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石1894年出生在福建福州一个普通农家,早年求学经历让他接触到新式教育,1910年考入福州开智小学堂,次年转入榕城格致书院。辛亥革命爆发后,他加入学生军,从基层起步,1916年从保定军官学校炮兵科毕业。之后,他赴日深造,先在东京炮兵学校学习,1929年进入日本陆军大学,系统掌握战术知识。回国后,他逐步在国民党军中升迁,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桂林行营参谋处长和第四战区参谋长,参与淞沪会战和后续防御作战,积累了丰富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吴石对国民党内战政策越来越失望,1947年通过友人接触地下组织,开始传递情报。1949年3月,他任福建省政府公署主任,8月奉命赴台,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在台湾潜伏期间,他利用职务便利,多次将部队部署和防御计划等情报送出,掩护多名地下工作者撤离。1950年3月因叛徒出卖被捕,6月10日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年仅57岁。他的牺牲当时被列为国家机密,直到1973年周恩来总理力排众议,追认其为革命烈士。
吴石与妻子王碧奎育有四个子女,长子吴韶成1927年生,长女吴兰成、次女吴学成1934年生,幼子吴健成1943年生。1949年吴石赴台前,将年长的吴韶成和吴兰成留在大陆求学,自己带王碧奎和两个小的去台湾。这决定源于对子女未来的考虑,大孩子已适应大陆教育,小孩子则需随父母。吴石对子女的教育一贯注重自立和清廉,他常叮嘱他们生活俭朴,不搞特殊。父亲的离去,让这个家庭瞬间分裂,两岸隔离加剧了他们的分离感。
吴石的牺牲后,王碧奎被关押两个月,出狱后带着两个小孩子在台湾艰难度日。大陆的两个孩子则靠政府补助维持学业。直到1973年烈士身份确认,子女们才逐步了解父亲的全部贡献。

吴韶成作为长子,1948年进入国立中央大学经济系,也就是后来的南京大学。父亲赴台前夕,他已适应大学生活,吴石专程回南京看望,留给他20美元作为应急。南京解放后,吴韶成留校迎接新中国成立,1952年毕业,分配到河南省冶金建材厅工作。从基层经济岗位起步,他逐步升至高级经济师,还担任过人大代表,职级达正厅级。工作期间,他参与多项冶金项目规划,注重数据分析和资源优化,退休前整理了上千册专业书籍,全数捐给郑州大学,并设立“吴石奖学金”,专门资助贫困学生。
吴韶成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后更注重集体利益,常常在会议上提出务实建议。特殊时期,他的家庭背景一度受影响,工作调动到边疆,但他坚持岗位,从不抱怨。1972年,他向上级申诉父亲身份,次年获批烈士抚恤金650元,他直接以党费形式上交,体现出对组织的忠诚。晚年,他印制小册子《凭将一掬丹心在泉下差堪对我翁》,记录父亲遗书和家史,供亲友传阅。2015年8月,吴韶成在河南病逝,享年88岁。他的离去,让家族记忆更添厚重,但也激励后辈低调前行。
吴兰成是长女,1949年父亲赴台时她在上海第一医学院就读,专攻医学。毕业后,因家庭出身问题,先被分配到内蒙古工作20多年,从事基层医疗和中药研究。那段时间,她适应边疆条件,参与当地卫生防疫,积累了丰富实践经验。1991年,国务院原副秘书长罗青长接见她和哥哥,代表党中央肯定吴石贡献,并题词鼓励。这之后,她调入中国中药科学院,任研究员,专注于中药药效分析和临床应用。她的研究报告多次发表,推动了多项中药标准制定。
吴兰成还担任北京市政协委员,经常在会议上建言献策,涉及医疗资源分配和基层保健。工作突出,她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这不仅是个人荣誉,也源于父亲精神的激励。退休后,她继续关注中药领域动态,偶尔指导年轻学者。
孙女吴红是吴韶成之女,1958年生,从1981年卫校毕业后进入河南省人民医院工作,一干就是三十多年。从普通护士到主管护师,再到1996年任眼科护士长,她带教年轻同事,面对物资短缺时总想办法解决。退休后,她跟随子女生活,低调到极点,同事直到最近追剧才知她身份。吴红每年清明去北京福田公墓扫墓,2019年还赴福州参加爷爷铜像落成仪式。她教育子女踏实做人,这份家风从吴石一代传下来,朴实无华,却经得起时间考验。

