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6年,在巴西圣保罗,中国队再次捧起UIBC国际青年烘焙师大赛的冠军奖杯。和队友一起站在领奖台上,21岁的包佳千成为该赛事举办以来中国首位夺冠的女性烘焙师。
5年前,包佳千中考失利,没能继续自己的舞蹈梦,在家里的支持下,她独自从浙江台州前往宁波,进入浙江商业技师学院烹饪系的烘焙与甜品专业学习。
宁波职业教育氛围浓厚,中国首个职业教育输出基地就落户于此。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这座城市连续16年位居第一方阵,并诞生过“刮腻子”“拧螺丝”等多位世界技能大赛冠军。
在这里,包佳千开启了全新的人生阶段,她将大部分时间投入烘焙训练与比赛中。在她看来,职业教育给自己带来了更多可能性,“只要手艺在,到哪里都能就业”。
包佳千(左二)领奖。 图/受访者提供
以下是包佳千的讲述。
【1】“冠军是揉出来的”
听到宣布中国队是冠军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激动,没有想过我们能代表中国夺冠。这也是时隔6年后,中国再次夺冠。
比赛分为两天。第一天是2个小时的准备阶段,因为设备使用方法不一样,语言又不通,一开始我们没有搞得很明白,就一直在问,后面是找翻译姐姐帮我们翻译才搞懂的。原料上面也出了点状况,白砂糖和黄油不够,也是翻译姐姐帮我们处理好的。
第二天是6个小时的成型、烘烤、摆台。我没见过这么高的设备,踮着脚在那做。桌子其实还好,烤箱上层很高,里面又很深,我以前从来不用面包铲,这次铲到底才把面包拿出来。
比赛的主题是“传统邂逅创新”,中国的传统元素中,我们觉得三星堆挺具有代表性的,就用三星堆面具作为最主要的元素,融合了中国古建筑,科技部分是高铁、轨道、卫星等等,还有齿轮,代表中国文化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变好。
还有一款七股辫造型面包,我们教练很早之前就开始设计了,也是想体现中国的传统文化,因为辫子面包规定要用编织的手法成型,就融入了中国竹编的技巧。这款面包比较复杂,我刚开始练的时候会编错,练了好几个月才熟练。
比赛作品。 图/受访者提供
队友陈佳炫来自广东东莞技师学院。正式备赛第一个月,我跟老师去广东进行拉练,试面包造型。全都定好之后,第二个月我们回到学校进行模拟和修改,我和队友从早到晚都待在一起,有什么问题都会跟对方说,一起解决。
一个鲤鱼造型的小餐包是这次比赛中对我来说比较珍贵的作品。一条巴掌大小的鱼,一根线条可能就0.2毫米,还是镂空的那种,比较细致,所以不能拿机器做撒粉模具,我们就手刻了15个模具,刻完手都在抖。
这是我第一次出国参加国际比赛,外国友人都特别友好,也很热情,但是语言不通,很多时候都沟通不了。我跟瑞典的一个小姐姐关系挺好的,还没比赛的时候,她就跟我们说很高兴认识我们,还送了我们小礼物,我一直记着,很感动。
其实我比赛的时候见到过很多女孩子,但是我觉得那些很成功的好像大多数还是男性,往年的冠军好像都是男选手。其实我们集训队之前挑人的时候也会更偏向男生,以前队里面一共八九个人,就3个女生。
有时男生身高和体力会比较占优势。训练时长很久,一个比赛一干就是6至8个小时,没有时间吃饭和上厕所。平时训练的话,我们还要搬原料、扛模具,有些模具很重,加上烤盘、面团,拿一盘很吃力,对手臂力量要求挺高的。我们有一套房屋和火车的模具,加起来快23公斤。
我的体力挺好的,现在肱二头肌比较发达。相比之下,我觉得创意是更难的,需要灵感。
【2】从舞台到烤箱
中考结束,我没有考到自己想去的艺术学校,爸爸知道我从小喜欢动手实践,问我对烘焙感不感兴趣,我说感兴趣,他又问我来不来,我说来。就这样,我从台州来了宁波。
其实一开始挺不甘心的,我从4岁开始学中国舞,学了十多年,舞蹈也还不错,但是学艺术对身高要求比较高,我没有机会。
既然选择了,就要好好做。我每天都很认真地训练,有问题就请教老师,日复一日。高一下半学期,经过筛选,我加入了集训队。
