪化的公开表态,很容易把舆论的火烧得更旺。说到底,流量这东西,能成就你,也能毁了你。
优秀的企业,往往容易被夹在“完美人设”和“阴谋论”的中间,左右为难。捧得太高,大家的期望值就上去了,一旦发现企业并非十全十美,心里的落差感能把人淹死。
对胖东来而言,创始人于东来的个人形象和企业绑得太紧,他的一举一动,都可能牵动整个企业的神经。学会在风口浪尖上控制情绪,理性应对危机,这恐怕是胖东来接下来要好好琢磨的功课。
其实,胖东来也不是没经历过大风大浪。1998年那场大火,损失了300万,于东来咬着牙,还是坚持给国家项目捐款。2023年的“三文鱼标签事件”,他二话不说,自罚10万奖励举报者。这种坦诚劲儿,在行业里确实少见,也难怪被人当成“英雄”。
就像之前“擀面皮风波”,胖东来给顾客赔了上千块,这种知错就改、欢迎监督还给奖励的做法,一步步夯实了它“良心企业”的招牌。
很多网友觉得,胖东来干的事儿,可能算不上惊天动地,但它守住了商业的良心。在这个诚信经营本该是底线,却稀缺得像宝贝一样的时代,胖东来的这份坚守,就显得格外珍贵。也正是因为这份坚守,让它更容易成为别人攻击的目标。
当永辉、步步高这些同行纷纷喊着要学习胖东来模式的时候,真正值得学的,恐怕不是“周二闭店”这种表面功夫,而是它骨子里那种“把人当人看”的尊重。
你看,京东都开始和胖东来合作,要共建供应链基地了,这就是想把胖东来那种透明、实在的基因,注入到更广阔的市场里去。
说到底,是消费者用自己的脚,投出了胖东来的今天。许昌门店一天销售额能破亿,外地游客拖着行李箱排队几小时就为进去买点东西,这背后,与其说是盲目崇拜,不如说是大家对“明码标价”、“尊重员工”这些朴素价值的认可。
企业终究不是道德偶像,消费者也得学着理性看待服务和利润之间的平衡。人民日报的介入,不仅在一定程度上为胖东来正了名,或许也戳中了这个时代一些深层次的焦虑:我们太渴望英雄了,有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推到了一个高处不胜寒的位置。
至于胖东来,如何建立一套更制度化的危机管理机制,如何在创始人个人魅力和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之间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这路,还长着呢。
而那些想靠恶意诋毁、无底线抄袭来蹭热度的家伙们,历史和市场,早晚会给他们一个明明白白的答案。
1.《人民日报评论:莫让“胖东来们”陷入“棒杀”“捧杀”泥潭》北京日报客户端2025-05-06 23:02
更新时间:2025-05-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