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牙利发出“解体警告”,欧洲央行陷入焦虑,冯德莱恩对中国发出请求,美方的压力下,中国会“理解”欧洲吗?
当地时间9月24号,美国纽约悄悄办了场中欧会晤。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跟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强见面时,那态度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
之前在G7峰会上,她还带头说中国“把稀土当武器用”,是出了名的“对华鹰派”,可这次却满脸笑意。聊到经贸话题,她一个劲夸中国“懂欧盟的难处”;说起俄乌问题,更是少见地用了“请求”的语气,希望中方能帮忙推动俄罗斯和乌克兰坐下来谈判。
要知道以前欧盟提中国,开口闭口都是“没法接受”“坚决反对”,满是火药味。现在冯德莱恩态度180度大转变,背后其实藏着欧盟的大麻烦——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这月初就放话了,说欧盟要是不重新调整架构,27个成员国说不定就得散伙!
而中国手里握着的“稀土王牌”,刚好成了能撬动欧洲局势的关键。
欧盟这边,欧尔班的警告真不是随口吓唬人。作为欧盟里的“老成员”,他说话向来有分量。9月初他就明明白白讲,欧盟现在搞统一的货币政策,可财政政策却各管各的,这种矛盾已经到了致命的地步,要是不彻底改革,欧元区未来7年说不定就得垮。
有数据能证明这不是危言耸听。2025年欧盟的财政赤字率预计会涨到3.3%,债务占GDP的比重也会达到83.2%,都是历史最高水平。更让人担心的是,欧盟内部“南北分裂”越来越严重。
德国这些北方国家一直喊着要收紧财政,可意大利、希腊这些南方国家经济不行,正急着要更多财政支持。今年欧盟预算谈判的时候,这种分歧彻底爆发了。荷兰、奥地利等国直接说预算案“不负责任”,最后谈判闹到卡住动不了。
而且欧盟经济现在越来越没活力。受美国关税政策和全球贸易下滑影响,2025年欧盟GDP增速预计才1.1%,欧元区更惨,只有0.9%。以前大家都夸的“欧洲制造”,现在也不行了。
德国大众因为缺稀土,只能把工厂停了;法国雷诺的电动汽车生产线,也因为供应链断了没法开工。
冯德莱恩这次放低姿态,直接原因就是中国手里的稀土。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全球92%的稀土提炼产能都在咱们这儿,欧盟需要的17种稀土里,近99%都得从中国进口。
今年4月,中国对钐、钆、铽等7种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这一下就戳中了欧盟的要害。欧洲汽车供应商协会(CLEPA)说,单是6月就有几百份稀土许可证申请被拒,好多欧洲零部件工厂都停了产。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更是发出“生产危机”的警报,说要是这问题解决不了,三四周内还会有更多生产线停工。
虽然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稀土磁铁比7月多了21%,但供应链的问题并没彻底解决。中国欧盟商会的数据显示,9月头两周,欧盟企业就遭遇了7次生产中断,估计这个月还会新增46次停工。
也正是因为这样,冯德莱恩才不得不放下架子,在纽约会谈时反复说“中欧得在稀土领域多合作”。
面对欧盟的困境,中国手里的稀土发挥了“以小博大”的作用。一方面,中国通过出口管制精准施压。4月出台的稀土政策不是全面不让出口,而是对军民两用的稀土产品实行许可管理,这既符合国际惯例,又让欧盟企业不得不主动来找中国合作。
另一方面,中国靠技术优势巩固自己的地位。从稀土开采到永磁体制造,中国在整个稀土产业链上都占绝对主导地位。就算欧盟想不依赖中国,单是技术追赶至少就得20年。
更关键的是,中国还为欧洲企业开了“快捷通道”,符合规定的申请会优先审批,这既体现了大国担当,又稳稳抓住了主动权。
这种策略效果很明显。2025年1到8月,中国对欧盟出口的稀土量比去年同期多了12%,但出口金额却涨了37%,做到了“量价齐升”。更重要的是,欧盟在电动汽车关税这些关键谈判里开始让步,双方已经启动了价格承诺的磋商。
冯德莱恩态度变了,其实只是欧盟战略困境的一个缩影。现在中美博弈的大背景下,欧洲正处在“两难”境地:一边要靠美国保障安全,另一边又离不开中国的经济支持。
更麻烦的是,欧盟内部改革阻力特别大。欧尔班提出“圈层欧洲”的想法,说要根据各国发展水平分层次合作,可这个提议遭到了法国、德国等大国的反对。而且欧盟的《关键原材料法案》虽然已经生效,但因为成员国各有各的想法,推进得特别慢。
面对这种情况,中国一直保持“稳”的态度。一方面,继续扩大开放,给欧洲企业提供市场机会;另一方面,通过“一带一路”加强和中东欧国家的合作,慢慢构建多元化的供应链。
这场稀土博弈,说到底是全球产业链主导权的争夺。中国通过技术垄断和政策调控,正在打破西方长期掌控的资源分配格局。而欧盟遇到的困境,也暴露了它在全球化退潮时的结构性弱点。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在这场博弈里的角色也很微妙。虽然特朗普政府之前一直逼着欧盟对中国强硬,但面对中国稀土的反制,美国企业也损失惨重。比如MP Materials公司,它的稀土磁铁生产线还没投产,就因为缺原料陷入了危机。
这种情况下,美欧在稀土问题上的“统一战线”正在慢慢瓦解。
冯德莱恩低头,欧尔班发出警告,背后其实是欧盟面临的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在这场危机里,中国的稀土王牌不只是经济武器,更是重要的战略筹码。通过精准调控和开放合作,中国正在重塑全球经济秩序。
但我们也要清楚,欧盟不会轻易认输。它的《关键原材料法案》和“芯片法案”都在加速推进,想在2030年前实现60%的稀土自给率。未来的稀土博弈,会是一场持久战。
现在正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中国得保持战略定力。既要利用稀土优势争取主动,又要加快技术创新,解决“卡脖子”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在这场全球权力重构中站稳脚跟,写下属于中国的时代篇章。
信息来源:
人民网:李强会见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匈牙利总理:匈牙利总理:欧盟已陷入解体分裂状态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