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王者!苏州女博士,扼住英伟达命脉

一份英伟达的供货名单,震惊了整个半导体圈,在一众外国厂牌中,一家来自苏州的企业格外显眼——英诺赛科,这是英伟达800V直流电源架构合作商名录中唯一的中国企业。

消息传开,股价当天一度暴涨63.64%。截至今日收盘,英诺赛科的市值已飙升至877.41亿港元。

据悉,自2024年12月30日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以来,英诺赛科凭借其在氮化镓(GaN)功率器件领域的技术积累与市场布局,迅速获得资本市场关注,并在短短数月内实现市值翻番,直指千亿。

在英诺赛科背后,是一位来自苏州的女博士——骆薇薇。2017年,英诺赛科成立,她带队攻克鲜少有人敢尝试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工艺技术。如今,英诺赛科已坐拥全球最大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制造厂。

从NASA归国的女博士

骆薇薇拥有新西兰梅西大学应用数学博士学位,1999年进入美国宇航局(NASA)下属研究机构工作,在长达十五年的科研生涯中,她从高级项目经理逐步成长为首席科学家。她曾坦言,正是那些高难度科研项目的历练,为她后来投身产业变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2015年,骆薇薇放弃NASA的工作回国时,国内的氮化镓产业几乎一片空白。当时主流的硅基半导体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氮化镓这种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虽然性能更优,但技术门槛极高,全球能量产的厂商屈指可数。

骆薇薇敏锐地察觉到第三代半导体技术正迎来关键转折点,同时出于对推动本土芯片产业发展的使命感,她毅然决定回国开启创业之路。

她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路:从零开始研发8英寸硅基氮化镓晶圆量产技术。团队几乎从零开始搭建,仅有极少数人愿意随她踏上这条充满不确定性的征程,资金与资源也严重不足。然而,这些困难并未让她退缩,历经筹备,英诺赛科于2017年正式成立。

彼时,国内第三代半导体产业尚处起步阶段,多数企业仍在沿用4英寸或6英寸晶圆工艺,而骆薇薇却选择了更具挑战性的8英寸硅基氮化镓路线。相比传统尺寸,8英寸晶圆可提升约八成的芯片产出量,单个器件成本显著下降,但工艺复杂度也随之大幅上升,技术门槛极高,国内鲜有企业敢于涉足。但对于骆薇薇来说,过往经验不应成为束缚创新的枷锁。她始终相信,只要方向正确,即便前路无人走过,也能找到突破口。

此后数年,她带领团队攻克多项核心技术难题,成功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工艺自主研发并迅速推进规模化生产,填补了国内该领域的空白。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按营业收入计算,英诺赛科在2023年就已经成为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领域的领军企业。

历经八年发展,英诺赛科已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到产品化的完整产业链,产品类型包括分立器件、集成电路、晶圆材料及模块化解决方案,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快充、照明系统、工业设备、数据中心以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高增长领域。随着电动汽车、绿色能源、智能电网等产业的加速扩张,市场对高效能功率半导体的需求持续攀升,氮化镓作为新一代关键材料,正深度参与新一轮能源技术变革。

站在产业变革的交汇点,骆薇薇不仅实现了个人科研理想的转化,也带领企业步入发展快轨,最终迎来资本市场的重要时刻。去年12月30日,英诺赛科正式登陆港交所。

“宁王”押注,国产氮化镓第一股

2017年,英诺赛科正式落户苏州,注册资本达27亿元,苏州自此成为其发展的核心基地。苏州本身就是集成电路产业集聚地,加之地处长三角,紧靠上海和杭州,英诺赛科瞬间坐拥完备的上下游产业链。

除骆薇薇外,创始团队还包括原韩国LG公司北美区域总裁孙在亨(即Jay Hyung Son,本科毕业于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工程系)、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Eicke Weber教授等。

现任CEO吴金刚博士更是履历惊人,本科毕业于华中科大化学系,1994年获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物理化学博士学位,曾就职于日本通产省工业技术研究院,2001年加入中芯国际,被列为中芯国际“技术五虎”之一。

随着技术不断突破与产品逐步成熟,英诺赛科在七年时间内完成五轮融资,累计融资金额达62.3亿元,吸引了钛信资本、毅达资本、创新证券、海富产业基金、永刚集团、国民创投、招银国际资本、朗玛峰创投、SK中国、ARM等多家知名投资机构与行业领军企业参与。

