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雨
上海陆家嘴的高楼上,几家银行的灯光总是亮到深夜,办公室里,项目经理李伟正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名单发呆,他所在的银行刚刚公布了助贷合作机构名单,十九家机构中大部分是互联网巨头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
这个季度对他来说特别难熬,监管新规十月就要实施,整个部门已经连轴转了三个多月,就在上周,他们终于敲定了最终的合作名单。
让人意外的是,名单里突然少了三家长期合作的公司,取而代之的是几家规模较小但合规性更强的平台,李伟清楚,这是因为总行提高了合作门槛,要求所有合作机构必须通过新的合规审核“这次是动真格的了,”他在部门会议上听到行长这么说,“不符合要求的,再大的平台也不能合作。”
变化不仅仅发生在李伟所在的银行,在全国范围内,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梳理自己的助贷业务,南京银行最新公布的名单里只有十五家合作机构,而去年这个数字是二十二家。
渤海银行的情况也类似,他们的合作名单从之前的二十家缩减到十四家,这些名单有个共同点:蚂蚁、腾讯、京东等巨头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依然在列,但不少中小型助贷平台已经消失不见。
这场变革的源头要追溯到今年四月,当时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新规,要求银行必须对助贷业务实行名单制管理,新规给了银行半年缓冲期,眼看着十月 临近,各家银行都加快了步伐。
银行的日子不好过,助贷平台更是如此,在北京中关村的一栋写字楼里,一家中型助贷平台的创始人张总正在为融资发愁,因为最近银行合作门槛提高了很多,业务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他说,“投资人现在最常问的就是:你们上了几家银行的白名单?”
这种情况不止发生在一家平台,行业内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至少有二十家助贷平台因为达不到银行要求而被迫转型或关闭。
存活下来的平台也不得不调整业务模式,有的开始侧重技术输出,有的转向为银行提供客户筛选服务,而不是直接参与贷款业务。
对于消费者来说,这些变化也在悄然发生,小王最近发现,自己在某平台上的借款利率比去年低了零点五个百分点,他以为是平台搞活动,后来才知道是因为监管要求明示综合资金成本,现在各个平台都把利率、服务费写得明明白白。
专家指出,这场变革才刚刚开始,金融行业研究员赵明认为,助贷行业正在经历洗牌,未来可能会形成两级分化:一边是大型科技公司旗下的金融平台,另一边是专注特定领域的中小型机构。
银行会更倾向于与头部平台合作,因为这些平台风控能力强、客户质量高,但同时,监管也要求银行不能过度依赖外部机构,必须建立自己的风控能力。
这种情况让不少中小银行感到压力,某城商行网贷部负责人透露,他们正在加紧招聘科技人才,以前太多依赖助贷平台的风控模型和客户资源,现在要补课了,计划在年底前将自主风控的比例提高到百分之六十。
随着十月临近,银行的合规步伐越来越快,最新加入名单披露行列的是浙江农商行和厦门国际银行,他们的合作名单都在十家左右,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名单都不约而同地包含了度小满、小米消金等持牌金融机构。
行业专家预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银行公布合作名单,这场由监管新规引发的行业变革,正在重塑互联网贷款市场的格局,对于银行和助贷平台来说,适应新规则只是第一步,如何在合规的前提下找到新的增长点,才是更大的挑战。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