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段荡气回肠的历史,一个个刻骨铭心的名字,见证了宝岛台湾与祖国大陆不可分割的血脉联系。
1662年2月1日,荷兰殖民者在郑成功军队面前低下了头。1945年10月25日,台北中山堂,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沦陷五十年的台湾,重回祖国怀抱。

历史的长卷记录了一次次收复台湾的壮举,也铭刻了无数英雄的光辉事迹。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向世界昭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

01 郑成功收复台湾,驱逐荷兰殖民者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台湾,对台湾人民进行了长达38年的殖民统治与掠夺。台湾人民灾难深重,盼望祖国收复台湾。
1661年4月,郑成功率领大军从金门料逻湾扬帆出发,凌波越海去收复台湾。
郑成功部队抵达台湾后,立即包围了军事据点赤嵌城(今台南),与荷兰殖民军展开了激战。
“冰坚可渡,天意有在”,郑成功在澎湖遭遇暴风时果断决定强渡海峡。他的果敢决策为收复台湾赢得了宝贵战机。

郑成功斩钉截铁地对荷兰来使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今余即来索,则地当归我。” 这是郑成功正告荷兰殖民者的庄严誓词,也是他 “十年始克复先基” 的意愿。
经过9个月的围攻,荷兰人弹尽粮绝,最后不得不挂白旗投降,派人送出了投降书。1662年2月1日,举行了受降仪式。这一天,荷兰侵略者在中国人民面前低下了头。

02 台湾光复,回归祖国怀抱
1895年,一纸《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台湾。从甲午战败到台湾光复,从武装抗日到文化反日,长达半世纪的岁月里,无数台湾仁人志士用坚持与牺牲昭告世界 “誓不臣倭” 。
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守卫 “自己是中国人” 的身份认同。
抗日志士丘逢甲写下“四百万人同一哭”的血泪诗行。史学家连横对儿嘱托“光复台湾即其时也,汝其勉之!”抗日名将李友邦喊出“保卫祖国,收复台湾”。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战区台湾省受降典礼在台北举行,日本在台50年殖民统治彻底结束。全台狂欢庆祝回归祖国。
爱国志士林献堂道出了 “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的喜悦:“光复后已觉有可爱护的国家、可尽忠的民族”。

03 隐蔽战线的无声英雄
1950年6月10日,吴石、朱枫、陈宝仓、聂曦等四人在台北马场町刑场就义。吴石在牢房留下 “台湾必归” 的血书,触动了大家心弦。
吴石已经是国民党高官、生活富足,但他选择了冒险跟着中国共产党干革命。“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这是隐蔽战线上英雄们真实的抉择。
刘光典烈士的故事尤为感人。他原本生活优渥, “座上有嘉宾,家中有贤妻,膝下有儿女,手中有黄金”,但他毅然加入了共产党,执行秘密任务。
身份暴露后,他在台湾深山老林中坚持斗争了3年多,直至被捕牺牲。
朱枫被捕后吞金自尽以死明志,吴石在狱中受尽酷刑仍不屈服,陈宝仓在法庭上沉稳而立,聂曦就义前大义凛然[citation:8]。这些英雄们的坚贞不屈,与叛徒的变节形成了鲜明对比。

04 台湾同胞的抗日壮举
日本殖民统治台湾的50年间,台湾先烈牺牲了65万人。在日据时期,台湾同胞从未停止反抗。
郑约因不满日本殖民统治,参加反日爱国的“台湾文化协会”。1930年,他在台湾街头进行反日演讲,控诉日本工厂残酷压榨台湾人血汗,被日本警察通缉而逃亡大陆。
回大陆后,他改名郑约,号抱一,意指抱定台湾一定会回到祖国的怀抱,国家必将统一的信念。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郑约与挚友等潜入鼓浪屿向日本领事馆投掷炸弹。当年,谢真夫人把炸弹藏在年糕下放入竹篮中,故意等到开船的汽笛再次响起,大家才匆匆去检票,得以过关,可谓惊险。
抗战时期,有超过5万台湾同胞毅然回到祖国参加抗日。郑约于1942年加入台湾义勇队。1944年,任台湾义勇队闽南通讯处主任(中校军衔)。
为掌握日伪军在厦兵力、营地分布情况,他曾两次乘夜冒死偷渡厦门潜入敌占区搜集情报。
郑约的儿子郑坚(原名郑鸿池)也在1945年初,18岁时随父参加了台湾义勇队。郑坚后来成为全国台联第一届、第二届副会长兼秘书长。
去年,98岁的郑坚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句话:“我这个抗战老兵还等着听到祖国统一的一声春雷!”

去年,一位98岁的抗战老兵郑坚在弥留之际留下最后一句话:“我这个抗战老兵还等着听到祖国统一的一声春雷!”
他的一生见证了台胞同仇敌忾抗日、渴望回到祖国怀抱的缩影。
时光流逝,精神永存。吴石将军就义前留下的“台湾必归”血书,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对未来的预言。
故土当归,山河必合——这是历史的回响,也是时代的必然。
更新时间:2025-10-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