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2025 年 8 月沪指突破 3700 点时,老股民李哥翻出了 2014 年的交易记录:同样是政策放水,同样是科技股领涨,连散户跑步入场的疯狂都如出一辙。但这一次,有些东西真的不一样了。
维度 | 2014 年 | 2025 年 |
货币宽松 | 11 月首次降息,全年降准 2 次,利率从 6% 降至 4.35% | 3 月降准 0.5 个百分点,MLF 利率下调 20BP,市场利率创 2016 年来最低 |
财政刺激 | 4 万亿 2.0 版(铁路、棚改) | 特别国债 + 设备更新贴息,精准滴灌科技制造 |
资本市场改革 | 沪港通开通,融资融券扩容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险资权益配置比例提升至 15% |
共同点:都是在经济增速放缓时(2014 年 GDP 7.3%,2025 年 5.3%),政策组合拳推动风险偏好回升。
2014 年是 "杠杆狂欢":
2025 年是 "长钱主导":
警示:2015 年去杠杆导致暴跌,2025 年监管层提前出台 "杠杆上限" 新规,严禁场外配资。
2014 年的主角是 "金三胖":
2025 年的主线是 "硬科技":
底层逻辑:2014 年靠基建地产拉动经济,2025 年靠科技产业升级,政策支持方向决定资金流向。
最后说句实话: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人性从未改变。2014 年牛市终结于杠杆崩塌,2025 年的风险可能藏在 "外资突然撤离" 或 "科技泡沫破裂"。记住,牛市里活得久比赚得多更重要。
(数据来源:Wind、中国结算、上交所,图表来源:东方财富 Choice)
更新时间:2025-08-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