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欧盟已忍无可忍,中国再不卖稀土,就该启动“核选项”了

布鲁塞尔的欧盟峰会,法国总统马克龙,这位欧洲“小马哥”,直接在闭门会议上拍了桌子:欧盟的忍耐已经到了极限,如果中国再不放开稀土出口,那对不起,我们就要启动“核选项”了!

这话一出,全场估计都倒抽一口凉气。什么叫“核选项”?这么大火气,不就是为了点“土”吗?

你可别小看这“土”。咱们聊的稀土,那可是现代工业的“黄金维生素”。你手里的智能手机、马路上跑的电动汽车、天上飞的先进战机,还有欧洲人最看重的绿色能源——那些嗡嗡转的风力发电机,缺了稀土,立马就是一堆废铁

现在,中国这边说要加强稀土出口管制了,欧洲人,特别是法国人,第一个就跳了起来。

啥是“核选项”?马克龙手里的“大王”是啥

马克龙嘴里的“核选项”,听着吓人,其实是欧盟去年底才憋出来的一个“大杀器”——《反胁迫工具法案》(ACI)

这玩意儿说白了,就是欧盟给自己打造的一个“全能工具箱”。要是欧盟觉得谁在跟他“玩阴的”,搞什么“经济胁迫”,它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抄家伙了。

这个工具箱里有啥?那可真是五花八门,招招都往要害上招呼:

  1. 加征高额关税:让你的商品贵到没人买。
  2. 限制市场准入:欧洲的政府采购、服务市场,你别想再进来了。
  3. 切断资本流动:想来欧洲投资?门儿没有。

  1. 最狠的一招:甚至可以暂停对你国家的专利和版权保护

这简直就是一套“贸易组合拳”,准备直接把对手打趴下。所以外媒都管它叫“贸易核弹”。

这颗“核弹”,欧盟最初设计它,是为了防谁?防的是特朗普时期的美国。那时候老美天天挥舞关税大棒,欧盟被搞得灰头土脸,才下决心要“战略自主”,搞了这么个东西。

可有意思的是,这法案生效快一年了,欧盟一次都没真正用过。哪怕是面对美国的钢铁关税,还是后来跟俄罗斯的能源博弈,欧盟都是嘴上喊得凶,最后还是坐回了谈判桌。

为啥?因为这“核选项”一旦启动,就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大家都是文明人,谁也不想真把桌子掀了,弄得两败俱伤。

“欧洲团结”?不,是“同床异梦”

你别看马克龙在前面喊得震天响,以为欧盟27国真是铁板一块。你要是真信了,那可就太天真了。

这次峰会,把欧盟内部的“貌合神离”演得是淋漓尽致。

首先是带头的法国。 马克龙为什么这么急?他心里苦啊。

一方面,他心心念念的“欧洲战略自主”大旗,总得有人扛。他想当这个“旗手”。另一方面,法国最近在非洲的传统“后花园”接连失守,影响力大跌,他急需在另一个舞台上展现法国的“领袖气质”。

而且,法国的绿色转型,什么电动车、新能源,全都指望稀土。现在被卡了脖子,他能不急吗?所以,哪怕是拉高风险,他也要摆出最强硬的姿态。

但你再看旁边的德国,那脸色可就复杂了。

德国总理朔尔茨,口头上肯定得“支持讨论”,但私底下,手心全是汗。德国是什么?欧洲制造业的火车头。它的命根子在哪?在汽车和化工。

宝马、大众、奔驰,这些巨头正在拼了命地往电气化转型。它们最大的市场在中国,最重要的供应链也深度依赖亚洲。化工巨头巴斯夫(BASF)更是刚砸了百亿欧元在中国建厂。

你现在让德国去跟中国打“核贸易战”?这不等于让德国企业“自断双臂”吗?德国工业界第一个就要造反。所以,柏林的态度是:可以谈,但别动手,千万别冲动!

最后看那些东欧和南欧国家,比如匈牙利、希腊。

这些国家近些年拿了中国多少投资?“一带一路”的红利吃得正香。他们心里明镜儿似的:这是你们法德“富人俱乐部”的博弈,凭什么让我们这些“穷兄弟”跟着当炮灰?

