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面,绝对是食物界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撕开包装、倒入碗里、冲入热水……最快 3 分钟,你就能饱餐一顿。
而且这玩意还有种魔力,一段时间不吃,再想起来就会馋的不行。
但即使如此,对咱中国人来说,泡面始终是垃圾食品,偶尔才会吃一次。
不过在饮食文化上与中国总起争端韩国,却恰恰相反,泡面可是思密达们的宝贝。
根据韩国农林畜产食品部与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数据,每个韩国人,一年平均要吃掉80袋泡面,相当于五天吃一顿。
因此韩国泡面产业非常发达,诞生了农心、三养之类的巨头,并风靡全球。
哪怕是咱们中国,即使双方关系再紧张,也对韩国泡面需求极其热烈。
目前中国的进口泡面市场中,韩国泡面份额越50%,排位第一,同时中国也是韩国最大的泡面进口国,一年进口4万吨。
而要说到韩国最受欢迎的泡面品牌,农心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韩国农水产食品流通公社的数据(2022年)显示,农心以49.5%的比例占据了韩国方便面市场的第一位。农心旗下的辛拉面,更是韩国的国民级食品,在全球其他100多个国家有着极高人气。
所以这期视频,我们就以农心的品牌故事为主,顺带讲解下三养,带大家了解泡面,是如何成为韩国美食标签的。
01
许多人第一次接触农心的辛拉面,大概会认为,“辛”字是形容面的辛辣口味。
其实除此之外,它还代表创始人辛春浩的姓氏。
“拉面王”辛春浩和农心的发家史,也正是韩国近半个世纪国运的缩影,背后藏着太多太多有意思的故事。
说到这,再顺便科普个小知识。
拉面在中日韩三个国家代表的东西并不相同。
中国的拉面更多指制面的工艺,理论上面团拉出来的都叫拉面,典型如遍布全国的兰州拉面。
日本的拉面,则是用机器压制而成的面条,汤底浓厚和配菜丰富。
韩国的拉面,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简单粗暴的理解成泡面就行了。
所以视频里接下来提到的拉面,非特殊说明,等同泡面。
韩国人爱吃泡面,其实是受日本人影响。
话说二战之后,韩国满目疮痍,特别是50年代被朝鲜胖揍一顿后,更加的穷困潦倒。
社会饥饿问题非常严重,甚至要排队去买美军厨余或潲水做的剩饭粥。
韩国三养食品的全仲润看到这个现象非常痛心,下定决心一定要解决人们的饥饿问题。
1959年,全仲润访问日本,第一次尝到了方便面,认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饥饿问题的食品,回国自研无果后,他向政府借款5万美元,从日本购入了全套的泡面生产技术和设备。
1963年,韩国第一款泡面,三养拉面问世。
然而,韩国人并不买账,因为朝鲜半岛不适合种小麦,老百姓习惯以米饭为主食,无法接受正餐吃泡面。
但傲娇的韩国人没坚持几年,就被美国人干妥协了。
众所周知,韩国受美国扶持,一切都要听美国爸爸的话,包括粮食援助。
上世纪50年代,美国的小麦储备过剩。
为了消化库存,美国从1956年起就大量向韩国援助面粉,并试图改变韩国人的饮食结构,让他们多吃汉堡和面包。
但受制于韩国饮食传统,一直推行不顺。
直到60年代,韩国婴儿潮来袭,人口大幅增长,大米严重短缺。韩国政府不得不听美国人的话,实行「混粉食鼓励运动」,其中的粉食,指的就是面粉制品。
当时虽说鼓励吃面食,但执行起来却带有强制,比如每周两次实行“无米”日,禁止餐馆提供米饭,甚至还检查学生的饭盒。
同时韩国政府积极宣传大米有害,吃多了会影响智力,面食才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标配等愚民言论。
在此背景下,做泡面的三养也抓住机会,多加辣椒粉以适应韩国人口味,并配合政府,大力发起「拉面是第二大米饭」的广告宣传。
强有力的政策驱动和洗脑下,韩国人不得不吃起了面食。但西方的汉堡、面包啥的实在不合胃口。反而三养调整口味后的廉价泡面,成为了人们的新选择。
三养的销量也因此实现了爆发式增长,1966年,卖出240万份,到了1969年就卖到1500万份。
市场教育完成后,不少其它韩国财阀看上了泡面这门生意。
从1965年开始,市场上陆续出现了很多新面孔:比如丰年拉面、新韩拉面、阿里郎拉面、快乐拉面、星星拉面和乐天拉面(农心)等。
但三养作为韩国泡面行业的第一人,早已在老百姓心中成为泡面的代名词,占据超80%的市场份额,其他品牌很难挑战它的地位。
唯有农心,是个例外。
02
经过这么长的铺垫,主角终于登场了。
不过韩国财阀之间关系是在太复杂,讲农心之前,还得简单讲下乐天集团。
就是2017年,因萨德事件受到中国人集体抵制的那个乐天集团,韩国五大知名财阀集团之一。
乐天集团的创始人叫做辛格浩,他出生于韩国,但基本算是个日本人,他娶了日本妻子,还改了日本名字,在日本做口香糖起家,曾经是日本十大财阀之一。
