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队2小时上菜6分钟?顶流餐饮再陷预制菜风波,3亿中产天塌了

不懂就问,今天是什么塌房年吗?内娱的明星一个比一个塌的快、塌的狠,甚至还牵扯上顶流明星的瓜,可谁能想到,比内娱更疯狂的塌房竟在餐饮业。

想必大家都了解了西贝预制菜事件,闹得鸡飞狗跳的,就连央媒都下场点名了这件事,可谁知就在这时,餐饮行业的另一顶流也出现了预制菜问题,消费者都懵了,难道自己排队两个小时也要吃的,竟然全是预制菜?所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预制菜到底该不该推崇?

效率的“潜规则”

在曾经的餐饮江湖里,太二酸菜鱼绝对是个特立独行的存在,它不是靠菜品本身有多么惊为天人的独创,而是凭着一套精心编排的“规则体系”,硬生生把自己打造成了餐饮界的一个异类,一个让无数年轻人心甘情愿排队打卡的潮流符号。

这家餐厅的规矩多得有点离谱,超过四个人恕不接待,想拼个桌或者加个座?门都没有,菜的辣度是出厂设置,概不修改,就连那碗白米饭,都要掏五块钱单买,它甚至还放出豪言,说自家的酸菜才是主角,风头盖过了鱼肉本身。

这种反常规的操作,在当时看来简直是天才般的营销,它精准地抓住了年轻人追求个性和新奇的心理,用一种近乎“傲娇”的姿态,成功给自己贴上了“有性格”、“很酷”的标签。

店铺里充斥着二次元文化元素,IP形象设计得又萌又拽,再加上时不时搞出的“澡堂”、“发廊”主题快闪店,太二迅速构建起一道品牌护城河,这套规则体系不仅没赶走客人,反而带来了惊人的翻台率,甚至一度超越了以服务卷出天际的海底捞,市值也曾冲向百亿大关。

太二的核心卖点之一,是那句掷地有声的承诺“活鱼现杀”,这四个字给了消费者极大的品质想象空间,也支撑起了它远高于同行的价格,可现实呢?

有媒体和顾客较真去掐了表,发现从下单到招牌酸菜鱼上桌,最快的一次仅仅用了6分钟,甚至有食客吐槽,自己点的三道菜,7分钟之内就全部上齐了。

这个速度快得让人起疑,活鱼从捞起到宰杀、切片、烹饪,再到端上餐桌,一系列流程怎么可能在几分钟内完成?唯一的解释就是,太二也用上了预制菜,那么那些所谓的“个性化”,比如坚持不调整辣度,现在看来更像是为了迁就标准化的出品流程。

当一切口味都固定时,后厨的操作无疑会被极限简化,但还有很多消费者不愿相信,他们相信太二真的做到了“活鱼现杀”,但这些信任在现实面前却是那样的不堪一击。

最终的谜底是由一些行业内部人士和前员工揭开的,太二成功的基石,是一个高效运转的中央厨房模式,在那里,鱼片、酸菜等核心食材早就被预先处理好,然后打包配送到全国各地的门店,门店厨房里上演的并非热火朝天的烹饪,而更像是一场精准的“加热”表演。

这套系统是支撑太二规模化扩张、保证出餐速度和翻台率的利器,消费者以为自己是在为一份独具匠心的“个性”买单,实际上支付的却是工业化流水线带来的效率溢价,这种价值上的严重错位,正是信任崩塌的真正根源。

当消费者不再陪你“玩游戏”

任何营销手段都有保鲜期,曾经让太二引以为傲的那套“规则”,在外部环境和内部吸引力衰减的双重夹击下,正迅速从品牌资产沦为沉重的负债。

大环境变了,当下的消费趋势越来越趋于理性,大家开始捂紧口袋,仔细盘算每一分钱的价值,在这样的背景下,太二动辄上百元一份的酸菜鱼就显得格外刺眼。

人们开始环顾四周,发现市场上三四十块钱一份的酸菜鱼比比皆是,味道上似乎也并没有被太二拉开碾压性的差距,曾经愿意为“个性”和“潮流”支付的溢价,现在看来性价比极低。

与此同时品牌自身的新鲜感也在快速消退,那些二次元、高冷的标签,在被反复消费后,已经很难再激起消费者的好奇心,当最初那股凑热闹的劲头过去,人们的注意力自然回归到食物本身。

这时候菜品份量少得可怜(一份鱼只有十来片)、鱼肉品质下降(口感发柴、容易碎裂)等问题就变得愈发无法容忍,门口曾经的长队不见了,社交媒体上的风评也开始逆转。

而那场关于“预制菜”的舆论风暴,也瞬间引爆了消费者长期以来积压的“价不配位”的不满情绪,其实人们并非完全不能接受预制菜,大家真正反感的是那种被欺骗的感觉,你明明用的是预制产品,却打着“活鱼现杀”的旗号,收取着现做菜品的价格,还不肯明确告知。

一场“去太二化”的自救

面对营收下滑、市值缩水和一年内关闭多达65家门店的残酷现实,太二终于被迫走上了一条“去太二化”的自救之路,它开始亲手打破自己曾经立下的所有规矩,试图用一种近乎“低头”的姿态,重新赢回市场。

那些曾经被奉为圭臬的“铁律”逐一瓦解,四人以上不接待的限制取消了,现在还允许拼桌,顽固的固定辣度也松了口,不仅推出了不辣的选项,还能根据顾客要求进行调整,至于曾经被太二嗤之以鼻的外卖服务,如今也全面开放。

产品线不再固守酸菜鱼这一亩三分地,开始向鲜鸡、鲜牛肉等品类延伸,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价格也做出了妥协,人均消费已经从高位降至69元左右,甚至在一些门店出现了低于40元的客单价,连营销口号都悄悄地从强调“酸菜比鱼好吃”,变成了突出“够鲜活”。

但更彻底的还是形象上的重塑,店铺的装修风格开始“去二次元化”,转向更为主流和常规的餐饮设计,品牌甚至计划通过打造明厨亮灶的方式,向消费者展示所谓的“鲜活”制作过程,以此来重建破碎的信任。

品牌的成功或许可以有捷径,但商业世界里最好的捷径永远是回归常识,这个常识就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并为他们提供货真价实的产品与服务,毕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信息来源: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4

标签:美食   中产   风波   餐饮   小时   消费者   品牌   酸菜   酸菜鱼   溢价   现实   规则   块钱   鱼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