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想到呢?巴黎奥运会上那个扔掉球拍、躺地痛哭的“中国网坛一姐”郑钦文。
仅仅过了不到一年,就因为她打输了一场比赛,成了全网争议的焦点。
赢球时“女王陛下”的欢呼有多热烈,输球时“昙花一现”的嘲讽就有多刺耳。
而郑钦文如今的处境,也表明了当时李娜说的真是没错。
巴黎奥运的女单决赛,郑钦文像开了挂。
面对世界第一斯瓦泰克,她硬是把对手拖进决胜盘,又在关键分上连救两个赛点。
解说员喊破音的那句“这就是中国力量!”,让14亿人热血沸腾。
更绝的是,她为了保住女单金牌,还退出了混双的比赛,可以说这次女单的胜利时硬生生从混双赛场“杀”回来。
搭档张之臻的临时救场,王欣瑜的替补登场,正当所有人以为她只是过来走个过场时,他们也拿为国拼下了一枚银牌。
央视的镜头扫过观众席时,满屏的“中国红”直接把热搜顶爆。
如果郑钦文能一直拿出巴黎奥运会夺冠的势头,那么她绝对能成为下一个李娜。
但现实却给了所有人一记耳光。
WTA罗马站半决赛,她手握两个发球胜盘局,却硬生生被高芙抢了回去。
两人在经历了3个多小时的激战后,郑钦文总比分以1-2的比分惜败给了高芙,遗憾止步于罗马赛的四强。
但如果你仔细看比赛细节,会发现真相远比输赢更加的复杂。
面对高芙,郑钦文已经四次在抢七局落败了,这种心理阴影在决胜盘 5-3 领先时彻底失控。
决胜盘5-3时,郑钦文发球局连续两次失误;抢七局里,她本有机会直接终结比赛,却鬼使神差地送出制胜分,最终在抢七局中失掉了比赛。
不过让人心疼的是郑钦文的伤势,比赛时郑钦文的右肘护具就格外刺眼。
这个从澳网就开始困扰她的伤病,在这场激战中彻底爆发。
据说,因为受伤郑钦文最拿手的的一发成功率比以往低了不少,就连平时最擅长的“火箭发球”都失去了准头。
但能把时间这么长、消耗体力这么大的比赛带伤坚持打完,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不过,这场失利也让我们看到她的进步。
去年罗马站,她0-2完败给高芙;而今年的她不仅将比赛拖入决胜盘,还在0-6落后时连救 4 个赛点。
这种“输得悲壮”的姿态,也赢得了很多的掌声,不过伴随而来的也有很多对她的骂声。
这种“赢球吹上天,输球踩下地”的魔幻场景,在体育圈早就不是新鲜事了。
而在奖金丰厚的网球项目上,就更加明显了,网球在体育界堪称是“吸金怪兽”。
2024年福布斯女运动员收入榜前十中,网球选手就占了七席,郑钦文更是以2060万美元年收入排名第四。
这单场的奖金就相当于孙颖莎打半年的乒乓球。
这种商业价值实在是太悬殊了,也难怪会让她从巴黎夺冠那一刻起就被架上了神坛。
不过这一输球,倒是又把郑钦文推到了水深火热之中,而李娜当时的一句话,倒是成了郑钦文的“护身符”。
“我会很严肃地批评那些说球员昙花一现的人。”
李娜的这句话不正是目前郑钦文所遇到的困局吗。
郑钦文的奥运冠军是实打实的打下来的,输赢也是赛场上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其实真的没必要因为一场比赛就否定她的全部努力。
而且之前大坂直美、斯瓦泰克这些大满贯专业户,也都经历过翻车啊,之后不也都越来越强了吗?
郑钦文才22岁,却要承受必须立刻统治网坛的魔咒,这是不是对她来说太苛刻了呢?
还总有人拿郑钦文和李娜相比较,可两个人两人的成长路线是截然不同的。
李娜的伟大在于能破冰。
2011 年法网夺冠时,她用 29 岁的高龄打破亚洲选手在大满贯赛场的魔咒,用 15 年职业生涯证明了中国选手的单打实力,让世界看到中国网球的可能性。
而郑钦文的突破在于传承。
她受益于更完善的青训体系和国际化训练,17 岁就进入职业化轨道,发球时速比李娜快20公里。
而李娜退役后,中国女网直接陷入了长达十年的沉寂,直到郑钦文在的出现才打破了僵局。
所以面对这种局面,让公众对郑钦文的期待近乎苛刻,只有必须赢,必须一直赢,否则就是辜负了中国网球希望的称号。
不过人民日报的发的一篇文力挺了郑钦文,也表示会对郑钦文未来的赛事很有信心,这排面也不是谁都能有的。
或许我们可以给郑钦文一点时间,毕竟能打出在巴黎奥运会那样的成绩,未来肯定也是不会差的。
当郑钦文拖着疲惫的身躯离开罗马赛场时,看台上突然响起整齐的掌声。
这掌声里有遗憾,有鼓励,更有对一个 22 岁女孩的包容。
更新时间:2025-05-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