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看周恩来大多数时候温文尔雅,因此就认为他是个没什么个性的老好人,实际上,温文尔雅的周恩来也有雷霆震怒的另一面。
周恩来总理
前文讲到,周恩来不管在政府工作、外交工作还是国防工作上,在看问题、处理事情的深度与敏锐度上,都与毛主席高度同频,而且有着超强的执行力,这是任何人都无法取代他的根本原因!
9月底,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把战线推到了“三八线”附近,毛主席和周恩来都敏锐察觉到了美军侵袭中国的企图,这就意味着,中美之间必然要在朝鲜战场上较量一番,中国已无路可退了。
这时的中国,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军事上,实力都很弱,要同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打着“联合国军”幌子的美国和其他国家的侵略军队较量,这是一个压力和风险非常大的挑战。
因此,尽管朝鲜首相金日成一再请求,但中国在出不出兵、何时出兵、出多少兵、出兵后可能会引发什么后果以及遇到什么困难等问题上,不能不反复考虑,谨慎权衡得失。
考虑到南朝鲜军队以及“联合国军”将大举北犯,毛主席于10月5日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研究出兵抗美援朝的问题。毛主席告诉与会者,大家要充分发表意见,畅所欲言。
结果,除了毛主席、周恩来和彭德怀力主出兵援朝之外,大部分人都不主张甚至反对出兵援朝,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林彪,毛主席起初本来是决定派他率志愿军入朝作战的。
不料,林彪以身体有病为由拒绝了。毛主席为什么会首选林彪担任志愿军统帅?一是因为抽调组成的志愿军的部队都来自于原第四野战军,林彪指挥起来更得心应手。
二是因为林彪1938年至1942年间在苏联疗伤、养病时,同斯大林和苏联军队的高级将领都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解放战争期间又与苏联和朝鲜方面人士打交道多,他最适合协调三方关系。
三是林彪在4个野战军领导人中,最年轻,当时还不到44岁。而且林彪素来多谋善断、有独立见解,还敢于向上级提出不同意见。尤其精于算计、奇计迭出,善打巧仗、恶仗和硬仗。
抗日战争期间,对日作战的首次大捷平型关大捷就是林彪创造的。而且,林彪在战争中总结出来的“一点两面”“四组一队”“四快一慢”“三三制”等战术原则,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战术教程。
总之,林彪在党内和军内都拥有很高的威望,在所有高级将领中,毛主席最器重他,对他视如己出,总是对他委以重任。毛主席曾盛赞,林彪打仗又狠又刁。
因此,在考虑和挑选中国人民志愿军统帅时,毛主席把林彪作为首选。但林彪以身体有病为由推托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经过再三斟酌,只好改而选派彭德怀担此重任。
毛主席对于大家在会议上表达的不同意出兵的意见,只说了一条,他说,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危难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无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
最后,会议根据毛主席等人的意见,正式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决定克服一切困难,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作战。
10月6日,周恩来主持最高军事会议,同陈云和中央军委其他负责人彭德怀、林彪、高岗、罗荣桓和聂荣臻等人进一步商量入朝作战的各项重大事宜。
毛主席
但在这次会议上,林彪依然老调重弹,表示不赞成出兵。他说,为了拯救一个几百万人口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而且,我们能否打得过美军,很难说。
林彪说,美国有庞大的陆海空军,有原子弹,还有很雄厚的工业基础。万一把美国逼急了,它扔两颗原子弹或者用飞机对我军大规模狂轰滥炸,也够我们受的了。
林彪还说,如果一定要出兵,那就采取“出而不战”的办法,屯兵于朝鲜北部,看一看形势的发展,能不打就不打。这,才是上策。
都到了这时候了,林彪还持有这样的论调。周恩来听了很生气,当即就严肃批评林彪:现在不是我们要不要打的问题,而是美国逼着我们非打不可。
我们的自卫是正义的,正义的战争最后一定会胜利。尤其是现在朝鲜政府和金日成首相一再请求我们出兵援助,我们怎么能见死不救呢?
