绕开特朗普政府,美农业代表找上中方,希望李成钢给他们一个准话

中美之间这场贸易角力,已经拉扯了七个年头。从2018年起,美国政府在特朗普主导下,把关税当成谈判武器,一轮接一轮地往中国商品身上加税,口气说得挺硬,动作看着也挺猛。

可到了2025年,局面却越来越尴尬。尤其是美国农业这块,原本靠对华出口吃饭的农民,如今一个个都成了这场“贸易战”的牺牲品。

眼见政府那边迟迟没有松口的迹象,农业代表干脆不再等了,绕过特朗普,直接飞来北京找中方谈判。

他们心里明白,要想把粮食重新卖回中国,得问清楚李成钢到底打不打算接这个单。

农业出口断崖式下跌,美国代表“自救”出发

这次主动找上中方的,不是什么政治人物,也不是美方官方派来的特使,而是一群看清现实的农业代表。

他们来自美国一些重要的出口协会,成员包括大豆、小麦等主要农产品的组织,算是美农业界的“主力军”。他们来的目的明确,就是想跟中方谈谈,看看有没有机会恢复以前的贸易合作。

过去几年,美国农产品在中国市场的份额一直在缩水。本来中国每年都是他们最大的客户,订单一来就是几十万吨的水平,可自从加征关税开始,这些订单就像水龙头被拧上了阀门,滴滴答答地往下掉。

农产品堆在仓库没人买,价格越压越低,农民种得多赔得多,眼看这局面再拖下去,不少小农场连贷款都还不上。

农业代表们也不是没找政府反映过,但特朗普政府的态度一直很强硬,认为高关税能逼中方让步,哪怕农业受点损失,也认了。

但现实并不像他们想的那样,中方没有照着剧本走,反而用更灵活的方式,转向其他国家采购,逐步减少对美依赖。

美国农业眼巴巴地等着转机,却迟迟等不到。这次代表团绕开政府,直接找上中方,也算是一次“破格尝试”。

他们心里很清楚,现在的问题,不是中方不买,而是美方政策挡了出口的路。如果能让中方先松一口气,说不定能带动白宫那边也重新思考策略。

所以这趟北京之行,是一场带着希望的“自救行动”。

李成钢态度明确:合作可以,单边主义要改

这次会谈的中方代表是李成钢。这个名字在中美贸易谈判圈里早就不陌生了。从多年前的摩擦初期,到现在的多轮磋商,他一直是中方经贸团队的核心人物。

李成钢的风格一向是直奔主题,不绕弯子,既讲原则也讲合作,这次也不例外。

面对美方代表的诉求,李成钢开门见山。他先是肯定了中美农产品贸易多年来建立的基础,认为两国之间的农业合作本来是互利的,是双边关系中的“稳定器”。

但他也明确指出,现在的问题,并不在中国这边,而在于美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单边加税、破坏规则,是造成现在局面的根本原因。如果美方始终坚持这种思路,合作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李成钢的立场可以说是很清晰:中方不反对合作,甚至欢迎农业代表来谈,但前提是要在平等、互利、尊重的基础上。

他还特别强调,单靠中方让步解决不了问题,真正的关键在美方自己。用他的话说,就是“门始终开着,但不能总是中国在让路”。

美方农业代表听了这些话,虽然没能马上拿到一个明确的“好消息”,但也能听出些许转机。至少中方没有关上大门,而是把问题摆到了台面上,给出了解决的方向。

这种坦率的交流,在当前的中美关系里,其实已经算是难得的“正向互动”。

中方调整关税策略,留出口子也留了余地

会谈结束后没几天,中方就做出了一项实际调整。根据商务部的通知,从11月中旬开始,中国暂停对部分美国农产品的额外关税加征,仅保留原有的基准税率。

这个动作虽然不是全面撤销,但已经算是向美方农业界抛出的一根“橄榄枝”。

这项调整的意义不只是关税本身,更重要的是释放出一个信号:中方愿意在对话基础上做出回应,但这不是无条件的让利,而是建立在前期沟通、理解和信任基础上的。

换句话说,中方是有回应的,但回应有边界、有节奏、有底线。

对美国农业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利好。他们终于看到了一点缓和迹象,也能回去跟农场主交代;而对中方来说,这种“有限让步”也是一种策略安排。

既体现了善意,也保留了继续谈判的空间。中方没有一次性把所有牌都打出去,而是精准释放信号,推动美方在政策上做出调整。

从更大的角度看,这次“绕道外交”,其实反映了一种现实:美国内部对贸易政策的分歧正在加剧。

政府层面坚持强硬路线,但农业界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这种内部矛盾,正是特朗普政府需要面对的真问题。而中方的回应,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审时度势、有针对性地做出的选择。

结语:贸易战走到今天,是时候反思了

这场由农业代表主导的“自救之行”,从表面上看,是一次单方面的尝试,但背后却折射出中美贸易关系的复杂现实。

美国农业界的焦虑,说明贸易战已经开始反噬自身;而中方的回应,则展示了一种不急不躁、讲理讲法的态度。

过去几年,中美之间你来我往,互相加征关税,表面上看是“对等反制”,但实质上却造成了双输局面。

特别是美国农业,原本是两国贸易中最稳定、最互补的部分,结果却成了最先受伤的一方。如今农业代表绕开政府、直接找上中方,既是无奈下的选择,也是一种对政府政策的“现实检验”。

中方已经表明态度:合作有空间,但不能靠施压换结果。李成钢的表态和后续的政策动作,都说明中国愿意做出调整,但不会在原则问题上退让。

这种有分寸、有节奏的回应方式,既展示了中国的立场,也保留了未来谈判的余地。

接下来,美国政府该怎么接招,就成了关键。如果白宫继续一意孤行,坚守单边主义,那再多的农业代表团也救不了出口。

而如果特朗普政府能听进农业界的声音,重新评估关税政策,那中美之间的合作或许还有机会重新回到正轨。

贸易战打了这么久,输赢早就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谁能从失败中学到教训,谁能在下一步真正把握主动。这次美国农业代表的“绕道北京”,不只是一次谈判,更像是一面镜子,照出了这一场较量背后最真实的矛盾。而答案,其实早已写在了现实里。

信息来源:李成钢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会见美国农产品贸易代表团——人民日报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财经   中方   代表   农业   政府   李成   美国   美方   中美   关税   中国   美国政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