因为经常要停课去训练、准备比赛,我待在实验室的时间比较多,5年里有3年都在训练,基本上每次都是12小时。有时候早上八点半或者九点开始做面包,到点了吃午饭,吃完接着做,做到晚上。我的手上经常会有割伤和烫伤,最多的一次,手上有7个口子。
平常练得最多的应该是法棍,一天做五六次,一次做6个,实验室里面全都是法棍,整张桌子都摆满了。刚开始学的时候,我更喜欢做牛角包,我觉得开酥比较有意思,看到开得好的酥,会觉得自己很厉害。
包佳千正在做辫子面包。 图/九派新闻 万璇
经过4年训练,我从去年开始打比赛,第一次比赛时获得了冠军。我当时做了一款醒狮的艺术面包,有1.5米高,比较显眼,效果也比较惊艳,全场有很多人都在拍照。
比赛时,我做的面包更多都是老师给我设计的,或者是之前他们教我的款式。上次我自己在网上找了一张鲤鱼的图片,经过老师修改,做成了去年比赛的一款作品。那是我第一个自己创新的作品,对我来说挺重要的。
我喜欢在网上刷点不一样的东西,尝试做自己没有做过的面包,也会做自己想吃的。前段时间扁可颂很火,我把做的可颂一半拿来练习,一半把它压扁,那个压扁的过程很治愈。
现在我会想着创新更多市面上没有的东西,我之前还想做一款菠萝话梅面包,因为我喜欢喝菠萝气泡水,觉得融入面包里应该也挺不错,但是我还没有实践过。
我以前很喜欢出去玩,但是开始训练之后,休息时间就喜欢在家里躺着。
如果没进集训队,我感觉自己现在应该挺平平无奇的,跟着学校安排出去实习,过着很普通的校园生活。
因为忙,我很久没跳舞了。我有一个也喜欢跳舞的好朋友,她上了艺术学校,文化课跟艺术课一起上,我觉得也不错,如果我能走舞蹈这条路,现在也许会和她一样。但我不会羡慕那个自己,因为这是我的选择,做什么都是我自己定的。
【3】只要有这门手艺在,到哪都能就业
职业教育是给那些文化课没有发挥好的学生另一条路,另一个好的平台。
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从小不是很喜欢读书,成绩也不是特别好,但是喜欢动手。职业教育给每个有不同选择的人机会,这条路走不通,换一条路说不定适合,都是不同方面、不同发展。
网上有些人歧视职业院校,说一定要让孩子上普高,去职业院校之后整个人就会颓废掉,我觉得也不是这样。还有很多人在视频底下黑我,说我是学校用钱砸出来的。
现实中我的朋友都挺友好的,家人也因为我改变了想法,他们以前也觉得一定要上一个好高中,再上一个好大学,才能找到好工作。也是因为我技能方面有所成就,他们就改观了,觉得好像学一门手艺也挺好的。因为现在找工作也很难,很多大学生毕业了找不到工作,可能没有我找工作来得更快。
明年9月,我就要毕业。我认识的在往届世界比赛中拿了冠军的人,有一些在培训机构教学生做面包,有一些自立门户开了面包店,现在生意也还可以。
我想和我的老师一样留校当老师,把所学的知识、技能教给更多的学生。但我还有一种想法是开一家自己的面包店,做出更多属于自己的味道,让大家尝到我的面包。
没有接触烘焙时,我觉得面包就是很普通的在市面上见到的那一种,现在接触得多了,我发现它好像不是我想象中的样子。我能融入自己的想法,加一点不同的馅料,它可能又是一种口味,换一个模具,它出来的造型也不一样,会更加美观。
我们比赛时做的面包很少出现在市面上,大家都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面包做成这样,好看又不好吃。但我们现在其实不仅注重造型,也注重口味,我想让更多人喜欢上这类面包。但它的工艺比较复杂,不太好成批量地出。如果可以,我想结合一下,让大家稍微改观,发现原来面包也可以做成这个样子。
其实我上一届的很多同学都没有干烘焙这一行,有的去奶茶店、去卖房、去做销售,还有投入新媒体行业的。
但是现在我们这一届学生更多会选择烘焙,考一张技师证。大家希望自己有个好出路,专业更上一层楼。只要有这门手艺在,到哪都能就业。
包佳千。 图/九派新闻 万璇
如果要给5年前中考失利的自己说一句话,我觉得做自己喜欢的最重要,只要付出努力,其实收获都不会太让你失望,只要你肯吃苦,结果肯定都是好的。
来源:九派新闻
更新时间:2025-08-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