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嚣张了!又一香港老字号翻车?港女怒吼:丢光香港人脸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编辑:X

香港最大的槽点,莫过于“服务态度”了。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香港服务态度”的关键词,映入眼帘的都是在吐槽自己的奇葩经历。

最近,香港一家连续多年获得米其林必比登推介的网红餐厅,因为一次顾客投诉,直接从“美食天堂”的神坛跌落,成了全网热议的焦点。

事情起因很简单——三个内地游客在这家店吃云吞时,竟然吃出了创口贴。店员不仅不道歉,还推搡辱骂顾客,甚至当着警察的面拒绝认错。

故事起于香港一家叫“华姐清汤腩”的老店。内地三位姑娘在此吃云吞面,却吃出一枚用过的创可贴。

这本已是食品安全的重罪,但店家接下来的表演,才真正让人作呕。

店员不仅没有丝毫歉意,反而出言不逊,推搡辱骂,嘴里不干不净地夹杂着“扑街仔”、“内陆人多事”之类的侮辱。即便警察到场,他们也照样一副“我没错,你们少管”的强硬姿态。

这件事,就像一块巨石猛砸平静的湖面,激起的涟漪远远超过一家小店的生死。它不只是一次糟糕透顶的消费体验,更扒开了一些香港老字号深藏的三重致命伤。

做餐饮,最根本的是什么?是口味?是名气?都不是。是干净,是卫生,是食客把肠胃健康交给你时,你别辜负这份最基本的托付。

一块来路不明、可能沾着血污的创可贴,竟出现在精心熬制的汤头里,这无异于一次对顾客信任的背叛。它击碎的不是一碗云吞面,而是整间餐厅立足的根本。

所谓“老字号”,这三个字的分量,全赖经年累月的信任感堆砌起来。人们相信,一家能开几十年的店,必然在品质和卫生上有所坚持。然而,“华姐清汤腩”事后的处理方式,等于是在这道信任的裂痕上,狠狠又踩了一脚。

那份姗姗来迟、挂在脸书上的道歉声明,更像一场毫无诚意的公关作秀。受害的顾客根本没收到任何直接联系和道歉,店家甚至心虚地关了评论区,堵死所有沟通的可能。

所谓“销毁全部云吞原料”,在当晚照常营业、汤底都没换的事实面前,显得无比虚伪。

这种掩耳盗铃,耗掉的不仅是自家招牌,更是公众对“米其林推荐”、乃至香港餐饮整体的信任。一旦信任的基石坍塌,再好的味道,也成了空中楼阁,摇摇欲坠。

如果说食品安全是最低底线,那么尊重就是最起码的体面。这次事件中,比创可贴更让人恶心的,是店家对顾客的态度。

从后厨员工看热闹的哄笑,到店员“别耽误做生意”的冷漠驱赶,再到夹杂地域歧视的粤语脏话,整个流程走下来,店家传递的信息清楚刺耳:一个外地游客,不配在这里获得平等的尊重。顾客的不满是“多事”,顾客的维权是“搞事”。

这种傲慢并非孤例。另一家大名鼎鼎的“九记牛腩”,也屡次因为服务态度问题霸榜热搜。TVB演员进店拍摄美食视频,被老板粗暴阻拦并报警。普通食客因没拿点菜单,被斥责“无脑”。外国博主点餐被频频打断,菜品上错也无人理睬。

更有趣的是,这种“无差别攻击”有时连本地人也不放过。有香港市民分享,在餐厅里只是追问一句菜品,便招来服务员“我也想发达”的嘲讽式回怼。

这背后,是一种畸形的服务生态。或许是香港铺租太贵、人工成本太高,服务员薪水微薄、工作辛苦,导致“效率至上”的理念压倒了一切,人与人之间基本的温情和礼貌被压缩到极限。

服务员感受不到工作的尊严,于是便将这份怨气转嫁到顾客身上,而顾客,尤其是他们眼中“不懂规矩”的游客,则成了最好捏的“软柿子”。

这些老字号,似乎还没想明白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今天,我到底是谁?我的客人是谁?我靠什么活下去?

他们一方面沉溺在“老字号”的昔日荣光里,抱持着一种“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老旧观念,认为只要味道够好,顾客就该忍受一切。他们觉得自己的手艺是稀罕资源,食客能来光顾,本身就是一种“恩赐”。

但另一方面,他们又离不开现代商业逻辑带来的滚滚客流。正如一位仗义执言的香港女食客当场所言:“你们没倒闭,全靠大陆游客!”这句话一针见血。

很多本地人早已用脚投票,直言这些店“又贵又难吃,本地人都不会去”。撑起这些老店高昂租金和流水的,恰恰是他们从心底里可能瞧不上的,一波又一波慕名而来的游客。

这就造成了一种身份上的巨大撕裂:既要赚游客的钱,又要摆出“本地老店”的架子,不屑于提供与之匹配的服务。他们精明地算计着,游客反正只来一次,差评影响不了生意。

这种短视,正在一点点挖空“香港”这块金字招牌的根基。他们似乎忘了,在信息高速流动的今天,口碑的传播早已不分地域。伤害一个游客,就等于在互联网上向成千上万的潜在顾客宣告:这里有雷。

“华姐清汤腩”的翻车,是一面镜子。它照出的,不仅是一家店的短板,更是一个行业在时代洪流中的迷茫与挣扎。“你识食你就忍”的时代,真的过去了。

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在异乡的游客,他们寻找的不仅仅是一口地道的美味,更是一份在陌生城市里被善待的安心与温暖。

真正的老字号,传承的不仅是那一纸秘方,更应是诚实守信、以客为尊的商业德行。连这都丢了,再响亮的招牌也只能凉透。

一个城市的口碑,就是由这千千万万个具体的商家和服务者共同塑造的。别让几粒老鼠屎,坏了一锅好汤。

信息来源

抖音《香港青年人才》

https://www.douyin.com/jingxuan/search/%E4%B8%89%E4%B8%AA%E5%86%85%E5%9C%B0%E6%B8%B8%E5%AE%A2%E5%9C%A8%E8%BF%99%E5%AE%B6%E5%BA%97%E5%90%83%E4%BA%91%E5%90%9E%E6%97%B6%EF%BC%8C%E7%AB%9F%E7%84%B6%E5%90%83%E5%87%BA%E4%BA%86%E5%88%9B%E5%8F%A3%E8%B4%B4%E3%80%82%E6%9B%B4%E7%A6%BB%E8%B0%B1%E7%9A%84%E6%98%AF%EF%BC%8C%E5%BA%97%E5%91%98%E4%B8%8D%E4%BB%85%E4%B8%8D%E9%81%93%E6%AD%89%EF%BC%8C%E8%BF%98%E6%8E%A8%E6%90%A1%E8%BE%B1%E9%AA%82%E9%A1%BE%E5%AE%A2%EF%BC%8C%E7%94%9A%E8%87%B3%E5%BD%93%E7%9D%80%E8%AD%A6%E5%AF%9F%E7%9A%84%E9%9D%A2%E6%8B%92%E7%BB%9D%E8%AE%A4%E9%94%99%E3%80%82?aid=f8fa1ab4-d93b-411f-aea3-ab717bd29add&modal_id=7536494271425383718&type=general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2

标签:美食   翻车   老字号   香港   香港人   顾客   游客   食客   店家   清汤   本地人   店员   云吞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