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援助俄罗斯,英国制裁中国实体,不到24小时,中方果断下通牒

前言

一边是英国商贸大臣在北京谈合作,嘴上说的全是好话;一边是伦敦总部发制裁通告,直接把中企拉黑

昨天还在签贸易合作备忘录,今天就拿莫须有的罪名制裁中国企业,英国这招"前脚握手、后脚捅刀"的把戏,真是连最基本的面子都不要了。

一边要合作一边捅刀子,英国政府这是想干啥?中方又是如何回应的?

编辑:CY

当面一套,背后一套

说起来,这场闹剧的开头还挺温馨。9月10日,英国新任商贸大臣彼得·凯尔带着一脸诚意飞到北京,嘴上说的全是要跟中国改善关系的漂亮话。

这位大臣在接受采访时那个兴奋劲,简直像个刚拿到心仪玩具的孩子:"中国很值得合作,我们想跟中国改善关系。"说得多好听啊,连中英双方都签了两份正式文件。

一份是"中英WTO联合工作组备忘录",另一份是"中英贸易救济合作备忘录"。中方那边也给足了面子,不仅答应扩大自英进口,还鼓励中国企业去英国投资

凯尔当时高兴得不得了,还说英国首相都在计划来中国看看呢。谁能想到,这温情脉脉的合作画面,48小时后就变成了一出荒诞剧9月12日,伦敦那边突然发了个制裁通告。

3家中国企业被直接拉进黑名单,理由是"可能"向俄罗斯提供了关键设备。注意这个"可能"两个字,没证据,没调查,就是"可能"。冻结资产、限制贸易,一套流程走得比发新闻稿还快。

这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前一天还在北京握手言和,后一天就在伦敦背后捅刀,这变脸速度连川剧都自愧不如。更荒唐的是,英方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懒得编。

什么叫"可能"提供设备?什么叫"推测"有问题?按这个逻辑,是不是哪天英国"可能"觉得谁不顺眼,就能随便制裁了?这哪是什么国际制裁,分明就是耍流氓

左手画圆,右手画方

英国为什么要玩这套"既要又要"的把戏?说白了,还不是被夹在中间左右为难从现实角度看,跟中国合作是英国经济复苏的必选项

脱欧之后,英国经济一直在低位徘徊,通胀高企、增长乏力,政府急需找到新的增长点。中国这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对英国来说就像个巨大的金矿。

英国贸易大臣道格拉斯·亚历山大都公开感叹,英国在过去几年里跟中国没有任何合作往来,连部长级会面都没有。人家其他欧洲国家、美国都知道跟中国做生意,就英国傻站在一边

这话说得多直白,翻译过来就是:我们错过了太多赚钱的机会。但另一方面,英国又不敢完全无视美国老大哥的眼色。作为美国在欧洲的重要盟友,英国在对华政策上一直唯美国马首是瞻。

现在美国搞什么"对华战略竞争",要求盟友一起对中国施压,英国哪敢不听话?更要命的是,英国国内还有一帮保守派势力在那里煽风点火。

这些人思维陈旧,总担心中国强大了会影响英国的国际地位,对中英合作持谨慎态度斯塔默政府为了保住选票,不得不考虑这部分人的意见。于是就出现了这种精神分裂的奇葩操作。

一方面派大臣来中国求合作,拿合同、要订单,恨不得把中国当成救命稻草;另一方面又要在制裁问题上表态,向美国和国内保守派证明自己还是听话的

这就是典型的"左手画圆,右手画方"——看起来很忙,其实是在自相矛盾问题是,这种投机取巧的小聪明,在国际关系中根本行不通。

合作需要诚意,制裁体现对抗,两者本来就是水火不容英国以为自己能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实际上是两头不讨好

这次不一样了

面对英国的这招"变脸术",中方的反应堪称教科书级别不到24小时,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就发出了措辞严厉的声明。注意这个时间:不到24小时

这个速度本身就说明了问题——中方早就做好了应对准备。声明里的措辞更是一针见血:"英方有关制裁是没有国际法依据的单边主义行径。"什么叫"单边主义行径"?

说得直白点,就是你说了不算,国际法不是你家开的。"损害中国企业正当权益",这话更有分量。中方明确表态:我们的企业是清白的,你的指控站不住脚。

最关键的是那句敦促英方纠正错误这不是建议,不是抗议,而是通牒——必须改,没得商量。更重要的是,中方还亮出了法律武器

2022年生效的《反外国制裁法》,就是为应对这种无理制裁而准备的。这部法律赋予中国政府对外国个人、组织实施对等反制的权力。冻结资产、限制业务、阻断供应链,一整套工具箱随时可以启用。

这不是空话,而是实实在在的政策选项过去,西方制裁通常是单向的:我制裁、你承受、你申诉。现在,中国正在改变这套游戏规则:你制裁,我反制;你推测,我驳回;你试探,我立刻亮牌

这种变化不只是态度问题,而是实力和战略自信的体现。英国大概没想到,中方这次的反应会如此迅速而坚决24小时的反应时间,传递出的信号非常明确:我们不再被动等待,而是主动出击

这种变化的背后,是中国综合实力的提升,更是外交理念的根本转变过去我们讲"韬光养晦",现在我们要"奋发有为"。不是我们变得好战了,而是我们不再忍气吞声

有理有据有节,但绝不退让——这就是新时代中国外交的鲜明特色。

游戏规则要变了

这场不到24小时的较量,意义远超一次外交抗议。它标志着国际关系正在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过去几十年,国际制裁基本上是西方国家的专利

他们想制裁谁就制裁谁,想找什么理由就找什么理由,反正有话语权。被制裁的国家通常只能抗议几句,然后默默承受,最多找找外交途径缓解。

这种单向的、不对等的制裁模式,本质上是一种霸权行为但现在,这套玩法正在失效。中国的快速反击,向国际社会证明了一个道理:制裁可以是双向的

你有制裁法,我有反制裁法;你有经济武器,我也有对等手段。这种平衡的建立,对国际秩序具有深远意义它告诉所有国家:制裁不再是零成本的政治工具。

想要动用制裁大棒,就得准备承担相应的代价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也反映了国际力量对比的根本性变化。二战后建立的国际体系,主要是由西方主导的。

那时候,西方掌握着经济、技术、军事的绝对优势,制定规则、执行规则都是他们说了算。但随着新兴经济体的崛起,特别是中国的快速发展,这种单极格局正在被打破。

多极化不是一个抽象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现实在这种新的格局下,任何想要继续玩"我制定规则,你必须遵守"游戏的国家,都将面临现实的冲击

英国这次就是一个典型例子。他们以为还能像过去那样,一边从中国获取经济利益,一边在政治上对中国施压。结果发现,这套两面下注的策略已经行不通了。

未来的国际关系,将更多地基于平等对话和相互尊重。不是因为大家突然变得文明了,而是因为力量对比的变化,让任何一方都无法单方面强加意志

这对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实际上是件好事。当然,这个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还会有更多的摩擦和较量。但有一点已经很清楚:单边主义没有出路,对话合作才是正道。

结语

这场不到24小时的较量,说白了就是两种玩法的碰撞。过去是"我制裁、你忍着",现在变成了"你敢动、我就反"。老实说,谁想继续玩那套既要又要的把戏,恐怕都得掂量掂量后果。

时代变了,规则也得跟着变面对英国这种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做法,你觉得中国是该继续给机会,还是直接硬碰硬?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8

标签:财经   通牒   俄罗斯   英国   中方   果断   中国   实体   小时   大臣   英方   国际   美国   伦敦   对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