1958年,辛格浩出资,让小自己两岁的弟弟辛哲浩,在韩国成立乐天株式会社,但弟弟伪造文件试图霸占公司。辛格浩发现后,心狠手辣的把弟弟送进了监狱。
然后他又找到自己的二弟辛春浩,请求帮忙打理乐天。
二弟比较老实,能力也很强,在他的管理下,食品零售成为乐天集团最赚钱的一块业务。
当时的情况大家可以这么理解。
辛格浩待在日本享受生活,遥控二弟辛春浩打理乐天韩国业务。
就这样维持到1967年,日韩关系缓和,战后的韩国也变成了投资的热土。辛格浩决定回到韩国,亲手复制他在日本的商业版图。
话说彼时的韩国总统朴正熙,正在推行“政府+财团”的经济发展模式,辛格浩回到韩国,就相当于为祖国投资的爱国商人,事业前途一片大好,数不清的机遇摆在面前。
但他毕竟在日本待久了,想要在韩国开辟事业,离不开二弟辛春浩的帮助。
结果呢,辛春浩不愿意追随哥哥了,他想自己做泡面。
原因就是前面提到的,政府鼓励食用面食,三养崛起,泡面市场迎来史无前例的大风口。
辛春浩把自己的想法告诉辛格浩后,引发了他强烈的反对,他觉得二弟脑子进水了,做什么不好非要做破泡面。
哥哥不支持,辛春浩决定自己干。
1965年,他利用乐天的食品工厂,成立了自己的乐天食品工业公司,推出“乐天拉面”与三养竞争。还成立“拉面研究所”,专门研制口味配方。
不过三养名声实在太大,乐天被老百姓当做山寨货,根本卖不动。
辛春浩只好另辟蹊径,从口味上做突破。
他发现,三养用的日本技术,鸡汤打底,即使加了辣椒粉,味道还是偏淡。对吃惯了泡菜的韩国人而言,并非最佳选项。
1970年,辛春浩研发的“牛肉拉面”和“炸酱拉面”上市。丰富复合的口味突然打开了韩国人的味蕾,成为韩国众多泡面品牌中,少有能和三养对抗的之一。
1971年,辛春浩全身心投入到泡面事业中,他不分昼夜的待在工厂研发新产品。
然而不久后,哥哥愤怒的找上了他。
因为同一时间,辛格浩的事业越做越庞大,背靠韩国政府,盖起了韩国第一座五星级酒店迈入地产行业,并继续向百货、物流、石化等行业发展。急需能力出众的二弟帮忙打理日益庞大的集团。
但他万万没想到,二弟竟然不听他的话,真去做泡面生意了,而且越做越大。
他狠狠斥责了二弟的背叛,并禁止二弟使用“乐天”商标和工厂。
1978年,辛春浩只好把泡面业务独立出来,改名“农心”继续发展。
他们兄弟俩也因此彻底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多年之后辛春浩甚至连父亲和哥哥的葬礼都没有参加。
03
回到故事主线,农心这个名字,起的很有水平,字面意思“农民的心”,深受韩国人喜欢。
之所以这么说,要和当时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
70年代后期的韩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农民一批批的进城务工。
可彼时的韩国,劳动法被漠视。工人不但要忍受恶劣危险的生产环境,还被迫“自愿”加班,周平均工作高达53小时,甚至连续通宵加班,要服用一种叫“定时”的防瞌睡药片。
但即使如此,工资也只勉强够维生,还要忍受城里人的歧视。
于是,农心就针对农民工群体,推出加量不加价的泡面,再结合品牌名称,营造同情尊重农民的品牌人设,很快吸引了农民工群体的广泛支持。
进入80年代,农心产量愈发供不应求,在京畿道南段的安城建了新工厂扩产。
为了纪念工厂的建成,也带有点向工人致敬的意思,农心在1983年推出了一款名为安城汤面的新款泡面。
新品以咸味为基调,使用豆酱调味,类似韩式大酱汤的味道。
这可不得了,非常的对味,直击韩国消费者的痛点。
它真正实现了用泡面代替米饭,成为正餐的一种,而且泡面汤单独倒出来又能变成例汤,实现一举两得的效果。
辛春浩意识到这是个爆品后,不断更新口味,疯狂打广告。
广告语翻译成中文,大致意思是:“非常适合我的口味,农心安城汤面”
类似于飞鹤奶粉的那句: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
一系列措施下,安城汤面横扫一切竞争对手,农心也在一年半后,市场份额飙升到 40.4% 之高。
但这还不够,要说农心最成功的产品,还得1986年上市的辛拉面。
自安城拉面成爆款后,农心就找到了流量密码,即一定要做复合韩国人口味和饮食习惯的产品。
于是他们加码辣度,辛春浩亲自带队研发,前后经历了200多次的试验,做出这一款石锅辣牛肉拉面,考虑到韩国人泡面拌米饭的习惯,还特调了韩式浓汤的底味,延续“拉面汤替代例汤”的理念。
一开始员工试吃觉得太辣,市场可能无法接受,但辛春浩缺对自己的产品充满信心,一锤定音取名“辛拉面”,一是展现自己的姓氏,二是表达“辛辣”之意。
然而辛春浩失算了,辛拉面上市之后,销量很一般。
就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韩国政府意外送上了泼天的流量。
话说当年韩国正在举办汉城亚运会,时任总统金斗焕,为了向外界展示韩国惊人的发展速度,他提出了一句口号:“让老外来见识一下我们韩国人的热辣(厉害)吧!”
