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用这几类保健品会伤肾,已有多人中招!早了解早防范

清晨的公园里,67岁的孙大妈正和朋友们分享着她的“养生经”。“我吃了这牌子的补肾丸两年多了,感觉精力更好了!”她自信地拍了拍口袋里的小药瓶,脸上满是骄傲。

可谁也没想到,几个月前的体检却让她大吃一惊。肾功能异常,肌酐指标比去年高出近20%

医生一听她的用药史,面色顿时沉了下来:“这些保健品吃太久,对肾脏的累计伤害很大,尤其是某些成分,问题不比高血压、糖尿病轻!”

换做旁观者,谁能想到,本以为步步为营的“保健”竟成为了健康隐患?其实,像孙大妈一样以为“保健品越吃越健康”的中老年人并不少见,但肾脏损伤常常就在不知不觉间发生了。

尤其是一些号称“补肾”、“排毒”、“延年益寿”的产品,其实里面的秘密,远比广告词来得可怕。到底哪些保健品,真的会伤肾?哪些又真的安全?

如果你家里有老人、身边有人常年吃保健品,这篇文章你一定要看到最后,尤其是第3类和第4类,很多人都在偷偷“踩雷”却还蒙在鼓里!

保健品护身,还是变“肾脏杀手”?科学答案其实很明确。越来越多的医学研究与监管通报显示,部分常见的“明星”品类,实际上正在悄悄侵蚀中老年人的肾健康。

下面就用最新指南和真实案例,告诉你长期摄入这几类保健品,肾脏会发生哪些变化,你该用什么科学方式守护肾功能?

一部分保健品,为什么可能“坑肾”?很多人以为,保健品是补充营养、延缓衰老的“安全垫”,反正不是药,多吃点不会出问题。可现实并非如此美好。

肾脏是人体最“沉默”的器官,有损伤时早期并不会有明显不适,正因如此,保健品里的某些有害成分才更容易“潜伏伤肾”,让人防不胜防。

权威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抽检的保健食品中,超6.2%的样品发现了非法成分或重金属超标,其中不少都集中在“补肾类”、“排毒类”等热门产品。

而医学研究也明确指出,某些中草药成分、重金属杂质、高剂量蛋白和不规范添加的西药成分,正是造成慢性肾损伤、肾衰竭的元凶。

肾脏每天的主要任务,是像家里的“净水器”一样“过滤”身体的代谢废物。一旦这种“过滤网”堵塞或变质,毒素堆积、体液失衡甚至全身中毒都会随之而来。

肾脏受损前期几乎没有特异症状,只会出现一些轻微信号,比如泡沫尿、频繁夜尿、早起眼皮浮肿、血压悄然升高。等到发现这些,往往肾功能已经受影响。

长期服用这些保健品,肾可能“悄悄受伤”

医生在门诊最常见的“保健品伤肾”类型,主要包括:

含重金属或激素、劣质中药成分的“补肾壮阳类保健品”

很多打着“强身补肾”、“调理肾功能”旗号的保健品,不仅非法添加重金属,甚至混入了像西地那非等处方激素,为了“见效快”却严重超安全线。

当这些成分在身体中逐步沉积后,不但直接损伤肾小管和肾实质,还会参与免疫异常,诱发慢性肾病甚至肾衰。

真实案例:65岁的李大爷买了“某鹿鞭丸”长期服用两年,化验显示尿蛋白、肌酐水平明显升高,确诊为慢性肾功能三级损伤。回顾发现,产品检测中多项重金属和激素严重超标。

来路不明的“排毒养颜”保健品

不少所谓“清肠毒”、“排湿气”的产品,里头却可能隐藏马兜铃酸、番泻叶、大黄等泻药成分。其中马兜铃酸为世界卫生组织定性“强致肾毒性物质”,长期服用会引发肾小管纤维化,导致肾炎甚至急慢性肾衰竭。一位老太太环节脸色,三年服用“排毒丸”,最终查出药物性肾病,医生指出就是“保健品惹的祸”。

高蛋白“营养粉”、蛋白粉盲目补充

不少中老年人“信赖”蛋白粉,但肾脏原本就有基础疾病或功能减退的人,长时间服用高蛋白饮品,反而会给肾“小马拉大车”的负担。

蛋白代谢产生的大量氮废物,需肾脏排泄;长期摄入超标,易加速肾小球硬化、肾病恶化,部分人会出现倦怠、食欲差、尿里泡沫多等信号。

保健钙片、维生素片乱补

很多人觉得“吃钙防骨质疏松,维生素防衰老”,结果补得太猛反伤自己。碳酸钙吸收率低,长期用量过大,容易导致高钙血症、肾结石、肾钙化

维生素D过量还会加剧上述风险。北京某医院曾有女性患者,三年坚持吃钙+D,每日剂量远超中国成年人建议量,结果查出双肾多发结石,肾功能下降。

护肾有道:科学保健,莫入盲区

很多老年朋友疑惑:“那我到底该不该吃一点保健品?怎么吃才安全?”其实,真正护肾的关键,不在于保健品,而在于日常生活方式的调整和科学管理

合理膳食,清淡主导:少吃高盐、高磷加工食品(咸菜、火腿肠等),多选择新鲜蔬菜、杂粮,减轻肾脏代谢负担。苦瓜、玉米、南瓜、红薯等本身有益肾脏健康。

多喝水,远离含磷饮料:正常成年人每日饮水量应达到1500-2000ml,但含糖饮料、碳酸饮料应尽量避免,有研究显示,经常喝含磷盐饮品的人肾病风险增加约25%

控制“三高”,远离药物滥用: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应常规做尿常规、肌酐、肾功能相关指标检查。止痛药、抗生素、消炎药应在医生指导下用,“感冒就乱吃药”要不得。

选择保健品要查“蓝帽子”、严看成分

凡是没有“保健食品”蓝帽子标志、或者成分表标注含有重金属、激素、马兜铃酸、来路怪异中药的产品,坚决不能考虑。任何宣传“根治”、“无副作用”的广告,基本都不靠谱。

【免责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收藏以备不时之需,转发给你关心的人!

参考资料:

《保健食品监督抽检情况通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4

《高蛋白饮食与慢性肾病风险关系》中华肾脏病杂志2023

《中国中老年健康与饮食状况调查》协和医院2022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7

标签:养生   人中   保健品   肾脏   成分   重金属   肾功能   肾病   马兜铃   损伤   激素   医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