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韩国人搞垮了瑞士的百年投行

瑞士信贷暴雷,三天内1200亿美元资金出逃,股价一周内暴跌70%,最终于2023年3月被收购。

它和瑞士银行可是瑞士的台柱子,成立于1856年,最初通过铁路融资发家。

为什么突然崩了?

只能说,不作不死

事情得从2020年开始说起,当时瑞信被曝用客户的存款,为对冲基金—阿奇戈斯资本的高风险交易输血,导致55亿美元巨亏。

说到阿奇戈斯资本,就得先说他的创始人,

一个韩裔美国人,比尔·黄

光听名字就很暴力,人生经历也同样富有传奇色彩,发过财、违过法、破过产,果然比尔注定被杀死。

在1990年,黄正式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加入了朱利安·罗伯逊创立的老虎基金,拜师学艺;

朱利安在华尔街还是很出名的,号称“对冲基金教父”,教了一大堆成功的徒弟,还组了个投资帝国,人送外号“小虎队”,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唱歌的。

2000年科技泡沫的时候,朱利安做空纳斯达克,被市场逼空,导致基金亏损19%,投资者大量赎回,最终基金清盘。

黄算是完全继承了衣钵,连结局都一样,甚至胜于蓝。

十年磨一剑,学艺到2001年,黄自立门户,成立老虎亚洲基金;一直干到2012年,不知道是不是没赚到钱,还是以前就经常干,只是没被发现,黄因为内幕交易和操纵港股市场,被罚款4400万美元,以及禁止在香港从事证券交易;

一年后转型家族办公室,成立了阿奇戈斯资本。

投资风格是高杠杆 + 重仓科技与媒体股

然后通过一种叫“总收益互换”的衍生品合约来放大收益,也就是以极低的保证金向投行借钱投资,隐蔽性强、风险极高。

具体操作就是黄找瑞信借了一大笔钱去炒股,但是不想用自己的名义买股票,怕被监管查到。

于是和瑞信私下签了个协议,

让投行帮他买股票,不管盈亏,投行都收取高额手续费,但是亏了钱,黄需要赔给投行来增加保证金。

现在这年头钱不好赚,瑞信一看能躺赚,不仅大方给钱,还额外提供服务,帮它分散到多家投行(如高盛、大摩)押注来隐藏风险,

但是有个问题,每家投行只能看到自己账户的头寸,根本不知道实际总仓位,也就是说后面黄不管玩多大,投行们根本不知道。

2021年初,阿奇戈斯持仓市值超1000亿美元,但自己的本金才100亿美元,

杠杆率超过10倍

结果就在同一年,遇上了中概股退市风暴和重仓的媒体股(维亚康姆CBS)暴跌,阿奇戈斯一下亏损超200亿美元,创对冲基金史上最大爆仓纪录。

比尔.黄就此落幕。

瑞信也巨亏55亿美元,这成为了压垮这家百年投行的第一块多米诺骨牌。

接下来瑞信继续暴雷。

还是同一年,又曝出格林希尔资本诈骗案。

事件经过是瑞信旗下基金向格林希尔提供了超100亿美元融资,用于供应链金融项目。

但格林因财务造假、创始人违规将贷款用于个人投资,最终导致资金链断裂而破产,瑞信被迫冻结相关基金,

不仅自己损失30亿美元,投资者也血本无归。

这运气也是没谁了,估计瑞信自己都纳闷,玩了100多年鹰,结果好巧不巧,一年倒了两次血霉,最后被鹰玩死了。

在此之前,还发生了莫桑比克国债丑闻(2013-2014),虽然时间比较早,但它是瑞信第一次风险被公开,给客户留下了心理阴影,而且投资者打官司持续了10年,以至于后面一有风吹草动,就赶紧跑路。

当时瑞信协助莫桑比克政府,秘密发行总额超20亿美元的“金枪鱼债券”,本来资金是用于渔业开发,但实际却被贪污和拿去买军火。不如叫“金枪债券”更合适。

2019年曝光后,瑞信被罚款超25亿美元,中东、亚洲富豪客户开始系统性跑路。

致命转折发生在2023年3月,

当时硅谷银行因挤兑倒闭,引发了全球对银行流动性的恐慌。瑞信股价暴跌到历史低点,市场传言急需注入新的资金。

结果

最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公开拒绝注资,

这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投资人一看自己人都不管了,我们也不能当傻子,都纷纷拿钱跑路。

一天跑了420亿美元,

每秒最高处理800笔交易。72小时内流失资金占瑞信总负债的17%。

瑞士央行被迫提供540亿美元紧急贷款,但依然崩了一脸。

最后为阻止危机进一步蔓延,瑞士政府联合瑞银以30亿瑞士法郎(约32亿美元)收购瑞信,相当于给市值打了6折。

167年历史的瑞信彻底终结

这场流动性挤兑证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年银行的信用可能比社交媒体热搜更脆弱。

正如巴菲特所说,建立声誉需要20年,而毁掉它只需5分钟。

流出来的钱去了哪里?

