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将开放登月合同竞争,绝不能让中国领先。”2025年10月20日,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在接受CNBC采访时公开表达了对SpaceX进度滞后的不满,并罕见表示将考虑让蓝色起源等企业加入竞争。这番表态打破了美国太空计划一贯的自信姿态。

就在不久前,中国刚刚明确了航空航天领域在“十五五”规划中的核心地位,明确提出建设“航天强国”的战略目标。而NASA局长的紧急表态,仿佛是对中国新一轮五年规划的隔空回应。
2025年下半年,中国航空工业集团连续召开会议,认真谋划“十五五”发展规划。各单位围绕加快打造世界一流航空高科技产业集团、支撑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展开热烈讨论。

与以往不同,这次规划首次将“航天强国”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并列。这一细微变化背后是中国对太空领域战略定位的重大提升。
中国航天科技界早已行动起来。2025年8月15日,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组织实施长征十号系列运载火箭首次系留点火试验,推力规模达到近千吨。这次测试是中国载人登月计划的关键一步。
短短一个月后的9月12日,长征十号第二次系留点火试验再获成功。与此同时,梦舟载人飞船和揽月月面着陆器也顺利通过多项关键测试。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正按计划稳步推进载人登月各项研制工作。

按照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的战略规划,2030年前将实现中国人首次登月。计划采用两次长征十号发射、一次近月轨道交会对接的方式,直接完成登月与返回。
与美国相比,中国航天工程展现出更强的节奏感。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正面临严重挑战。原本计划在2024年实施的阿尔忒弥斯3号载人登月任务,已先后推迟至2025年、2026年9月,现在可能要到2027年才能实施。
SpaceX的星舰项目成为瓶颈。2025年以来,星舰进行了三次试飞,均以失败告终。对于载人登月至关重要的“轨道加注燃料”技术至今仍未验证成功。

更令人担忧的是,星舰仅完成10次试飞,其中3次成功、7次失败,尚未证明可重复使用性和载人安全性。面对这一局面,NASA不得不考虑启用“B计划”。
NASA代理局长达菲最近表示,如果蓝色起源能够抢在SpaceX之前完成登月任务,那将是一件非常值得称赞的事情。这一表态立刻引发了马斯克的强烈反应,他在社交媒体上反击称:“蓝色起源从未将有效载荷送入轨道,更不用说月球了。”
太空竞赛不仅是科技实力的较量,更是国际战略格局的重新洗牌。2025年5月,中俄两国签署关于 “共建月球核电站”的合作备忘录,计划在2033至2035年之间将核反应堆送往月面部署。

这一合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俄罗斯在小型核反应堆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经验,中国则在大型运载火箭和航天器自动化控制方面实力雄厚。两国合作可实现优势互补,加速月球探索进程。
面对中俄合作,美国表现出明显的焦虑。2025年8月,NASA宣布将加快推进在月球上建设核反应堆的计划,目标是在2030年前完成100千瓦级核反应堆的发射与部署。
这个时间点比中俄合作计划提前了3-5年,显示出美国急于保持领先优势。然而业内人士质疑,如果没有办法将人员和设备运送到月球,这项计划“毫无意义”。

在技术方案上,中国科学家已发现NASA登月核反应堆设计中的缺陷,并提出了更高效的解决方案。中国的创新之处在于引入了环形燃料棒和氢化钇中子慢化剂的组合设计,使铀-235需求仅为NASA设计的四分之一,使用寿命从8年延长到10年。
除了政府层面的竞赛,商业航天也成为中美竞争的新战场。截至2024年9月,中国涉及商业航天相关业务的产业链企业数量超过20万家,其中上市企业225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0家。
美国商业航天由SpaceX、蓝色起源等头部企业引领,而中国商业航天则呈现集群式发展态势。

在火箭技术方面,可重复使用成为竞争焦点。美国SpaceX的猎鹰系列火箭凭借可重复使用技术,大幅降低了太空发射成本。中国民营航天企业也在积极追赶,如朱雀三号可重复使用垂直起降回收试验箭成功完成十公里级垂直起降返回飞行试验。
“十五五”时期,火箭回收等降低发射成本的技术将成为关键竞争力。中国计划在2030年前完成“GW星座”1.3万颗低轨卫星组网,年均卫星发射量将超千颗。这一庞大的发射需求必须依靠可重复使用火箭技术才能实现。

卫星互联网领域,中美竞争更加激烈。SpaceX的星链计划已部署大量卫星,而中国也加速布局“千帆星座”等多个卫星互联网星座。预计到2030年,中国卫星互联网市场规模将达5000亿元。
随着太空竞赛深入,太空经济内涵不断扩展。中国“十五五”规划对航空航天、卫星通讯、低空经济三大领域的战略布局,将带来万亿元级市场机遇。
卫星应用市场正从传统领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卫星通信、导航和遥感等应用将与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深度融合,形成“卫星+交通”“卫星+农业”“卫星+能源”等多种创新应用模式。

低空经济成为太空经济的新增长点。2025年全国超52项低空经济政策集中发布,预计到2030年,低空经济对国民经济综合贡献将达3-5万亿元。无人机物流、eVTOL载人通勤、低空旅游等场景加速商业化。
在登月竞赛背后,月球资源开发成为更深层次的竞争焦点。月球南极被认为富含水冰与稀土,是建立永久基地的理想选址。美国NASA局长比尔·纳尔逊多次渲染“中国威胁论”,指责中国“以科研为幌子占领月球”。
中国则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吴伟仁表示:“月球不应成为战场,而是人类走向深空的起点”。中方计划与国际社会共享月球科研成果,为全球科学家提供研究机会。

地球另一端,NASA已要求SpaceX和蓝色起源在10月29日前提交登月舱研发的“加速方案”。而中国长征十号火箭整装待发,梦舟飞船静待飞天。
两个大国之间的太空竞赛,早已超越单纯的科技竞争,成为综合国力与战略耐心的较量。
NASA局长达菲公开强调,特朗普和他的目标是“在本届总统任期内实现登月”。但面对记者追问,他无法给出确切日期,只留下一句:“我们将推进这项工作,赢得与中国的第二轮太空竞赛。”
信息来源:
未来五年怎么做?“十五五”规划建议指出方向
2025-10-26 07:00·京报网
中国的“十五五”将给世界带来什么
2025-10-25 08:11·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