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水里也能看清!国产“深水灵眸(浑水探测者1号)”发布,有效解决高水位管道检测难题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张郗郡

11月14日至16日,第二十七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在深圳举行。作为展会的重要组成部分,2025环境水务产业科技博览会以“科创赋能 智水未来”为核心,深度聚焦水务数字化、生态化、国际化发展,现已成为推动环境水务产业升级的关键平台。

11月15日,深圳环水集团光明区环境水务公司与深圳前海运通水务有限公司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联合举办了其自研的全新排水管网检测设备——“深水灵眸(浑水探测者1号)”新品发布会,众多水务领域资深专家与企业代表齐聚现场,在此见证高水位管道检测技术的突破。

发布会伊始,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唐建新、深圳环水集团光明区环境水务公司总经理刘小东等行业专家介绍了行业的痛点与机遇,并剖析了高水位、浑水环境下管道检测的技术瓶颈与市场刚需,从而肯定了“深水灵眸(浑水探测者1号)”的行业价值与市场前景。

谈及研发初衷,运通水务产品技术负责人唐毅龙介绍:“2019年,我在项目现场做调研时看到工人为了检测一段不到100米的满水主干管,花了整整2天时间进行封堵、倒排、降水,成本超过3万元。”如果遇到管道埋深大、管径大的情况,检测成本还要增加,更有一部分进出厂主干管、过河管、过路管完全不具备降水条件。“所以,从那时起,我们就立志要打造一款‘无需降水、直接检测’的设备。”唐毅龙说。

这场始于现实痛点的技术攻坚,一走就是6年。从2019年启动研发,到2022年“多声呐体系及水下智能机器人的满水管道检测技术”荣获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科学技术特等奖,再到2024年在珠三角6个城市完成574段管涵实地验证——6年间,团队迭代了5代机器人,更换3套传感器方案,最终打磨出这款“直面行业症结”的产品。

发布会现场,唐毅龙用三个数字概括了产品核心——1大技术突破、2大工况适配、6大应用场景。在技术方面,“深水灵眸(浑水探测者1号)”搭载了高清云台相机、双摄摄像头、断面声呐与前视声呐,构建了一套完整的水下感知系统;管道声呐与前视声呐作为核心传感器,配合行业首创的满水管道多声呐综合检测方法,能让设备实现在浑水环境中对12种管道缺陷的精准识别。“传统视觉看不见,传统声呐看不清”的技术困境,就此得到了重要突破。

同时,通过创新的0浮力设计,“深水灵眸(浑水探测者1号)”实现了一键切换检测模式与设备姿态,既可作为水下“潜艇”搭载声呐作业,又能变身为水上“快艇”配合摄像头工作,大幅提升检测效率与适应性。

在应用场景方面,经严格测试,“深水灵眸(浑水探测者1号)”凭借小巧体型、强大传感器与灵活运动能力,已广泛应用于管网、暗涵、河道、泵站、水库、湖泊六大场景,实现缺陷检测、地形测绘、淤积检测、排口溯源等功能的“一机多用”,为水务行业提供前所未有的全域检测解决方案。

发布会后举办的专家交流分享中,行业专家与核心技术团队围绕产品亮点、拓展场景与迭代方向进行了深入探讨。多位专家指出,深水灵眸的问世不仅解决了高水位管道检测的技术瓶颈,更将推动水务管理从“被动应对”向“主动预防”转变,为智慧水务建设提供关键技术支持。

“水务人的使命就是‘守护城市水管网’,深水灵眸的问世,能够让未来的城市排水管网检测更高效、更经济,也希望能通过这款‘6年磨一剑’的产品,为全球城市水务提供‘中国经验’。”运通水务负责人向记者表示。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8

标签:科技   水位   深水   管道   难题   水务   深圳   环境   技术   行业   管网   水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