一时间,辣成了韩餐的标志性味道,而辛拉面作为亚运会官方拉面供应商,也正好赶上了这股“辛辣”韩流。
两年后,韩国迎来汉城奥运会,农心再次当选赞助商。高频率出现在纸媒和电视屏幕上,洗脑每一个韩国人,销量一路狂飙,一年中增长六倍。
而且奥运会的赞助,让外国人认识到了这个品牌,辛拉面也顺着韩流走出韩国,火到全球。
更绝的是,1989年韩国爆发了泡面行业危机,阴差阳错的成就了农心在韩国泡面领域的绝对霸主。
事情是这样的,当年汉城地方检察厅收到一份匿名举报信,信中揭露了韩国泡面行业包括三养在内,多个厂商大规模使用工业牛油制作面饼的信息。
这件事引发了韩国社会广泛关注,相关部门调查后发现,韩国几乎全部泡面厂商都受到波及。
唯独农心是个例外,只有农心,从最初就老老实实使用棕榈油。
自此,三养遭到人们抵制,农心成大赢家,稳坐韩国泡面之王宝座。
农心火到什么程度呢,给大家举个例子。
数据显示,农心旗下仅辛拉面一款大单品,在1991年韩国市场份额干到第一后,至今连续34年从未被超越。
截止2023年,辛拉面已销售到10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泡面市场无可争议的现象级产品。
此外,农心还非常擅长营销。
2019年,韩国电影《寄生虫》大火,片中的富人家用农心的炸酱方便面和乌冬方便面一起烹煮的吃法,掀起了一股泡面新风潮。拉动了农心集团当年20%的销售额。
次年,《寄生虫》获得奥斯卡大奖,电影里的吃法火到了国外。甚至《纽约时报》还举办了一场泡面品鉴会,而获得冠军的“终极美食”就是辛拉面。
看不懂,真的看不懂,泡面竟然能成终极美食。
04
故事的最后,再说个反常识的。
别看韩国就那么点大,但泡面产业高度发达,崛起了多个行业巨头。
哪怕农心一家独大,竞争对手也在细分赛道做的风生水起。
当地排名第二的品牌叫做不倒翁(Ottogi),份额约26%,成立于1967年,特点是产品线多样化,在芝士面和海鲜面上遥遥领先。
排名第三的是三养,当年工业牛油事件对三养打击很大,很长时间没能恢复起来。一直到2012年,三养火鸡面上市,才算翻身。
三养火鸡面的受欢迎程度不用多说了吧,以绝对优势领先友商,根本没有对手,去年在中国整体销量超过 2.57 亿份。
甚至卖饮料的日本养乐多韩国分公司,也在80年代闯入泡面行业。旗下品牌八道的炸酱面和拌面比较出色,其中有款拌面开发灵感来源于朝鲜冷面,主打冷吃,目前牢牢占据凉拌面赛道的老大位置。
总体来说,韩国泡面品牌众多,各有特色,在各自擅长的品类疯狂生长,而且很会营销,出海做的非常棒。
对于同样品牌众多的中国泡面来说,如何从韩国市场中学习,将泡面做出差异做出创新走向全球?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参考资料:
深氪新消费:一年进口4万吨,中国人为何疯狂爱上韩国泡面?
Foodaily:同样是泡面,韩国如何独揽900亿市场?
砺石商业评论:这家方便面巨头,是如何风靡全球的?| 案例
烩志:泡面在韩国是怎么发展成主食的,韩国嗦面史第二部
更新时间:2025-07-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