吴学成是次女,父亲牺牲时16岁,正上初中。吴石被捕后,她和弟弟被赶出公馆,母亲王碧奎出狱时一家三口露宿街头,靠红薯和盐巴度日。为了补贴家用,她辍学外出打工,摆摊缝补衣物,双手起茧也不停歇。不到20岁,她早早结婚,目的是减轻母亲负担。婚后,她继续操持家务,抚养子女的同时,每年清明带家人去父亲骨灰寄放的台北郊区寺庙上香,守着那份记忆。
吴学成的日子虽苦,但她从不怨天尤人,靠一针一线养家。骨灰寄放41年,她每年打理,从不间断。1991年,她和丈夫将父亲骨灰运回大陆郑州,交给哥哥吴韶成供奉。这趟行程耗时费力,却让她觉得值。吴学成定居台湾,晚年生活平静,子女已成家立业。她的人生像许多台湾老一辈女性一样,靠韧劲撑起家庭,没有大起大落,却稳稳当当。
吴健成是幼子,父亲牺牲时仅7岁,那年他刚上小学。被赶出家门后,他跟着姐姐乞食度日,常常捧碗沿街要饭。母亲出狱后,三人挤在小屋,他从幼稚园到中学,全靠姐姐打工供读。吴健成自小懂事,从不添乱,埋头苦学。1977年,他考上台湾大学,毕业后获美国高校全额奖学金,赴美攻读化学硕士。留学期间,他适应新环境,专攻化工领域,毕业后在美国定居,从事工程设计工作。
1980年,吴健成将母亲王碧奎接到洛杉矶,两人相依为命。王碧奎在美国安享晚年,直至1993年2月9日逝世,享年高寿。吴健成遵母遗愿,将骨灰运回大陆,与父亲合葬。吴健成在美国的生活稳定,他偶尔整理父亲遗物,如日本陆军大学证书和往来书信,这些物件成了家族宝藏。他的儿子在2025年于纽约举办“吴石将军生平展”,展出这些史料,吸引众多华人参观。这次展览让吴健成的努力有了延续,他本人虽低调,但通过后辈让爷爷的故事传开。

1981年,吴韶成和吴兰成获美国签证,次年全家在洛杉矶机场重逢,母亲王碧奎与四个子女分别32年,场面感人。团聚后,他们分享各自经历,母亲取出父亲狱中遗书,强调清廉勤俭。中央代表团陪同,邀请他们回大陆,但王碧奎因年迈谢绝。1983年,又一次团聚,五人围坐,泪水与回忆交织。这次重逢化解了多年的隔阂,让散落三地的家人有了共同话题。
1991年12月,吴学成将父亲骨灰从台湾运回郑州,兄妹合力供奉。1993年王碧奎逝世后,吴健成从美国带回母亲骨灰。1994年春,两份骨灰在北京香山福田公墓合葬,墓碑刻“吴石将军 王碧奎夫人之墓”,百余亲友参加。何遂之子何康等老友回忆吴石的爱国情怀。合葬仪式后,子女每年清明齐聚扫墓,献花点香,缅怀父母。
吴石的后人今何在?他们分散大陆、台湾、美国,却用行动守住根。吴韶成已故,吴兰成退休安养,吴学成在台颐养天年,吴健成在美国工作,孙辈如吴红低调生活。
更新时间:2025-11-0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