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朋友瞧见我蒸的南瓜没?
图1:蒸南瓜
可别笑我“偷懒”没抠籽——连皮带种一起蒸,恰恰是我偏爱的吃法。
打小我就对农家种的瓜格外上心,尤其是瓜里那把籽,煮熟了抓着吃,妥妥的饭后小零嘴,这事我姐姐至今还能给我作证呢。
小时候农村的水瓢特有意思,是用地里长的大葫芦做的。#晒图笔记大赛#
图2:变黄了
秋天天一凉,大葫芦熟了运回家,用锯子从中间一剖两半,上锅蒸熟后,再用勺子挖掉内瓤和籽。
葫芦瓢搁太阳下晒干,就能舀水、挖面;而那些煮透的葫芦籽,对我来说可是难得的美味。
那会儿我总搬个小马扎,躲在院子角落,可不敢坐在道上挡大人的路,不然准挨训。
图3:丝瓜
手里端个饭碗,里面盛着葫芦籽,“咔哧咔哧”吃得可香了。
我吃籽有个小诀窍,不用手扒,直接放嘴里一咬,挤出籽瓤,籽皮轻轻一吐,动作溜得很。
姐姐总拿这事打趣我:“爱吃葫芦籽的人爱长大牙,你吃吧,吃着长大牙!”
图4:老方瓜
那会儿我小,不懂啥是遗传,听了还挺担心,因为我爸的两颗门牙就不齐整。
所以每次吃完籽,我都偷偷照镜子,生怕自己的门牙也变“大”了,现在想起来,满是孩子气的可爱。
其实说到底,是当年农村没什么零食,除了三餐,难有“嘎嗒嘴”的东西。
图5:可以摘了
霜降前靠葫芦籽解馋,霜降后农家人刨了地瓜,大的收起来存着,小指头大的小地瓜,煮熟了晒成干,又是我们这些孩子的宝贝。
也正因如此,我对农家的瓜总有种特殊的情结,南瓜、葫芦瓜、大葫芦……。
只要它们长熟、变老,黄澄澄透着喜人的模样,农家人就会运回家搁在阴凉处,等冬天飘雪时再拿出来做吃食。
图6:还在藤蔓上
对了,方瓜得格外说两句:嫩方瓜摘回来擦丝包饺子,自然没什么籽;我念叨的是那种老方瓜,霜降前才摘回家,黄澄澄、面嘟嘟的,我惦记的就是里面的籽。
葫芦籽是借着做瓢的机会“蹭”来的口福,老方瓜的籽可不能浪费。
除了留种的,剩下的我会裹在苞米皮里,埋进草木灰里烤熟,吃起来嘎嘣脆,香得能多扒两口饭。
图7:取出种子来
现在网购方便,南瓜籽、西葫芦籽应有尽有,都是加工好的,随手就能买。
可我还是偏爱农家瓜里那口原生的籽。不是矫情,是那里面藏着童年的味道,藏着自己“研发”零食的小乐趣。
今年我在小菜园种了几棵小南瓜,前些日子老下雨,怕在地里泡烂,赶紧摘回家搁门口晾了几天。
图8:嫩方瓜
实在馋得忍不住,蒸了两个尝鲜,籽也没舍得扔,一起蒸了。虽说晒的时间短,又遭了雨,南瓜不算甜,但那口籽,还是吃出了小时候的滋味。
又想起姐姐当年打趣我的话,忍不住笑了。#我在头条晒家乡#
如今人到中年,就算“长大牙”又怎样?早过了找婆家的年纪,丑点美点,自己看着顺眼就好。
图9:秋季里的方瓜藤
再说了,人到中年机能慢慢走下坡路,真要是能“长新牙”,那岂不是返老还童的福分?您说,这是不是这个理儿?#三农观察日记#
@头条本地通@头条农友会@头条三农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