所以你看,欧盟内部根本就不是一条心。法国想当“领袖”,德国想保“实利”,小国想搭“便车”。马克龙这“核选项”的引线,还没点着,内部先吵成了一锅粥。

中国的管制,真是“经济胁迫”吗?

咱们回过头来说说,中国为啥要管制稀土?

中国的立场其实很清楚,商务部的王文涛部长前几天刚跟欧盟贸易委员通过话。话说得很明白:我们承诺会继续为欧洲企业提供出口审批便利

但是,中国出台稀土管制,是依法完善出口体系,是保护国家战略资源和环境安全的正常举举措

这背后有几个很现实的数字,欧洲人可能不愿意看:

  1. 储量与供应严重倒挂:中国稀土储量只占全球的三分之一左右,但在过去几十年,却承担了全球90%以上的市场供应。
  2. 环境代价巨大:稀土开采和分离,是个高污染的活儿。过去那种“白菜价”大甩卖,给我们自己留下了严重的环境破坏。

  1. 战略资源流失:稀土是“工业黄金”,是战略资源。哪个国家会把自己家的战略资源敞开了门随便卖?

说白了,中国不是不卖,是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跳楼大甩卖”了。我们要规范化、可持续地卖。这事儿,别说中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谁不把自己家的关键矿产当宝贝管着?

欧洲的问题在于,他们自己“家里没矿”,关键矿产的供应链长期依赖进口。舒舒服服过了几十年,今天突然发现“外卖小哥”要按规矩送餐了,他们就开始焦虑,开始指责你搞“经济胁迫”。

这逻辑,是不是有点强盗?

“核选项”的引信,欧盟根本不敢点

聊到这,你估计也看明白了。马克龙这个“核选项”,威慑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

它的最大威力,恰恰在于“不用它”

这就像两个人在吵架,一个人掏出了一把枪。枪在手里的时候,对方会害怕。可你真要开了第一枪,那性质就全变了,那就不是吵架,是战争了。

欧盟对这个道理,比谁都清楚。

连对已经撕破脸的俄罗斯,对“背刺”自己的盟友美国,都不敢轻易动这“核弹”。欧盟敢对现在全球最大、最深的贸易伙伴——中国,轻易下手吗?

别忘了,2025年的今天,中欧双边贸易规模是何等巨大,产业链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欧洲的汽车、奢侈品、精密仪器,都极度依赖中国市场。 真要全面对抗,中国固然会痛,但欧洲的工业体系恐怕会先一步“休克”。

马克龙当然也明白这个道理。但他为什么还要喊得这么大声?

因为这是一种谈判策略。他要把气氛烘托到最紧张,把筹码加到最大,逼着中国在谈判桌上让步。同时,也是在“敲打”欧盟内部的“投降派”(比如德国),逼他们“团结一致”。

结语:焦虑的欧洲,与清醒的现实

这场围绕稀土的“核选项”风波,本质上,是全球供应链格局重组下,欧洲“断奶期”的焦虑症大爆发

他们享受了几十年的全球化红利,把高污染、低利润的采矿环节外包出去,自己舒舒服服地待在产业链顶端。现在,当资源国开始觉醒,要维护自身利益时,欧洲的第一反应不是反思自己,不是赶紧去补短板(比如自己去开矿、搞回收),而是威胁和施压。

但现实是,胁迫换不来尊重,更换不来稀土

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大门没封死。只要你遵守中国的法律法规,该走的程序走了,生意照样做。

真正需要反思的,是欧盟自己。在全球竞争的“下半场”,如何补上自己关键资源的短板,如何真正实现“战略自主”。“战略自主”不是靠威胁别人来实现的,是靠自己一点一滴干出来的。

马克龙的“核选项”,最后大概率还是会悄悄放回武器库。毕竟,在2025年的地球村,用“核弹”来解决贸易问题,代价谁也付不起。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8

标签:财经   稀土   忍无可忍   中国   欧盟   选项   马克龙   欧洲   德国   法国   战略   核弹   美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