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弘扬太湖县悠久、深厚的茶叶种植历史和茶文化,7月26日上午,太湖县委史志研究室联合县科学技术协会,在县茶文化展示体验中心共同举办2025年第二期史志钩沉文化沙龙,县文联原副主席、一级主任科员曹杰友应邀参加活动并担任主讲人,全县茶产业从业者、地方文史名人等20余人报名参加。
会上,主讲人曹杰友围绕中国茶叶的栽培史、称呼与主要产茶区,太湖县产茶历史追溯,南阳谷尖恢复畅想与天华谷尖名称由来、创制经历三方面进行认真讲授、精彩介绍,为大家带来一堂生动形象、通俗易懂的太湖“千年茶乡”历史变迁、文化滋养课。太湖县产茶历史可追溯至茶圣陆羽的《茶经》中的“八之出”、唐代乡贡进士王敷所著《茶酒论》等文献。后经工艺改进、技术革新,太湖目前茶叶种植面积接近14万亩,规模位居全市第二位,有“天华谷尖”“天华云雾”“天华红”等茶品牌,产量、产值也逐年提高。在宋代鼎盛时期,太湖场位列淮南路西路设立的十三山场之首,茶叶交易量及市场价格屡创新高。经过千年的发展、传承,全县现有涉茶地名100多处,茶馆、义茶亭50多处。
明清时期,产于太湖县的“南阳谷尖”茶曾被朝廷列入户部贡品,后因其制作工艺失传,一度陷入产量锐减、无人问津的困境。直至1985年,太湖县主动向当时省茶叶专家陈椽教授写信,诚邀来太试制名茶。后经集智攻关、反复研制,形似谷的新茶于次年春季成功创制,并易名为“天华谷尖”。1986年,太湖名人、俗称“茶篓子”的赵朴初品“天华谷尖”茶后盛赞有加,现场挥毫赋《咏天华谷尖茶》诗,并多次宣传、推介故乡茶。
通过现场聆听授课、交流发言,大家对太湖县的茶叶种植历史及茶文化有了深刻的认识、精准的把握,对太湖县“千年茶乡”的文化认同、历史认同、情感认同更加强烈、更加坚定,并纷纷表示将继续参与、推动这一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传承和保护工作,积极为“文化名县”“千年茶乡”的建设倾注心血。下一步,太湖县委史志研究室将聚焦茶文化建设短板弱项,加强同县内外文史专家的联系、互动,以实际行动推动《太湖茶叶志》等早日问世,赋能太湖县茶产业及农产品质量走在前、作表率。
更新时间:2025-07-2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