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极限之战:2nm量产在即,1nm研发全面启动

台积电和三星的2nm工艺即将进入量产阶段,一场围绕制程进步、散热优化与能效提升的竞赛,正在深刻重塑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如何在持续提升性能的同时有效解决散热问题,已成为业界亟待突破的核心课题。

台积电方面,其采用全新GAAFET晶体管架构的2nm工艺确定将于2025年下半年正式量产。这一重大技术突破预计可使芯片性能提升10-15%,同时降低能耗25-30%。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已确认将成为首批客户,其中iPhone 17系列将率先搭载2nm芯片。然而随着晶体管密度的大幅提升,芯片散热问题变得更为突出。台积电计划在2026年推出的改进版N2P工艺将引入创新的背面供电网络技术,但初期测试表明这可能带来新的热管理挑战。

三星半导体同样计划在2025年量产其2nm工艺,并宣布将在2026年推出更先进的1.4nm工艺。不过其采用的MBCFET架构在实际测试中仍面临能效和散热方面的技术难题。回顾2024年,三星3nm工艺的良率问题曾引发业界广泛担忧,这为其2nm工艺的可靠性蒙上了一层阴影。

目前,1nm工艺的突破已成为全球半导体巨头的竞争焦点。台积电宣布将在2027年推出1nm工艺,这将是芯片制造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但是,传统硅基材料在原子尺度已接近性能极限,台积电和IBM正重点研发二维材料和碳纳米管晶体管等创新方案。虽然IBM在2024年展示的碳纳米管晶体管原型表现出色,但要实现商业化生产仍需克服诸多技术难题,预计最早也要到2028-2030年才能实现量产。

晶体管架构创新方面,互补场效应晶体管技术成为研发重点。行业领先研究机构IMEC的最新测试数据显示,这种新型架构虽然能大幅提升集成密度,但会导致芯片温度显著上升,对热管理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可以说,芯片功耗的持续攀升,散热技术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之一。英伟达最新发布的B100 GPU功耗高达1000W,传统散热方案已完全无法满足需求。在数据中心领域,液冷技术正在快速普及。微软Azure在2024年完成了全球数据中心的浸没式冷却改造,散热效率获得革命性提升。

现在,移动设备领域,石墨烯散热方案取得重要突破。目前,三星最新款Galaxy S25系列率先采用创新的石墨烯复合散热系统,实测数据显示可使芯片温度显著降低,台积电也正在测试将微流体冷却通道直接集成到芯片中的前沿方案,预计将在2026年投入量产。

未来,1nm及以下节点的材料与架构创新将持续突破物理极限,3D堆叠芯片的散热解决方案将不断优化,新型封装技术的热管理能力将显著提升。在这个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怎样突破发展瓶颈,成为当前最为重要的关键点。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评论。

点赞、关注、转发,获取更多新鲜科技事。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4-20

标签:三星   量产   英伟   晶体管   石墨   架构   芯片   极限   工艺   方案   技术   科技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