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达100公里!首个国产喷气背包亮相浙大,成功解锁低空新未来

文 | 锐观经纬

编辑 | 锐观经纬

背着一个看似普通的背包,轻轻蹬腿就能离地数米,像 “钢铁侠” 一样在天空自由翱翔,这不是科幻电影里的特效场景,而是浙江大学开放日现场真实上演的画面。

这款100%中国制造的喷气式飞行背包,不仅让围观者惊呼连连,更在网络上收获数百万点赞。

让无数人开始畅想:低空飞行的时代真的要来了?中国在个人飞行器领域的这次突破,究竟藏着怎样的硬核实力与未来可能?

浙大紫金港校区的开放日当天,一款黑白相间的背包突然成为全场焦点,机械系统与试飞工程师焦博静背上这个31公斤的 “大家伙”,展开双臂轻轻一蹬,整个人稳稳悬停在离地 2 米多的半空。

随后灵巧转身,划出一道流畅弧线后平稳降落,发动机的轰鸣伴着人群的惊呼声、快门声此起彼伏,大学生们忍不住欢呼,称他是中国版 “钢铁侠”。

这段精彩演示的视频传到网上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调侃 “以后通勤是不是能直接飞着走”,也有人感叹 “小时候铁臂阿童木的飞行梦,现在真的照进现实了”。

这款让大家疯狂心动的飞行背包,来自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JetRob团队,从头到脚都是纯正的 “中国造”。

所有零件完全实现国产化,彻底摆脱了对进口技术的依赖,这一点在个人飞行器领域尤为难得。

要知道此前这类技术一直被少数国家垄断,背包主体用碳纤维材料打造,重量控制在31公斤,穿戴方式和普通双肩包没区别,上手特别容易。

动力系统更是亮眼,五台涡喷发动机分工明确,双手各操控两台,背部承载一台,协同发力才能实现稳定飞行,这种五机联动的设计,既保证了动力输出,也提升了飞行过程中的灵活性。

作为一款硬核科技产品,它的性能数据同样让人眼前一亮,最高时速能冲到100公里,飞行高度上限达到1500米,杭州地区的实测中,稳定悬停、灵活转向都不在话下。

不过受限于燃料容量,目前持续飞行时间大概3-5分钟,但即便如此,跨越河流、沟壑这类复杂地形障碍还是绰绰有余。

让人意外的是它的操作门槛,完全不像大家想象中那样需要复杂培训,焦博静说 “会骑自行车就能学,三五天就能掌握”,这一下就拉近了高科技与普通人的距离,让更多人看到了实现飞行梦的可能。

安全性方面,研发团队早就考虑得十分周全,发动机产生的热气会向外侧快速喷射,既不会灼伤使用者,也看不到明显火焰,不用担心飞行中出现意外烫伤的情况。

在正式亮相前,这款装备已经经过上百次系留飞行测试,还有成千上万次模拟试验,稳定性和安全性都经过了充分验证。

焦博静自己也坦言 “现在还不敢飞太高”,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反而让大家对这项技术更有信心,毕竟真正靠谱的科技,从来都是一步一个脚印打磨出来的。

这款飞行背包能从实验室走到大众面前,背后是JetRob团队多年的坚守与付出,核心成员焦博静有着二十多年固定翼无人机研发经验,光是专注载人飞行器研究就有六七年时间。

团队花了3-4年打磨技术,又用2年时间做飞行测试,从最初只能离地几秒的简陋原型,一步步迭代成如今能稳定飞行的成熟装备。

再加上焦博静的妻子一直是他最坚实的后盾,经常跟着一起参展,负责测试和保障工作。

看着丈夫飞行时,眼神里满是骄傲,直言 “他在我眼里就是英雄”,夫妻俩还憧憬着等儿子再大一点,要实现 “全家空中飞行” 的梦想,这份科研路上的温情,也让硬核科技多了几分温度。

除了浙大开放日,这款飞行背包此前还亮相过杭州国际博览中心举办的国际智能机器人与系统大会(IROS 2025),当时的飞行视频就已经引发过广泛关注。

现在它已经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化试点,进入小批量生产阶段,现阶段主要瞄准应急救援、特种作业这些场景。比

如在山区、峡谷这类复杂地形中快速输送人员或物资,或者替代人力完成高危环境下的作业,能大大提升工作效率,减少安全风险。

对于未来,团队的规划更是让人充满期待,他们打算把飞行背包和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合,研发自动控制系统,实现 “自动驾驶飞行”。

到时候使用者不用手动操作,只要 “坐” 上去就能安全飞行,操作门槛会进一步降低。

长远来看,儿童专用飞行器也在考虑范围内,同时会优化训练体系,让更多人有机会体验飞行的快乐。

续航能力和速度控制也会持续升级,未来不仅能用于短途通勤、旅游观光,还能探索更多低空经济领域的应用场景。

浙大开放日的这场飞行演示,其实也是一堂生动的科普课,数百名中学生、家长和师生现场围观,焦博静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把 “数学物理是工程学基础”“敢于想象、不怕失败” 的科学理念传递给青少年。

招生办的老师说,这样的活动就是想让大家明白,科学不是书本上枯燥的公式,而是能真正改变世界的有趣探索。

看着孩子们眼里闪烁的好奇光芒,就能知道这种近距离接触尖端科技的机会,会在他们心里埋下科学探索的种子。

这款国产飞行背包的成功,不光是一件科技产品的问世,更标志着中国在个人飞行器领域实现了关键性突破,打破了少数国家的垄断。

从最初的几秒离地到如今的稳定飞行,从单一发动机到五机协同动力,JetRob团队用三年时间证明了中国工程师 “自立自强、勇攀高峰” 的科研精神,也彰显了国家对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持续投入。

这背后是无数次的试验与调整,是对每一个细节的极致追求,更是对科幻梦想的执着坚守。

现在回头看,低空经济的风口正在慢慢打开,政策也在逐步放开,或许用不了多久,早晚高峰的城市上空,真的会出现一道道呼啸而过的飞行身影。

到那时,人们通勤不再受堵车困扰,旅游观光能换个视角俯瞰美景,应急救援能更快抵达现场。

这款国产喷气背包的亮相,解锁了低空飞行的新可能,也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技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的潜力。

它告诉我们,只要敢于创新、勇于坚持,那些曾经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场景,终有一天会变成触手可及的现实,未来已来,低空飞行的时代,我们拭目以待。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低空   时速   背包   浙大   解锁   未来   飞行器   中国   团队   浙江大学   场景   技术   领域   稳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