周恩来表示,党中央毛主席的决心已定,现在我们不是考虑出不出兵的问题,而是考虑出兵后,如何去争取胜利的问题!可见,周恩来绝不是没个性的老好人,不然不会这么严厉批评林彪。
10月7日,美国再次操纵联合国大会,通过了“统一”朝鲜的决议。同一天,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不顾中国的一再警告,悍然越过“三八线”,朝鲜的局势危在旦夕。
受党中央和毛主席的委派,10月8日,周恩来和林彪赴莫斯科,与苏联商洽请他们出动空军支援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作战,以及援助中国武器装备等问题。
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各项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推进,8日,毛主席发布关于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援助朝鲜人民解放战争的命令,正式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委。
随即,毛主席又致电金日成,告诉他上述决定,并要他派朴一禹来沈阳,与彭德怀、高岗会商,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有关问题的具体事项。
把派遣入朝作战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命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体现了毛主席和周恩来的极高政治智慧,表明,这是中国人民自愿帮助朝鲜人民的,纯属民间的事情,不是中国政府的事情。
因此,党中央和毛主席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师出有名,美国政府抓不住任何把柄,只能哑巴吃黄连。
11日上午,周恩来和林彪飞抵斯大林休养的克里米亚,同他及其他苏联党政领导人商谈。周恩来介绍了具体情况后,提出,希望苏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同时要求,苏联向中国援助抗美援朝所需要的各种类型的武器和弹药。周恩来强调,只要苏联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提供空中掩护,中国就一定出兵抗美援朝。
斯大林表示,可以完全满足中国抗美援朝所需要的飞机、坦克和大炮等军事装备。但苏联空军尚未准备好,须在两个月或两个半月内才能出动。
对于斯大林表示暂不出动空军入朝掩护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表态,周恩来深感意外,毛主席也始料未及。根据这一新情况,毛主席只好于13日,再次召集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商讨出兵的问题。
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
会议决定,还是出兵朝鲜,中国的决定是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则损害极大。毛主席致电周恩来,要他在莫斯科多留几天,再找斯大林商议并确定几个重大问题。
当天深夜,周恩来紧急约见莫洛托夫,通过他把毛主席的意见告知斯大林。第二天,周恩来又收到毛主席先后发来的两份电报,他马上把这两份电报的内容告知了斯大林。
面对朝鲜战争爆发的严峻形势,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积极出兵抗美援朝,并要求苏联出动空军联合作战,在这个关键时刻,斯大林为苏联战略利益考虑,改变主意,决定苏联空军不入朝作战。
斯大林推翻了自己做出的承诺,苏联和斯大林的出尔反尔,使得毛主席只能自己面对这种异常严峻的形势。毛主席考虑到,苏联虽然不同意空军入朝作战,毕竟还是答应给中国提供军事援助。
因此,会议还是正式决定,志愿军先头部队的两个军定于19日出动入朝。21年后,周恩来回忆,最后还是毛主席决定了,即使苏联不派飞机入朝作战,我们还是出兵抗美援朝。
抗美援朝开始后的第二年2月中旬,以毛主席为首的中共中央作出了“三年准备,十年计划经济建设”的重大决策,责成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开始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1年6月,根据朝鲜战场上中朝人民军队歼敌23万人之多,把战线牢固地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的相持局势,中共中央和毛主席于1952年5月决定,实行“边打、边稳、边建”的战略方针。
6月,在周恩来的领导下,和陈云的具体主持下,中财委勾画出中国开展有计划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的第一幅宏伟建设蓝图的初稿——《1953年至1957年计划轮廓(草案)》。
但由于中国还没有制定和实施五年计划的经验,党中央和毛主席决定,就这个问题以及苏联政府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具体项目问题,前往征求苏联党和政府的意见,学习他们的经验。
周恩来的工作虽然极为繁忙,但他感到此事的时间已经非常紧迫,为保证访问苏联期间,同苏联方面谈判的最佳效果,他经党中央、毛主席批准,把工作重心放在了研究五年计划和外交方面。
8月13日,周恩来同匆忙从重庆赶来北京就任副总理的邓小平谈话,向他交代了政务院的工作。随后,他在政务会议上宣布,在他出访苏联期间,由邓小平代理总理职务。
8月15日,周恩来率中国政府代表团一行65人乘坐3架中苏航空公司的飞机飞往莫斯科。在莫斯科,周恩来把代表团成员集中起来,将准备交给苏联政府讨论的有关文件和材料重新讨论一遍。
据时任中财委计划局局长宋劭文回忆,在审阅材料时,发现林业采伐、造林和木材蓄积量计划数字核对不上,周恩来当即在电话里严厉批评了代表团成员中负责计划工作的同志。
第二天,周恩来来到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下榻的宾馆,与大家共进午餐。餐厅服务员给周恩来送来一瓶白兰地酒,周恩来亲自斟满两杯,站起来走到早一天被他批评的这位同志面前。
周恩来递给这位同志一杯酒,微笑着对他说,昨天我批评了你,以后要细心一些嘛!不要把这么重要的数字搞错!来,我敬你一杯酒,祝你今后工作得更好!
这就是温文尔雅的周恩来的另一面,他面对错误时,决不当老好人,也会雷霆震怒,严肃批判犯错误的人,但又会通过极为巧妙的方式,给犯错误的人以及时又温暖的关心,这就是他的魅力。
更新时间:2025-04-2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