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科技公司开始将科学家的祖国标签为"敌对国家",那么科学家该怎么办?清华天才姚顺宇给出了他的答案。面对他任职的Anthropic公司将咱中国列为敌对国家的行为,在个人前途与国家道义之间,他选择了国家道义,直接放弃原公司的职位,选择离职来表达自己的不满。
先说政策背景。9月5日,Anthropic公司在官网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全面停止向中国资本控股公司及其子公司提供Claude服务,对外直接用上了“敌对国家”这一表述。
这并不是普通的商业决策,而是美国科技企业在技术封锁上的又一轮升级。过去几年,美国对咱中国的科技限制持续加码。
今年1月,Anthropic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迪就在一篇公开文章中,大肆渲染中国AI发展对美国的“威胁”,呼吁强化芯片出口限制。
而在9月的AI峰会上,他再次强调芯片主导权是美国对中国的“唯一优势”,要求全行业“严防死守”。
这些举动背后,是美国AI企业在技术、标准、资本多维度上对咱中国的全面防范。不仅限制技术出口,还通过资本和服务切断,试图让中国科技企业“自绝后路”。但现实真的像他们想象的那样吗?
美国科技企业的极端政策,其实已经开始反噬自身。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核心人才的流失。
9月19日,年仅27岁的清华学者姚顺宇,公开宣布因反对Anthropic“敌对国家”政策而离职。10天后,他加盟谷歌DeepMind,继续投身AI前沿研究。
姚顺宇并非个例。据权威媒体报道,Anthropic公司内部,华裔研究员占比高达15%,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不少人对公司“标签化”政策感到被孤立,已经产生离职念头。有匿名员工对《华南早报》透露,其他美国大厂也有类似氛围。美国科技公司把中国当成“假想敌”,最终会失去全球最活跃的青年科技力量,这才是最真实的风险。
美国在全球AI人才中占比约33%,咱中国已经达到22.4%(2025年国际金融论坛统计),全球AI人才缺口还在迅速加大。
在这种背景下,谁能吸引更多顶尖人才,谁才能在AI产业链上拥有话语权。政策“高墙”筑得越高,人才外流的速度反而越快。
Anthropic的“断供”并没有让咱中国AI企业措手不及。相反,国产AI的创新速度让人惊喜。就在9月5日Anthropic发布禁令当天,“六小龙”之一的Kimi火速升级K2-0905模型,兼容性和编程能力远超以往。
智谱AI则为原Claude用户提供“一键搬家”,GLM-4.5套餐价格仅为Claude的七分之一。商汤科技的“日日新SenseNova”直接赠送5000万Tokens体验包,让用户无缝切换。
两周后,AWS迅速上线阿里巴巴Qwen3系列和DeepSeek V3.1,让中国AI模型首次大规模进入国际云服务平台。这说明咱中国AI生态早已具备自主替代、快速响应的能力。
过去一年,咱中国AI企业持续加大基础模型研发投入,国产算力芯片、AI算法和行业应用全面开花。AI人才的归属感和创新热情远超以往。美国的“断供”政策其实在倒逼中国AI生态加速自主创新。
美国科技公司不断强化技术壁垒,想要“保住”自己的领先优势。但现实情况是,全球AI市场和技术发展早已不再是单一国家能主导的格局。AI模型、数据、算法的交流和合作,对科技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把中国简单划为“敌对国家”,对美国企业来说真的有利吗?从Anthropic这次的核心人才流失,到中国AI生态的快速突围,事实已经给出了答案。
技术创新需要包容和多元,科技企业如果长期沉迷于对抗和排斥,只会损失更多的全球资源。
AI产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从姚顺宇的选择可以看出,归属感和创新空间比工资和头衔更重要。美国科技企业如果只会设置障碍、不信任外籍员工,未来只会越来越难吸引顶尖科学家。
数据显示,到2030年全球AI人才缺口可能会翻倍。谁能创造更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谁就能把握AI时代的主动权。这不光是技术路线的比拼,更是企业文化和战略视野的较量。
有些人认为,美国企业和中国全面“脱钩”就能实现绝对安全。但现实中,AI开发需要全球资源的开放流通,完全封锁只会带来效率低下和创新停滞。技术本身没有国界,全球AI发展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复杂网络。
美国对华技术“围墙”越筑越高,已经开始影响自身创新体系。从半导体到云计算,从算法到数据,美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正在因为政策极化而被削弱。一些美国企业的高管也公开反思,过度政治化损害了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可持续发展。
姚顺宇的离职事件,表面上是个人选择,实际上反映了一个更深层的行业趋势。科学家对公平、自由、尊重的追求,是全球科技界的共识。只有真正尊重专业人才、尊重知识创新,企业才能持续走在行业前列。
美国科技企业应该认真反思,封锁和排斥带来的长远后果,而不是一味地追求短期的政治安全感。咱中国的AI生态在开放和创新中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全球人才愿意参与其中。
从Anthropic的“敌对国家”政策,到清华AI天才的愤然离职,这一系列事件说明,全球科技竞争的核心,早已从硬件、算法转向了人才和理念的较量。
美国的强硬措施并不能阻止咱中国AI的创新步伐,反而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更大范围的合作和人才流动。
科技无国界,创新需要包容,姚顺宇的选择,是给所有科技企业和人才管理者提的一个醒。谁能留住世界顶尖人才,谁才能成为AI时代的真正赢家。
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有更多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
参考资料:
不满美国AI公司“反华言论”,中国学者跳槽
2025-10-09 13:44·环球时报
更新时间:2025-10-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