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油富国到制裁困局,伊朗经济为何能“抗住”却难翻身?

提到伊朗,大多数人脑海里可能浮现的是战乱、动荡,但其实,这个国家的经济体系堪称全球最独特的案例之一。

它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却长期被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制裁,最终形成了一套“畸形却顽强”的经济模式。

那么,伊朗的经济到底经历了什么?它的特殊政体如何主导经济?今天,让我们一起揭开“迷雾中的伊朗”。

从“波斯帝国”到石油富国

伊朗,古称“波斯”,这个名字曾象征神秘、富饶与辉煌。

但到了20世纪,波斯变成了现代世界的一部分,石油让这个国家重新站上历史舞台。

1901年,一个叫达西的英国商人竟然用区区2万英镑,买下了未来60年伊朗一半土地的石油开采权。

后来,英国通过“英伊石油公司”(即后来的BP)牢牢控制了伊朗石油命脉,赚得盆满钵满,伊朗却只能分到16%的利润。

二战后,伊朗不满被“剥削”,在总理摩萨台的带领下,强行将石油公司国有化。

结果,英国联合美国,通过秘密策划的“阿贾克斯行动”,发动政变,推翻摩萨台,把亲西方的巴列维国王重新扶上王位,继续控制石油资源。

然而,伊朗人民的愤怒逐渐积累,最终在1979年爆发伊朗革命,推翻了巴列维政权,建立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独特的政体:神权共和如何影响经济?

革命后的伊朗,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神权共和”体制。

简单来说,虽然有总统、议会等民选机构,但真正的大权集中在“最高领袖”手中。

这个职位没有任期限制,不受民选机构约束,同时还直接控制军队、法院、媒体以及一些极具经济影响力的组织。

这套复杂的政治架构直接影响了伊朗的经济模式。

最高领袖通过两只“无形的手”牢牢控制着经济命脉:

宗教基金会(Bonyads):
名义上是慈善机构,实际上控制了伊朗约20%的GDP,有着广泛的商业版图,从制造业到地产、从旅游到农业,无所不包它们不交税、不受政府监管,是最高领袖的“经济武器”。

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
表面上是军事组织,实际上是一个经济巨头,控制了伊朗30%-50%的经济活动。

它垄断了建筑、能源、通讯等国民经济关键领域,还掌握边境和海关,是伊朗黑市、走私经济的幕后操控者。

这两只“手”让伊朗经济形成了独特的权力结构:民营企业难以壮大,经济命脉被掌握在宗教与军队手中,市场竞争环境严重扭曲。

未来之路:夹缝中的生存

伊朗的经济模式是全球独一无二的。

它依靠石油和天然气维持运转,却在制裁下形成了一个以“宗教”和“军队”为核心的经济体系。

这种模式虽然帮助伊朗在制裁下顽强生存,但也让国家缺乏活力,腐败严重,通胀高企,长期来看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对于伊朗来说,未来的经济之路依然充满挑战——如何在外部制裁和内部问题的夹缝中找到突破口,将是一个长期的难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历史   伊朗   困局   石油   经济   波斯   伊斯兰   命脉   英国   独特   模式   神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