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不要妇人之仁,看张居正的问路斩樵,跟古人学习如何对待小人

张居正,作为明朝最具影响力的内阁首辅之一,以其深邃的政治智慧和果敢的改革措施,成为了历史上不可忽视的治国者。

虽然他在历史上广为人知的,是他推行的改革和稳固财政的成就,但他同时也因其精妙的“问路斩樵”思想而备受争议。

这一策略的核心思想,便是舍弃所谓的“妇人之仁”,果断地“斩断”那些可能阻碍进程的小人,无论他们是善意的还是有意为之。

那么,张居正是如何运用“问路斩樵”的策略,巧妙应对小人、清除障碍的?

张居正的早期经历

1525年,张居正出生在湖北江陵,尽管家境一般,但他小便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才能,成为了当地的“小神童”。

五岁时,张居正便能辨认并熟读许多古籍文献;七岁时,他已能通读《诗经》和《书经》,十岁那年,张居正更是能出口成章,这使得他在当地的学术界声名鹊起。

同时,张居正的学识和天赋让他在十五岁时便有了机会参加科举考试。

但当他初次参加乡试时,尽管其文采斐然,主考官却因他年纪尚轻,认为他的社会经验不足,因此未予录取。

这一落榜的打击,让张居正心中有些许失落,不过,让他落榜的主考官顾璘之后亲自找到了张居正,告诉他这次落榜并非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因为时机尚不成熟。

顾璘的开导让张居正心中一震,也调整心态继续努力学习,积蓄力量,等待属于自己的时机。

三年后的乡试,张居正再次报名,这一次,他以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打动了所有评审,成功考取了举人,迈出了步入仕途的第一步。

影视剧形象

在中举后的第一时间,他便亲自拜访顾璘,向他表示感谢,体现了他从不忘本的为人处事之道。

进入仕途后的张居正,凭借着扎实的学识和出色的才干,很快赢得了朝廷的关注。

无论是在与同僚的交往中,还是在朝堂上的表现,张居正始终保持着谦逊、低调的态度,他的睿智与稳重使他在官场中逐渐获得了一定的地位。

更为重要的是,张居正在官场上,始终牢记着一个典故,那就是“问路斩樵”。

张居正的问路斩樵思想

“问路斩樵”这一典故,源自汉初名将韩信的一段逃亡经历。

韩信在战乱中带领一队士兵,迷失在大山深处,无路可走,且已接近敌军的追击范围。

在这样的生死存亡的关头,韩信无意间遇到了一位正在砍柴的樵夫,便向他询问通往陈仓的路径。

樵夫指点了正确的路线,但韩信却在心中想着:这名樵夫若是留下,万一被敌人追上,泄露了他们的行踪,岂不是自投罗网?

于是,韩信毫不犹豫地选择斩杀了樵夫,确保了自己和士兵们的安全。

这段历史虽显得残酷,但却深刻反映了在危机四伏、局势复杂的时刻,为了大局的安全和长远的利益,必须做出果断而无情的决策。

张居正正是深知这一点,也深谙此道。

在张居正上任首辅的初期,明朝的财政状况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朝廷内外,官员腐败,贪污成风,帝王沉迷享乐,政务无人管理,而外有边境危机,内有民众疾苦,整个国家仿佛在走向灭顶之灾。

这种情况下,在整顿政务的一个关键事件中,就展现了张居正如何运用“问路斩樵”的智慧。

当时,国家财政空虚,张居正面临着如何解决官员工资发放的难题,若仅依赖传统的财税改革,恐怕不仅无法解决问题,反而会加重百姓的负担。

就在此时,张居正的亲戚兼重臣殷正茂,却主动向他透露,他有一笔巨额贿赂——二十万两白银。

殷正茂并非出于公心,而是希望借此机会在朝堂上大展身手,显示自己的忠诚和功绩。

而面对这笔贿赂,张居正并没有心生贪念,反而冷静地思考了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个信息。

他知道,若将这笔贿赂公之于众,不仅能够缓解朝廷的财政压力,自己也能借此机会树立威信。

但张居正并不打算让殷正茂借此机会独占功劳,他在处理这笔银子的方式上做了巧妙安排,让殷正茂看似成功交出这笔贿赂,但却并未从中获得任何实际利益。

张居正巧妙地将这笔银子以之前军费拨款的名义上交给了朝廷,既解决了朝廷的资金困境,又避免了殷正茂借机博取个人名声。

这种做法无疑是“问路斩樵”的典型体现:在大局面前,个人的得失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确保国家的利益和改革目标不受干扰。

巧对小人

除此之外,张居正运用“问路斩樵”的智慧也巧妙处理着与“小人”之间的关系。

小人,往往是那些投机取巧、见风使舵的人,他们表面上奉承取悦,实际却在背后自私自利,时刻为自己的利益打算。

而在张居正上任内阁首辅之后,其中有一位关键人物,郝一标,这个商人正是张居正利用“小人心理”的一个典型例子。

郝一标,外表看似一介商人,实则精明狡猾,心机深沉,他早在张居正刚上任时,就开始寻找机会与权力接触,试图通过攀附权贵来扩大自己的财富与影响力

郝一标的手段之一,就是通过对张居正的亲信与下属送礼、套近乎,逐步向张居正靠近,期望能够从中获得一些实实在在的好处。

但张居正并没有被郝一标的油腔滑调所迷惑,他清楚地知道,商人郝一标并非全心全意地为国家服务,而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在为政者之间谋取利益。

