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概况
漫山的映山红裹着湿润的雾气,风过竹林,沙沙作响,带着红土的质朴气息,掠过 “黄洋界保卫战旧址” 的石碑。这座赣湘边界的山峦,承载着厚重的革命往事,又被自然赋予灵秀的韵致。山间蜿蜒的溪流,仿佛将往昔的峥嵘岁月,都化作了绵长悠远的絮语。
目
录
A
城市概况
City Overview
B
历史文化
History and Culture
D
经济发展
Economic Development
JING GANG SHAN
1
PART 1
城市概况
井冈山的名字,最早见于宋代,因山间 “井冈溪” 而得名,而真正让它载入史册的,是 1927 年的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那年 10 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井冈山,在茅坪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点燃了 “工农武装割据” 的星星之火。
三湾改编确立了 “党指挥枪” 的原则,古田会议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建设基础,黄洋界保卫战以 “不足一个营打退两个团” 的战绩,写下了革命史上的奇迹,凭着 “革命理想高于天” 的信念,在红土上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1929 年,红军主力转战赣南闽西,但井冈山的火种并未熄灭,当地群众冒着生命危险保护革命伤员,保存革命文物,让 “井冈山精神” 代代相传。
JING GANG SHAN
2
PART 2
历史文化
赤色沃土下深埋着星火燎原的信仰火种,蜿蜒山道间至今回荡着革命者的铿锵誓言;云雾翻涌的苍翠林海,将流云织成诗行写在天际,漫山杜鹃以血色与绯色泼洒成画。这座被信仰浇灌、被山水拥簇的 “革命摇篮”,恰似时光长河里的智者,以赤色丰碑镌刻永恒,以绿意盎然诉说新生,以人间烟火传递温情。
红色文化
井冈山是 “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鲜活的 “课堂”。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是核心地标,2024 年接待游客超 600 万人次。
馆内的 “沉浸式剧场” 每天上演《井冈山》情景剧,重现 “三湾改编”“黄洋界保卫战” 的场景,让观众仿佛穿越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红军挑粮小道” 则是体验式研学的路线。每年 4 月,井冈山会举办 “井冈山精神宣讲月” 活动,革命后代、老党员会走进学校、社区,讲述亲身经历的革命故事;“七一” 建党节时,来自全国各地的党员会在 “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 敬献花篮,面对党旗重温入党誓词,红色的信仰在红土上愈发坚定。
生态文化
井冈山的生态,藏着四季的诗意。春日里,从 3 月到 5 月,漫山的杜鹃次第开放,大井、茨坪、黄洋界的杜鹃花海,红的、粉的、白的、紫的,将山峦织成彩色的锦缎,2024 年 “井冈山杜鹃花节” 期间,单大井景区就接待游客超 80 万人次。
夏日的井冈山是避暑胜地,平均气温 23℃,龙潭瀑布边的竹林里满是清凉,游客们坐在竹凳上,听溪水潺潺,看云雾缭绕;秋日的井冈山,枫叶红了,银杏黄了,五指峰下的稻田一片金黄,像是给红土铺上了一层地毯;冬日若逢瑞雪,山间银装素裹,苍绿与白雪相映,如水墨丹青。
而井冈山的云海,更是一绝。清晨站在黄洋界哨口,云层在山谷间积聚,像海浪般翻涌,峰峦如孤岛般点缀其间,阳光穿透云层时,会洒下 “耶稣光”,恍若仙境。2024 年,井冈山 “云海景观” 入选 “中国最美自然景观”,吸引了数十万摄影爱好者前来打卡。
客家文化
客家山歌是井冈山的 “乡音”——“井冈山高水又长,客家妹子采茶忙,采得春茶换军粮,支援红军打胜仗”,歌声清亮婉转,唱的是客家人与红军的鱼水情深。每逢春节、中秋,客家村落里会举办 “山歌会”,男女老少聚在一起对唱,锣鼓声、歌声传遍山间。
客家美食更是井冈山的 “味觉记忆”。红军菜(学名 “紫背天葵”)是当年红军的充饥菜,如今成了餐桌上的绿色佳肴,清炒后入口微苦,回味甘甜;客家酿豆腐将豆腐挖空,填入猪肉、香菇馅,蒸熟后鲜香味美,是客家宴席的必备菜;还有艾米果,将艾草切碎和入米粉,包上咸菜、腊肉馅,蒸熟后满是艾草的清香,是春日的限定美味。在茨坪的客家餐馆里,点上一桌客家菜,配一壶客家米酒,听着邻桌的客家话,满是乡愁的温暖。
JING GANG SHAN
3
PART 3
经济发展
在井冈红土之上,革命火种淬炼的精神图腾与苍翠林海孕育的生态长卷交相辉映,这座浸润着信仰之光的圣地,以 "红色文旅领航、生态产业富民、客家特色添彩" 为笔,在新时代绘就经济发展的壮美长卷。在这里,革命初心化作发展动能,绿水青山凝结成民生福祉,文化生态瑰宝正绽放出璀璨的时代光芒。
红色文旅>>>
以红色研学、革命旧址体验为核心,井冈山构建 “景区 + 研学 + 文创” 全链条文旅体系。2024 年,全市红色文旅接待游客超 1200 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 118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22% 和 26%。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全年营收突破 3.5 亿元,其 “沉浸式情景剧 + 红色研学” 模式吸引青少年团队 800 余批次,带动周边民宿、餐饮业态增收 45%;串联黄洋界、茅坪旧址、红军挑粮小道的 “红色旅游专线” 年运营里程超 15 万公里,配套开发的 “红军文创包”(含纪念徽章、革命故事手账)年销售额达 6800 万元,“八角楼灯光” 主题数字藏品上线首月销量突破 10 万份,让红色记忆成为可感知、可消费的经济载体。
JING GANG SHAN
客家产业>>
围绕生态旅游与绿色农产品,井冈山打造 “生态 + 产业” 富民链条。2024 年,生态产业总产值突破 28 亿元,带动 1.2 万户农户增收。生态旅游领域,“井冈山杜鹃花节” 单届接待游客超 150 万人次,营收突破 8.2 亿元;龙潭瀑布、五指峰等生态景区升级观景设施与民宿集群,全年接待休闲游客超 400 万人次,营收达 12.5 亿元。绿色农业领域,培育 “井冈山红军菜”“有机茶” 等地理标志产品,其中红军菜种植面积达 8000 亩,年产鲜菜 1.2 万吨,开发的脱水红军菜、即食野菜包年销售额超 1.8 亿元;有机茶种植面积 2.3 万亩,年产优质茶叶 3000 吨,“井冈山云雾茶” 通过欧盟有机认证,年出口额超 2000 万美元,带动 3000 余户茶农户均年增收 2.1 万元。
客家产业>>>
将客家美食、手工技艺转化为产业优势,井冈山培育 “小而精” 的客家特色集群。2024 年,客家特色产业产值突破 15 亿元,同比增长 19%。客家美食加工领域,18 家规模化企业年产酿豆腐、艾米果、客家米酒等产品 2.5 万吨,开发的 “速冻酿豆腐”“真空艾米果” 通过电商渠道销往全国,2024 年线上销售额达 3.2 亿元,其中 “井冈山客家酿豆腐” 单品年产值超 4.8 亿元;客家手作与文创领域,整合客家竹编、山歌文化,建成手作工坊 56 家,开发竹编器具、客家纹样饰品等产品 80 余种,年销售额达 2.3 亿元,户均年增收 1.5 万元,实现 “文化传承” 与 “民生增收” 双向共赢。
更新时间:2025-09-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