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中秋,月饼市场便热闹非凡。近年来,“月饼大战”愈演愈烈:从口味创新到跨界联名,从低糖健康到文创加持,商家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但与此同时,过度包装、价格虚高等现象仍未绝迹,一些企业甚至把心思更多花在“噱头”上,而不是产品本身——这种“卷”的方向应当警惕和避免。
月饼毕竟是食品,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口感与品质。创新值得鼓励,但创新应当建立在消费者真实需求的基础上。低糖、轻油、谷物入馅等健康化探索,回应了大众饮食结构改善的趋势和健康消费的需求;巧克力、酸奶草莓、抹茶等多元化口味,满足了年轻群体“尝鲜”的消费心理。这些方向“卷”得合理,卷得有益。
相较之下,过度包装却背离了节日文化的初心。一些月饼礼盒大而不实,甚至月饼比包装还轻,浪费资源,更增加了消费者负担。此前监管部门已多次出台规定限制月饼包装层数与价格虚高,但市场上仍可见“披金戴银”的礼盒。月饼本应承载团圆温情,却被过度商业化的浮华所掩盖,不仅损害了消费者体验,也有悖绿色消费的理念。
“卷”价格同样不可取。少数企业盲目打低价战,压缩成本,最终牺牲的往往是原料与质量。食品领域一旦失守质量红线,后果不堪设想。相比价格“拼杀”,企业更应通过提升口碑、打造品牌附加值来赢得市场。
月饼市场的竞争应找准正确方向,健康化、品质化、绿色化才是顺应消费升级和政策导向的长远之路。真正让消费者记住的不是过度的包装和昙花一现的噱头,而是一口月饼里是否能吃出真材实料、吃出节日团圆的温情。
中秋月圆,人心向暖。“月饼大战”需卷出创新、卷出质量,而不是被形式所困。唯有如此,这份千百年来传承的团圆味道才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持久的魅力。
(方 唐)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