同时,张居正通过几次与郝一标的接触,仔细观察到,郝一标的心理极为容易受钱财与权力的诱惑,他非常渴望通过与权力的亲近来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商机和更高的地位。

于是,张居正便开始利用郝一标的这一攀附心理,设计了一场互利共赢的局面,达到了自己改革的目的。

当时,张居正已经开始推行一项名为“以物代金”的改革措施,试图解决朝廷银两不足的问题。

由于明朝官员的俸禄无法及时发放,许多官员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而张居正也意识到,如果无法解决这一问题,改革便无法顺利推行。

经过深思熟虑,张居正决定将部分官员的俸禄以胡椒、苏木等商品代替,而这些商品则由政府专营,市场上并无民间商贩出售。

因此,官员们若想将这些商品变现,就需要依赖商人来完成这项交易。

这时,郝一标恰好找到了机会,他主动上门提出愿意高价收购政府手中的胡椒和苏木。

张居正深知,这笔交易不仅能解决当下的财政困境,还能通过郝一标的贪婪心理,将这位商人的资源和资金引入到政府手中,化解官员们因缺乏薪资而产生的不满情绪。

张居正并未直接给郝一标任何实质性的好处,而是通过让他参与这笔交易,让郝一标消耗了大量的资金,等同于把他逼迫进了自己为国家服务的框架中。

张居正的聪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让郝一标占到真正的便宜,郝一标虽然支付了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了这些胡椒和苏木,但他并未从中获得其他额外的利益。

这是因为张居正知道,在官场中,小人往往试图通过迎合权贵来获取个人利益,而在这种情况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利用他们的欲望和攀附心理,为自己的目标服务。

而最终,这场交易解决了朝廷官员的工资问题,也暂时稳定了国家的财政局势。

虽然他看似手段果断甚至有些冷酷无情,但这恰恰反映了他为国家大计所做的深思熟虑。

张居正的改革

另外,张居正不仅是一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更是一个出色的国家治理者,能够在国家危机的时刻,推动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改革。

张居正最先着手的便是财政改革,明朝国库长期处于空虚的状态,尤其是在嘉靖和隆庆年间,朝廷财政已经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

官员们的俸禄无法发放,甚至连军队的开销也没有着落,如何填补国库、恢复财政的稳定,成为了张居正面临的第一道难题。

为了缓解这一情况,张居正提出了史上著名的“均输法”和“粮棉折税”政策,通过改革税制和调度国家资源,来增加国库的收入。

且为了有效地推动改革,张居正采取了强有力的手段来压制这些人的阻力,利用“问路斩樵”的智慧,精确打击那些阻碍改革的力量,并确保改革措施得以顺利执行。

例如,张居正面对许多腐败官员和土地兼并者时,他毫不手软。

在推行税制改革和土地政策时,张居正不仅要求官员们对贫困地区的土地和农田实行重新分配,而且还坚决制止了地方豪强对农民土地的霸占。

为了推动改革,他还依靠一些有改革意图的官员,如王国光和李景隆等人,帮助执行新政,清除腐败,打击黑暗势力。

另外,在推行“以物代银”的改革时,张居正也并没有强行要求所有官员接受这种新方式,而是让官员们自主选择如何兑换。

对于一些抗拒改革的官员,张居正采取了“软硬兼施”的方式,一方面以高压政策压制反对派,另一方面通过与一些商人和权贵的妥协,逐步推动改革落地。

与此同时,张居正还深知,改革的成功不仅依赖于财政的稳定,更依赖于国家的军事安全与民众的支持。

为了确保改革不会引发社会的不满与混乱,张居正加强了对军事力量的整顿,特别是在防备倭寇和抵御外敌方面。

他通过任用戚继光等优秀军事将领,组织抗倭战斗,有效地保护了国家的边疆。

最后,他通过一系列举措,削弱了大部分贪官和腐败势力。

虽然这些改革手段看起来十分严苛,但从长远来看,正是这些果敢的决策,稳住了国家的经济基础,恢复了国家的政治秩序,也为明朝后来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坚实的根基。

不过,张居正的改革代价也不可忽视,许多在改革过程中受损的利益集团,包括不少官员和地方豪强,最终对张居正展开了猛烈的反击。

而且,张居正的改革尽管短期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他去世后,明朝的政治体制和社会状况并未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重用冯保等太监和任用庞大的官僚体系,也使得改革的成效在后期逐渐被削弱。

但不论历史如何评价张居正,他的改革都为国家提供了宝贵的治国理政经验。

他不仅成功推动了大明朝的改革,也为后世政治家的治国理政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为提高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部分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2

标签:苏木   小人   明朝   妇人之仁   樵夫   朝廷   标的   古人   商人   官员   财政   国家   历史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