2021年C轮融资中,宁德时代创始人、董事长曾毓群以个人名义出资2亿元人民币,认购价值7504.54万元注册资本的股份,这是他首次以个人身份投资半导体企业。

2022年起,宁德时代成为英诺赛科的第一大客户。2023年,宁德时代贡献了1.90亿元的收入,占英诺赛科总收入的比重为32.1%。

在资本支持下,英诺赛科持续推进自主研发,成功攻克在8英寸硅晶圆衬底上外延生长氮化镓单晶材料的技术难题,率先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外延片与芯片的大规模量产,填补国内技术空白,并打破国外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推动国产氮化镓芯片实现跨越式发展。

如今,英诺赛科已成为国内首个通过国家发改委窗口指导的第三代半导体项目,也是目前唯一具备低压与高压硅基氮化镓芯片同步量产能力的企业,同时是全球首家实现8英寸硅基氮化镓量产的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员工总数超过1500人,累计获得专利逾700项。

毛利转正里程碑

发展初期,英诺赛科一直处于亏损阶段。财报显示,英诺赛科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6822万元、1.36亿元、5.93亿元、8.28亿元;毛亏损分别为1.82亿元、3.94亿元、3.62亿元、1.61亿元。

英诺赛科近年亏损主要是由于研发投入、市场扩张和生产规模扩大导致的初期成本,而技术创新正是英诺赛科的核心竞争力。

据悉,英诺赛科为氮化镓产品及技术研发投入了大量资源。2021年至2023年,英诺赛科研发投入分别达6.62亿元、5.81亿元和3.49亿元。同时,英诺赛科在中国苏州建立全球研发中心,将其定位为第三代半导体材料及芯片的领先研发中心。

在人才建设上,英诺赛科拥有一支由397名专业人才组成的强大研发团队,其中多数成员均为半导体行业资深人士。同时,英诺赛科布局国际研发资源,在欧洲、北美及亚洲建立研发团队,专注于产品设计、研发及可靠性评估。

到了今年,情况似乎有所好转。

8月28日,英诺赛科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称,报告期内实现销售收入5.53亿元,同比增长43.4%;毛利率为+6.8%,对比2024年同期的-21.6%,再次大幅提升28.4个百分点,实现毛利转正里程碑。

报告显示,英诺赛科在多个高增长领域实现全面突破,持续引领氮化镓技术的产业化进程。

AI方面,公司面向人工智能与数据中心市场的销售实现180%的同比增长,基于100V氮化镓的48V-12V转换方案已进入量产阶段,更关键的是,英诺赛科成为英伟达800V高压直流架构在国内唯一的芯片供应商,其氮化镓产品被纳入新一代AI计算平台,标志着AI与数据中心正式迈入高效节能的氮化镓时代。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车规级氮化镓芯片交付量同比增长128%,产品广泛应用于激光雷达、车载充电机等核心系统,公司还与联合汽车电子共建联合实验室,加速推进氮化镓在新能源汽车电源及动力系统中的深度应用。

同时,英诺赛科在全球率先实现氮化镓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商业化落地,与多家头部机器人企业合作,完成搭载氮化镓芯片的关节电机与灵巧手驱动方案的批量出货,为人形机器人提供更高效、更小型化的电源解决方案。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持续巩固龙头地位,不仅在快充、手机、笔记本等传统应用场景保持领先优势,更成功将产品拓展至抽油烟机、电视、高端音频系统等新兴消费市场,多款氮化镓解决方案已在行业头部客户实现量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进一步夯实其全球氮化镓功率半导体领军企业的地位。

参考资料:

创业邦:《英伟达咽喉上的苏州女人》

投资界:《今天苏州女博士IPO敲钟,300亿》

苏商会:《“宁王”押注,估值235亿!苏州女科学家进军半导体,干到全球第一》

重磅头条: / / / / / / / / / / / / / / / / / / / / / /

苏商讲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商会活动: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集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书记面对面:/ / / / / / / / / /

产城融合1+1: / / / / / / / / / / / /

END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4

标签:财经   英伟   命脉   苏州   王者   氮化   半导体   技术   量产   芯片   领域   企业   宁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