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洛大地,文脉悠长,女红技艺作为其中的璀璨明珠,历经千年岁月依然熠熠生辉。河洛女红第四代传承人马爱芳自幼浸润在传统手工艺的氛围中,凭借对河洛女红的满腔热爱与执着追求,数十年如一日钻研针法技艺,挖掘整理传统纹样,让河洛女红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延续文脉香火。近日,马爱芳成功获评2024“郑州非遗年度人物”,让古老技艺走进当代生活。


走进位于紫荆路街道恒星花园小区的河洛女红工作室,记者看到,今年60岁的马爱芳正在桌前凝神穿针引线,指尖翻飞间,一片花瓣带着清雅的弧度渐次成型,连缠绕丝线的小动作里,都藏着几十年沉淀下的从容与匠心。各类手工制作的饰品等精巧别致、创意十足,细节处尽显匠心,让人眼前一亮。

2024“郑州非遗年度人物”马爱芳:“我从6岁就开始跟着曾外祖母和外祖母学习刺绣、绳编,8岁时跟着妈妈学习纺花、织布、裁剪、制衣,到现在已经50多年了,像十字绣、丝带绣、织毛衣等这些女红我也都会。河洛女红工作室主要以刺绣、钩织、编织、盘金绣、缠花等为主,做出来的产品很受欢迎。我是河洛女红第四代传承人,我的女儿也在做这一行,包括我的小外孙女,今年9岁了,她也会绣花。河洛女红这门技艺,在我们家族中代代相传,是刻在血脉里的文化传承。”

河洛女红源于河洛镇,植根5300年河洛农桑丝织文明,双槐树遗址出土的“牙雕蚕”“骨针”便是其早期技艺实证。这门靠母女、婆媳口口相传的“母亲艺术”,涵盖刺绣、编织、浆染等多种手艺,绳结编织中“穿、编、盘、绕”的精巧技法,承载着中原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女红不只是手艺,更是藏在针线里的祝福与传承。”马爱芳深知这门技艺的文化分量,50多年来始终深耕不辍,更勇于突破传统边界。她将现代艺术理念融入创作,以绳结与布艺创新搭配,让双钱结的吉祥、盘长结的绵长在现代审美中绽放光彩,其作品《五福临门》《花好月圆》凭借精巧工艺斩获河南省第三届民间艺术大赛“铜鼎奖”。同时,为了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马爱芳还开办公益课堂,自学新媒体运营,通过抖音等平台广泛传播,让更多年轻人爱上这门承载文化记忆的“母亲艺术”。

学生李亚男:“有一次,我走到店门口看到里面做的东西非常漂亮,就进来跟马老师交流。我本身对非遗文化特别感兴趣,后来就跟着马老师学习,已经学了两个多月,每一天都沉浸在编织手艺中无法自拔。我和马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梦想,就是希望我们能做出来更好、更精致的作品,同时也想把这个手艺传承下去,让全世界的人都能够看到这么好的东西。”

如今,在马爱芳的河洛女红工作室里,既有闲不住的退休人员飞针走线,也有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认真求学。河洛女红这门承载着地域文化记忆的古老技艺,在第四代传承人马爱芳的坚守与创新中,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大众视野。

2024“郑州非遗年度人物”马爱芳:“我非常热爱女红,也非常喜欢做女红。我想把河洛女红传授给广大女性,让她们在一针一线的专注中沉淀心性、升华自我。同时也希望这门古老手艺能被广泛传播、发扬光大,吸引越来越多女性爱上女红,让指尖的匠心与美好代代相传。”
来源:巩义融媒
更新时间:2025-11-2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