最多的就是美国国债和黄金,大概是60%,估计是怕了,还是保命最重要。

根据《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暴雷当月,美国国债被净买入1208亿美元,刷新了从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单月的最高纪录。其中,欧洲占了约483亿美元,与瑞信外逃资金(1200亿美元)的40%高度吻合。

第二个就是瑞士银行,占30%,毕竟是它和瑞士政府收购了瑞信,品质还是有保障的。

剩下的10%,其中4%是存银行,现金为王,另外6%就是不怕死的,继续想赚高收益,具体的就是BVI信托与新加坡家族办公室,以及加密货币。至于细节,有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普通人该怎么面对暴雷风险?

我们虽然没有这样的资源,但是可以聊聊P2P暴雷,它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而且很多普通人都参与了,迷信权威机构,贪图稳定的高收益,最后血本无归。

中国第一家P2P平台是拍拍贷,于2007年成立,

作为当年的幸存者,现在也还活着,只不过在2020年,改名为信也科技集团,但拍拍贷作为核心产品保留了下来,当然也只剩下品牌壳了,内核早就变了。

它当时模仿的是,美国在2006年开创的Prosper模式,

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直接通过在线平台撮合借贷双方,再根据你的信用评分,去决定你的贷款额度,没有资金池运作,受美国SEC监管。其实和现在的网贷差不多。

当时平台数量很少,不到10家,一年也才成交数亿元,整个行业属于三无区域,无监管、无门槛、无规则。

真正爆发是在2013-2015年

互联网金融出现在了政府报告中,有了国家的背书,大量资本开始涌入。平台数量开始猛增,2015年达到了5000余家,累计成交额突破1万亿,投资者超500万人。

最典型的代表应该就是e租宝,

它在2014年2月上线,一上线就在央视进行广告轰炸,“我们主打A2P模式,有着国资背景,每年收益8%-14.6%,现在做活动,限量发售,手慢无”,反正就是王婆卖瓜。

大爷大妈们一看,这还得了,不仅收益高,还是国家品牌,那不得跑步进场。

这里说一下A2P模式(融资租赁债权转让),

比如某公司A(使用方)需要一套设备生产,但是没钱买;于是找融资租赁公司B(出租方),说要租一套设备,并提出了需求;接着B公司去找设备供应商C(卖方)根据需求定做一套,然后出租给A公司使用,A公司按合同约定分期支付B公司租金。

合同就是所谓的融资租赁债权。

e租宝从B公司那里购买这些债权,拆分成小份额,降低投资门槛,卖给个人投资者,承诺固定收益;B公司提前回笼资金,继续开展新业务。

其本质就是一场庞氏骗局,

通过伪造债权合同、打造资金池借新还旧,并利用央视广告、国资背景包装,打造“我是有证的好人”假象,吸引超过90万投资者参与,非法吸收了598亿元,最终造成损失约380亿元。

e租宝暴雷成了行业的转折点

P2P平台新增数量开始锐减,到了2019—2020年,政策强监管,最高法明确P2P是非法集资,平台实控人要受到刑事责任。存量平台一下从5000家减到3家(仅剩下陆金服、拍拍贷等转型机构);

2021年《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条例》出台,不准任何人做P2P相关业务,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P2P事件打破了普通投资者对专业机构的幻想,我们需要明白稳定的高息理财是不存在的。

真正的安全

在于构建投资组合分散风险

第一步建立应急资金库(覆盖3—6个月的消费),可以将钱存入货币基金,比如余额宝;

第二步配置保险很重要,比如30万保额的重疾险和百万医疗险,避免因生病而一夜返贫。

第三步买入一定比例的股票和债券,对普通人来说以基金的形式最合适,比如定投宽基指数沪深300,长期来看它们是对抗通胀和增值的最好资产。

随着年龄的增长,去动态调整组合,股票配置比例用(100-年龄)%法则,比如30岁,采用股7债3让资产增值,50岁以后,可能就是股4债6使资产保值。

第四步,如果想要在投资组合之外额外配置房地产,可以选择房地产信托基金(REITs),相当于无房产收租金,投资门槛低,而且流动性好,分红率大概是4%-8%。

第五步,买入3%左右的黄金ETF对冲黑天鹅风险,当然现在黄金看不懂。

结语:

真正的风险不是市场波动,而是对风险的无知与轻视,分散就是对无知的保护。

在这个黑天鹅频发的时代,我们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个先到,也没有能力预测风险,我们要做的就是构建自己的避风港。

全文完,如果喜欢,可以点个赞。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9

标签:瑞士   莫桑比克   格林   韩国人   投资者   收益   资本   资金   风险   美元   基金   财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