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缕桂花香,送来了秋的信息



时令已过秋分,白昼的时光慢慢短了。这样缓慢的季节更替,恒定而绵长,或许与地球的生命一样,已经有一百三十多亿年。

桂花呢,有多大年纪?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招摇之山多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多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招摇之桂”。东汉袁康等辑录的《越绝书》中载有计倪答越王之话语:“桂实生桂,桐实生桐”。




由此看,两千五百多年了。每年秋天,少不得感受桂花的气息,品尝桂花点缀的糕点,小酌几杯清香淡雅的桂花酒。这个秋天,才可谓圆满。没退休时,有那么几年步行去上班,既满足了锻炼的需求,又最大限度利用了时间。额外的收获是,春天的百花秋天的月,会在徒步的过程中,尽情欣赏。

春天,会看到第一朵微启香唇的桃花,看到第一叶细如针尖的柳丝。夏天,水面上第一个冒出来的新芽,是“软泥上的青荇”还是“才露青青角”的小荷?不着急,一两天后便可看清楚。

桂花不同,不需要去找寻花儿,早早就用独特的气息宣告存在。很有趣,春天的很多花儿,美则美矣,却有很多人过敏。花粉过敏的人,有的喷嚏不断,眼泪鼻涕横流;有的咳嗽声声,仿佛得了大病。还有的人浑身疙瘩,什么风团湿疹、玫瑰糠疹等闻所未闻,感觉又很好听的名字,都拜花粉所赐。



桂花则不然。每年秋天,桂花的香气甜美而霸道,充斥在空气中,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个角落。温度偏低的年份,我感受过七月半前后桂花的盛情。今年夏天炎热时间过长,还闰六月。时令过了秋分,依旧感觉不到桂花到来的花信。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的诗,表明桂花盛开时节,必有清朗的明月相伴。八月的上玄月,清幽幽的带了怀念的滋味。那种月圆人不圆的痛彻肺腑,不能去想,想了就会喘不过气来。

还是说桂吧。七月十五的好月亮,没有心情去看。医院的陪护,总有一种很不爽快的心理。何况还有恐惧相伴。在某一刻的迷茫里,好像七年的时间没有走过,情景再现一样。早出晚归路上,好想闻到桂花的香气。那样,会有季节轮替与岁月变化的现实感。



那天,去扬州漕河门球场打比赛,不知道在哪一个转角拐弯处,感受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桂花香。是真的吗?停下车细寻,那缕气息却没了。我的幻觉还是错觉?

第二天晚上,去了久违的荷花池公园散步。不过一个多月没去,很多荷叶已经干枯卷边。我们以为还在夏天,物候却说,秋来了。微风吹来荷的清香,比之脆嫩时多了厚重。这是有过历练后的深沉,经历风霜后的内敛。

人生一世比起草木一秋,要幸运得多。走到清漪桥附近,桂花独有的香气,像前一天出现。因为雨后,淡淡的薄雾阻挡了晚上本不清晰的视线。站定转了一圈,没看到桂花树。但是桂花香确确实实地存在。



国庆黄金周的脚步,走到了眼前。抢票抢不到的无奈,在游子们的文字中散发。古人是“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今天,外出求学、打工的人数,是一个多大的数字!迅疾发展的交通,因为高铁一家独大,高速拥堵不堪,原本的多项选择,反而变得没了选择。

唐代张九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是无奈也是欣慰,到今天知者甚众。唐代是我国桂花普遍种植的时期。张九龄写桂花的诗,同样意境高远!“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这样的文字,写的是花,抒发的是情怀。一辈子顺风顺水,到晚年却被贬谪,远离权力中心。得意失意,不过皇帝一句话,却是人生一辈子的意想不到。香草美人的传统与桂花的高洁品德融合到一起,谁是花谁是人,不重要!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桂花的花期很长。淡淡浓浓再淡淡的桂花香,弥漫在整座城市,陪伴我们约一个月。

此刻,坐在电脑前码字。楼下的桂树还稳稳地不露一朵花蕾。因为是学区房,孩子们的喧闹声,不断传了上来。这是最美的声音,是秋天里勃然的生机。

何必“秋风秋雨愁杀人”,且将秋日当春朝,不是更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04

标签:美文   信息   秋天   香气   秋分   山海经   时令   气息   春天   招摇   花粉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