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再次掀桌,美游轮拒缴港务费,特朗普一口咬定:政策出问题

特朗普罕见承认错误,否认他所钟爱的关税效力,他发现了什么?他的改过能不能为中美解决分歧带来积极影响呢?

近日,特朗普在一次专访中罕见松口,承认以高关税威胁中国的策略是不可持续的,并且还可能会冲击到美国经济。能做出这样的表态,表明他也意识到自己的关税政策是有问题的。

特朗普所谓的"关税政策出问题"究竟意味着什么呢?这位曾在大选期间毫不掩饰表达对关税"热爱"的政客,突然在专访中松口称高关税威胁中国的策略不可持续,甚至可能冲击美国经济。

乍听之下像是终于认清现实,但实际上情况恐怕并没有这么乐观。

要知道,特朗普此人最大的特色就是满嘴跑火车,朝令夕改,今天承认的错误,明天可能就抛到九霄云外,嘴里说的和手上做的永远不在一个频道上。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在10月14日的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年度晚宴上说得很透彻:"过去5个多月,中美经贸团队举行四次会谈达成积极共识,但美方并未停止对华经贸科技遏制打压。"

仅9月马德里会谈后20多天,美方就将多家中国实体列入出口管制清单,通过穿透性规则扩大管制范围影响数千家企业,如今又执意落地对华海事、物流和造船业的301措施。

这种嘴上谈合作、手上搞打压的行径,让特朗普的"认错"显得格外讽刺。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他威胁提高对华关税后,美国股市汇市应声下挫,全球市场陷入恐慌,这恰恰印证了中方早就指出的"关税战损人害己"的判断。

如果说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还只是老问题,那美国强征港务费的新操作更是把贸易保护主义玩出了新花样。

早在2025年3月,特朗普就起草行政令,拟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只征收最高达150万美元的费用,理由是"保障供应链安全",实则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提振本国造船业。

这个源自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301调查的举措,从一开始就遭到各方反对。

美国航运业明确表示这会造成严重经济破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当时就指出,这种措施推高全球海运成本、扰乱供应链稳定,还会加剧美国通胀,损害本国消费者和企业利益,最终根本无法振兴造船业。

面对业界反对声浪,特朗普政府在4月一度考虑放宽收费提议,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在参议院听证会上表示"并非所有提议都将付诸实施"。

但这种"放宽"不过是缓兵之计,到了10月,美方还是执意让加征港务费的措施生效。根据计划,最初180天内不收费,之后分阶段征收,3年后还要对外国船舶运输LNG实施限制。

这种渐进式的打压,既想减少短期阻力,又想长期遏制中国相关产业发展,算盘打得倒是精明,可惜根本不符合国际贸易规则,更不符合全球产业链发展的客观规律。

海运在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举足轻重,中国造船业近年来发展迅速,在国际市场占据重要份额。美方对中国船舶征收港务费,本质上和高关税没什么区别,甚至影响更大——它直接针对航运和造船全产业链,试图通过提高中国船舶的运营成本来削弱其竞争力。

这种赤裸裸的单边制裁,和抢劫没什么两样。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早就警告过,美方这种巧立名目的收费行为,最终只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果不其然,上海港拒缴港务费的反制措施很快就来了,这只是中方捍卫自身权益的开始,绝非结束。

很多人可能会问,特朗普既然承认关税政策有问题,为什么不干脆停止这些贸易保护措施?答案很简单,他所谓的"认错"只是选择性认错,本质上还是迷信单边制裁的威力。

在他看来,只要换个名目,把"关税"改成"港务费",把"贸易战"包装成"供应链安全",就能既达到打压中国的目的,又规避国际社会的批评。但这种换汤不换药的把戏,根本骗不了人。

无论是关税还是港务费,核心都是通过不公平的限制措施来维护美国的霸权地位,都是对多边贸易规则的破坏。

中国的反制从来都不是主动挑事,而是被迫自卫。从3月美方提出港务费方案开始,中方就一直保持克制,多次阐明立场并进行协商,但美方置若罔闻。

在这种情况下,中方只能选择"掀桌子",采取对等反制措施。2025年10月17日,一艘原计划停靠上海港的美国豪华邮轮突然取消行程,原因是拒绝缴纳高达117万人民币的港务费,这就是美方错误政策的直接后果。

这起事件不是孤立的,而是中美贸易摩擦的一个缩影——美方每推出一项不合理措施,中方都会做出相应回应,直到美方回到理性谈判的轨道上来。

特朗普可能以为,通过这种"边谈边打"的方式能逼迫中国让步,但他显然低估了中国捍卫核心利益的决心,也高估了美国单边制裁的效力。

中国早已不是几十年前那个可以任人拿捏的国家,在经贸领域拥有完整的产业链、庞大的国内市场和坚定的政策定力。

美方想通过加征关税、港务费等手段遏制中国发展,注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正如谢锋大使强调的,"平等、尊重和互惠才是妥处分歧的唯一出路,中方不愿打,但绝不会坐视自身权益遭到损害。"

现在的问题是,特朗普的"改过"能不能为中美解决分歧带来积极影响?从目前情况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一方面,他的信誉早已破产,在全球大国领导人中,特朗普的政策连贯性恐怕是最差的之一,今天做出的承诺明天就可能反悔,这样的表态根本不值得信任。

另一方面,即使他真的放弃对华加征关税,只要港务费、出口管制等其他打压措施还在,中美贸易争端就不可能真正解决。

美方这种"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本质上还是把单边主义凌驾于多边规则之上,还是在走经贸关系紧张升级的老路死路。

全球经济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中美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特朗普政府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通过贸易保护主义来"美国优先",最终只会让美国被孤立;通过巧立名目打压中国,最终只会反噬自身经济。

如果美方真的想解决分歧,就应该拿出诚意,停止关税和港务费等一切不合理限制,回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轨道上来。

否则,中方将继续采取必要措施捍卫自身合法权益,美国企业和消费者也将为政府的错误政策不断买单。这场贸易博弈的结局早已注定:单边制裁没有赢家,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道。

参考资料:

特朗普又软了:对华高额关税讹诈,不可持续——观察者网

美国豪华邮轮拒交117万元特别港务费 取消靠港中国转向韩国——快科技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财经   港务   中方   政策   关税   美方   中国   美国   中美   措施   造船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