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届全运会在大湾区举办,要知道作为开场的传递火炬是至关重要的,而且这次全运会,香港的3大家族都来参加了。

霍家的儿媳妇郭晶晶也作为火炬手出席了全运会,可是在这么重要的场合里,唯独却了李嘉诚家族,看来没了爱国心,再有钱也不行。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嘉诚家族为什么没有参加呢?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2025年11月2日粤港澳联合举办的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火炬传递到了香港,这本是一场体育盛事,却反映出维多利亚港湾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几乎所有叫得上名号的商业巨擘都派出了代表,用行动表达着一种不言自明的态度。

新鸿基郭家的第三代成员郭基辉来了,他年轻的面孔代表着家族的传承与转向,新世界郑家的继承人郑志刚也现身,他早已是商界新一代的领军人物,恒基兆业李兆基的次子李家诚,同样出现在人群中,为这场盛会站台。

就连澳门的何氏家族也派出了重要代表前来助威,信和集团的主席黄永光更是亲自上阵,手持火炬,在市民的欢呼声中奔跑。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一场简单的出席,它更像是一次公开的宣誓,一种对国家发展大局的拥抱,在这样的场合,“在场”本身就是一种最重要的表态,既体现了这些商业精英的社会责任感,也无疑是家族地位的一次公开展示。

然而在一众显赫的身影中,一个家族的缺席却显得格外刺眼,也格外意味深长,那就是曾经被视为香港精神图腾的李嘉诚家族。
曾经“超人”李嘉纯粹是一个商业传奇,更是“狮子山下”奋斗精神的化身,他白手起家的故事激励了整整一代香港人,民间甚至流传着“李家的城”的说法,足以见他商业版图对这座城市的影响之深。

然而现在时代变了,风向也变了,这次的出席就是在检验每一位商界领袖的家国情怀,在这场检验中选择缺席,就等于主动靠边站,李嘉诚和他的长子李泽钜没有出现,其实这个选择并不是一个个例。

在之前新一届特首顾问团组建的时候,李泽钜的名字也被悄然排除在外,而他曾是这个顶级智囊团中,四大商业家族的唯一代表,这一变化也说明了李嘉诚家族政治影响力的显著滑坡。

当个人的商业逻辑与更宏大的国家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天平必然会倾斜,之前李氏旗下的长江和记计划出售他们的全球码头业务,意向买家是美国贝莱德集团,在这笔高达约228亿美元的交易中,包含着极为敏感的核心资产,那就是位于巴拿马运河两岸的战略性港口群。

那不是普通的码头,那是扼守着中国对美洲超过6成贸易的关键通道,李嘉诚的这个举动立即引发了高度关注,中国外交部、港澳办先后表态,罕见地强调了关键基础设施与国家安全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最终这项交易计划被迫暂停,后引入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作为合作方,调整方案后才得以推进,但即便如此,市场的震动还是让长江和记的市值一度蒸发了12%,这种“在商言商”的旧逻辑在新时代的要求面前,显得格格不入。

过去,香港的故事常常围绕着少数几个商业巨头的传奇展开,李嘉诚无疑是那个旧故事中最耀眼的主角,然而当一个神话被过度放大的时候,它也就容易成为社会矛盾的投射点。
从备受尊敬的“慈善家”,到现在被部分人视为“资本家”,甚至在他们的地产公司被指责长期囤地、加剧住房矛盾后,这种形象的转变已悄然完成。

就在11月4日,一名男子甚至向长江集团中心泼洒红漆,激烈地要求面见李嘉诚,这说明了老百姓们对李嘉诚家族的态度都不好了,显然那个依赖个人奋斗与资本运作的“超人神话”,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社会凝聚力。

而全运会火炬所到之处,正在奋力书写一个全新的香港故事,这个故事的核心不再是某个单一的富豪传奇,而是一幅由无数平凡而伟大身影共同构成的“湾区群像”。
这次的火炬手阵容就能展现出来,有奥运冠军张家朗,他代表着香港新生代的荣耀与拼搏,有少数族裔代表利哲宏,展示着这座城市的包容与多元,还有来自基层的青年代表胡玮琛,他的奔跑象征着未来的希望。

更有那位被称为“轮椅医生”的吕慧翔,她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何为励志与奉献,当粤港澳三地的运动员,苏炳添、张家朗、李祎共同点燃主火炬台的时候,真的体现出了“湾区同心”、“共同体融合”!

超过3万名香港市民报名成为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融入这场盛事,在这场全民参与的城市精神重塑浪潮中,李氏家族的缺席让他们的地位彻底消失了。

其实全运会的圣火不仅划分了政治站位和城市,更清晰地显示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资本路径,一条是追求纯粹商业利益、随时准备在全球流动的“套利者资本”,另一条则是愿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与城市共担风雨的“在地建设者资本”。

李氏家族近十年的商业轨迹,恰好是前者的典型写照,自2015年起,李嘉诚家族便开始了战略性的资产调整,逐步减少在内地与香港的资产配置,转而大举投向欧洲,根据数据显示,到了今年,他们的内地资产占全球总资产的比例已经降至25%。

今年李嘉诚更是出售了持有长达24年之久的上海和黄药业45%的股权,套现约6.08亿美元,并计划将这笔资金用于海外创新药的研发,这种与特定区域发展脱钩的资本模式,追求的是全球范围内的利益最大化。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黄永光手持火炬与市民互动,是郭、郑、李兆基等家族派出核心成员积极参与的场景,他们的“在场”也象征着他们的资本愿意与大湾区的发展深度绑定,既想分享未来的机遇,也愿共担眼前的责任。

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当下的中国市场从来不缺资本,缺的是有责任感、有长期承诺的资本,国家政策的红利与未来的发展机遇,必然会向那些“在地建设者”倾斜。

现在香港正在告别那个由少数商业寡头主导沉浮的时代,迈向一个更加多元、更注重科技创新与社会民生、与国家发展同频共振的“全民时代”,在新的历史坐标系里,商业的成功将不再仅仅由财富的数字来衡量,更取决于对家国责任的担当,和对时代大势的顺应。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11-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