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8年秋夜,紫禁城太庙前,礼部尚书严嵩捧着嘉靖帝密旨,颤抖着取下朱棣的"太宗"金匾。这场改庙号风波,竟源于20年前一场"认爹大战"......
一、朱棣的"太宗"人设:造反皇帝的遮羞布
永乐二十二年(1424),朱棣驾崩。其子朱高炽继位后,为掩盖"靖难之役"夺位的事实,与内阁杨士奇商议,从《礼记》寻得"太宗者,继太祖而称宗"的依据,为朱棣上庙号"太宗"、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将其包装成朱元璋的"合法继承人"。此后百年,朱棣以"太宗"之位稳坐太庙正殿第三位。
图片来源网络
二、大礼议:史上最贵"认爹费"
正德十六年(1521),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无子,15岁的兴王世子朱厚熜按"兄终弟及"继位。以首辅杨廷和为首的文官集团要求其认明孝宗朱祐樘为父,亲爹兴献王朱祐杬只能称"皇叔考",朱厚熜坚决反对,双方爆发"大礼议"之争。这场争论持续三年半,嘉靖帝杖毙17名官员,134人下诏狱。最终,嘉靖帝获胜,追尊生父为"睿宗知天守道洪德渊仁宽穆纯圣恭简敬文献皇帝",却面临将生父牌位放入太庙的难题。
图片来源网络
三、太庙里的数学题:九个萝卜坑
明朝太庙正殿按"九庙制"供奉九位皇帝牌位,开国皇帝朱元璋永不祧迁,满员后需祧迁离现任皇帝最远的先祖。嘉靖十七年,太庙正殿已供奉明德祖(朱元璋高祖父,追封)、明太祖朱元璋、明太宗朱棣、明仁宗朱高炽、明宣宗朱瞻基、明英宗朱祁镇、明宪宗朱见深、明孝宗朱祐樘、明武宗朱厚照九位皇帝。嘉靖帝想将生父牌位放入太庙,按"亲尽则祧"应祧迁明仁宗朱高炽,但朱棣威望太高,动其儿子易遭反对。嘉靖帝想出对策:将朱棣庙号改为"成祖",使其与朱元璋并为"万世不祧之君",从而祧迁朱高炽,腾出位置安放生父牌位。
图片来源网络
四、双祖临朝:一场精心策划的"历史整容"
嘉靖帝在奉先殿称朱棣"靖难除奸,功同再造,当与太祖并尊",将其庙号改为"成祖",谥号从"体天弘道"改为"启天弘道","广运"变"肇运",暗示朱棣"开创帝业"。同时,让朱棣改配南郊祭天,腾出明堂让生父配享,既抬高了朱棣地位,又为生父入太庙铺路。
图片来源网络
五、历史的反噬:朱棣的社死现场
改庙号后,朱棣"合法继承人"形象被打破,文人多有批评。万历年间李贽嘲讽"成祖之号,实彰其篡",清朝修《明史》称"由是永乐之迹愈显,而篡夺之罪益著"。明仁宗朱高炽牌位被移至祧庙,民间流传"成祖一改,永乐难再"的谶语。百年后,崇祯帝吊死煤山时,贴身带着朱棣《永乐大典》残页。
嘉靖帝改庙号,是为父入太庙的现实需求、巩固自身统治合法性、调整祭祀礼仪的结果,却撕开了明朝的遮羞布。这场争议,成为明朝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更新时间:2025-04-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